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为川江航运咽喉,制约着航运和调峰能力的提高.分析两坝间航道控制河段的地形边界特性及碍航原因,通过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对各整治工程方案的效果进行了比选及可行性分析,并选择典型调峰方案予以验证.推荐了有效可行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赵凯 《中国水运》2016,(4):60-61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务院对长江航道建设提出的新高度、新要求,长江航道局也提出了"6米水深到武汉、4.5米水深到宜昌"专题研究整治方案,目前长江中游宜昌至昌门溪河段已经进行了第一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由于该河段距离三峡大坝及葛洲坝大坝非常近,河段内水情变化、河床地质、岸坡演变等情况与其他河段有所不同。在近坝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中,应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开展,达到整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应坦步结合河势规划,整治葛洲坝在江下游李家河连接段航道、强调三峡船闸必须借鉴处理李家河连接段航道问题的经验与教训,尽快着手导流明渠及临时船闸连接段航这民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三峡-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整治炸礁工程的特点,采用分层爆破施工方案,分层厚度为9m。鉴于分层爆破的特殊性,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分层爆破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从减震孔、钻爆设备、钻爆船的展布和定位、钻孔参数、爆破参数、爆炸物品种类、装药及堵塞、微差时间、移船起爆等方面阐述了水下爆破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汉江王家咀至薛家垴河段航道整治施工顺序模型试验结果,提出了游荡性河段航道整治原则、措施及最佳整治工程,通过对整治工程多种方案的比较,提出了最佳分期施工方案,该方案不仅保证整治效果且能减少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6.
王玮  许光祥 《水运工程》2016,(3):120-123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库区急滩多为峡谷型洪水急滩,采用常规的扩大泄水断面等方法进行整治,不仅工程量大,废方多,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而且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以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水田角、喜滩两处急滩为例,对库区峡谷型洪水急滩的滩性特点及运用急滩常规整治方法进行治理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朱旺峰 《水运工程》2022,(3):101-105
针对枯水期葛洲坝三江吃水受限问题,提出了兼顾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的葛洲坝三江下引航道扩挖思路及建设方案。综合考虑新通道设计代表船型及三江引航道交通流,分析计算三江引航道尺度需求,研究三江下引航道挖深后对葛洲坝枢纽通过能力的提升程度以及对航运效益影响。工程实施后,葛洲坝枢纽年通过量大约可提高669.8万t,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35亿元/a。  相似文献   

8.
张勃  万韬  杨珏 《水运工程》2020,(2):48-51
针对日益增长的船舶过坝需求与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对葛洲坝船闸船舶出闸方式进行优化研究,提出"全同步出闸"和"半同步出闸"的船舶出闸方式。分析葛洲坝船闸船舶出闸现状、通航建筑设施布局和航道条件,得出船舶在葛洲坝船闸开展"同步出闸"的基本运行组织方案。建立"全同步出闸""半同步出闸"和"逐一出闸"3种船舶出闸方式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结论:选取合适的方案开展同步出闸可以缩短葛洲坝船闸船舶的出闸时间。结论为后期葛洲坝船闸开展同步出闸实船试航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根据狗足湾滩河段的河型河势及碍航特点,通过模型试验提出了采取炸礁开槽、疏浚和筑坝相结合的整治方案,试验结果表明,经采取整治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该滩按试验推荐方案进行了整治,原型观测表明达到了预期的整治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三江引航道底高程与2#船闸门槛高程不匹配的问题,有效提升枯水期葛洲坝船闸通过能力,有必要实施葛洲坝三江下引航道扩能工程。鉴于葛洲坝船闸当前已处于饱和运行状态,为减少工程施工可能对通航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3套较具代表性的施工方案,并进行深入论证。结果表明,如综合考虑方案实施对施工水域通航安全影响、对船闸通过能力影响、施工工期等因素,全围堰干地施工方案优势明显;如侧重于考虑施工对沿江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湿地施工方案则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水库调水方案实施后,汉江下游的来水来沙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落水期浅滩冲刷流量减小对浅滩影响较大。天然状况下马口滩段上段的浅滩在枯水期得不到较好的冲刷,同时马口弯道的转弯半径较小,目前的航道尺度无法满足设计船队的双向通航要求。分析马口滩段的河床演变特性和碍航特点,针对不同滩段确定了不同的整治原则和整治方法,用物理模型和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并研究了满足船舶双向通航的工程方案,可为类似滩段的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三峡工程枢纽泄洪产生水面波动和船闸泄水产生非恒定流,对下游引航道通航条件,尤其是对升船机的运行构成影响。