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先进、可靠、实用、可扩展"为目标,基于现有通信网络及设备,文中对海事巡逻艇通信系统配置方案进行研究。综合海巡艇船岸通信需求,结合北斗卫星导航、海事卫星通信、VSAT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根据航行海区和实际用途,确定船艇通信系统配置方案,使海事巡逻艇装备与海事监管要求相适应,为海事通信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5月20日上午10点半,"海巡19716"船刚靠岸,唐芳宁没有下船,又忙着调试船上的"船岸实时监控设备"去了。唐芳宁,广西来宾海事处一名普通的轮机长。不管是担任"海巡1973"船轮机长,还是担任"海巡  相似文献   

3.
魏伟 《中国海事》2008,(10):F0003-F0003
9月25日15时,河北海事局60米级巡逻船“海巡042”轮列编仪式在河北海事局海事码头隆重举行。“海巡042”轮总长61.2米,双桨双舵,设计航速21.5节,可抗9级风,续航力达1000海里。船上配有先进的卫星导航通信设备、海上数字无线视频以及实时定位管理系统,是目前河北海事局船艇中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巡逻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作者研制的短波单边带电台宽带天线设计、关键技术实现、功能特点及在陆地和船艇上广泛应用的情况作了系统论述。其中重点论述了短波单边带电台通信系统通信中存在调谐困难问题,短波单边带电台宽带天线的设计方案及三项关键技术的解决,宽带天线的构成及在本部门船艇、岸台及地方船舶和陆地固定台站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鑫诺卫星的船岸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单船综合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一种具备Web功能的船岸综合监控系统,实现船岸共享监控数据.设计和搭建了由多种现场总线数据采集网络、船舶计算机局域网和基于鑫诺卫星VSAT的船岸宽带通信网络构成的三层网络结构,综合运用Microsoft.NET编程框架、ASP.NET Web编程技术、GDI 图形编程技术、现场总线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开发实现.该系统在实船上已得到成功应用,达到设计效果.船岸通信系统采用VSAT通信方式和系统具备Web功能是系统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6日,中美联合联合搜救演习在夏威夷附近水域进行,参加此次搜救演习的中方海事船是"海巡31"船,美方USCG船艇是GALVESTON ISLAND(下称GI),双方互派观察员对演习进行观摩。演习模拟1渔民落水,MRCC HONOLULU通报人员落水,由中方"海巡31"船及海事直升机进行搜救。本人  相似文献   

7.
海巡艇远程调度指挥系统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海巡艇远程调度指挥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我国全海区海巡艇的无缝隙有效调度指挥,以及船舶之间、船岸之间的快速信息传输,提高了海事监管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海上搜寻救助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海巡31"号船综合网络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剑翔  张均东  任光  曹辉 《中国造船》2007,48(4):138-146
研制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驾驶、轮机、电站等内容的船舶集成监控系统,能够将监控数据传输到岸上指挥中心,形成船