泄洪在口门区及连接段产生的斜流对通航的影响很大,采用斜流的特征值并结合船模航行的斜流效应特征值,有效地分析了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采取修改航线措施对改善斜流影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有必要对方案进行评价,在分析比较几种常见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用Transtar软件进行了地铁站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的评价。以武汉市地铁二号线积玉桥站施工组织方案为例,探讨了Transtar在区域交通组织方案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在没有现状OD数据的情况下,利用交通量反推标定交通分布重力模型参数,从而进行交通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三峡工程影响重庆港区河段泥沙淤积的治理问题,提出应以洪水河道整治为对象,接本河段几处窄深的洪水河宽和泄洪过水面积为依据,将宽河段的河宽缩窄为700m左右,并用导堤和丁顺坝将该河段改造成河宽基本相同的微弯河型,这样可适当增大洪水的流速和调整其流向与枯水流向基本一致,消除回流缓流区,可提高走沙水位;结合填浅深槽、挖深导堤以外的边滩和心滩,进一步调整断面上的流速分布,使深槽的流速减小,岸边开挖后的流速增大,可防止泥沙淤积和保持码头前缘及航道的水深;再结合港区的扩建,可满足货运量的发展和万吨级船队航行及停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三峡工程下游宜昌~城陵矾河段的地形、地貌、河型、河床泥沙组成及河岸、河床的抗冲性等方面与丹江口水库下游黄家港至皇庄河段的比较来看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它们在工程建成后河床的冲刷模式应是相近的.从这一观点出发,根据丹江口水库下游不同河段河床冲刷平均河底高程降低值△h与水位下降值△Z的关系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对宜昌至城陵矶河段航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建军  张明进 《水运工程》2013,(12):109-114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针对长江中游藕池口河段、牯牛沙河段典型碍航浅滩,将三峡水利枢纽运用后新的航道整 治参数确定方法应用到具体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对航道整治关键参数进行实践检验,为相关研究提供应用基础。数学模 型计算结果表明:在此种整治参数下,经过典型水文过程后可达到规划的航道尺度,整治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整治效果,新 的航道整治参数理论成果适用于目前三峡水利枢纽运用后长江中游浅滩的航道整治。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沿岸经济发展,东江中游开展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拟从Ⅴ级航道提升至Ⅲ级。但该段浅滩密布,槽窄水浅,整治应考虑多滩联动效应,整治方式与单滩不同,整治难度较大。根据水文、地形资料,在分析各碍航沙质浅滩滩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疏浚为主、整疏结合的整治原则和措施。通过模型试验,针对长河段开挖航槽导致的水流归槽、流速增大、流态恶化等问题提出开挖复式断面河槽的方案,并基于动床试验得到的挖槽回淤量分布,提出保持航道稳定的建议。试验结果表明整治效果良好,方案实施后全河段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为同类航道整治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与水位降落对航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冲积性河流上修建水库以后,因水库的调节作用水库下游的水、沙过程发生巨大改变,导致河床新的变形,直接影响航道水深的变化,给航道带来不同影响。本文根据水库下游丹江口至碾盘山河段的观测资料和河床演变分析,论证了在水库调节作用下河底降低与水位下降关系的五种变化类型,分析了五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这不仅对汉江中游的航道整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水库下游冲积性河流的冲刷,特别是三峡工程兴建后河床冲刷对航深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东流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总体河势基本得到控制,航道条件明显改善。但对东流水道的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东港分流比快速增加,使得老虎滩左侧航道淤浅、西港过渡段航宽紧张。如果任由这些不利趋势继续发展,不仅会严重削弱已建工程的整治效果,而且可能产生新的碍航问题。阐述继续将西港作为主航道进行整治的思路,同时提出针对该水道的具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胡飞  沈保根  徐华  沈超  赵泽亚 《水运工程》2019,(12):111-118
针对兆河入湖口门附近存在拦门沙碍航问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三维水沙数模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风生浪流动力作用下湖区泥沙输运特征,探讨口门航道整治方案布置。研究结果表明,巢湖底沙粒径较小,大风天风浪在近岸浅水区发生变形破碎,使水体含沙量增大,在风生湖流作用下,近岸泥沙表现为"波浪掀沙、湖流输沙"的运动特征。结合以往航道治理实践经验,提出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思路,多方案比选计算结果表明,筑堤方案可明显减小航槽淤积量,其中双侧筑堤方案整治效果更优。综合比选推荐采用双侧筑堤高坝缓坡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湖区口门航道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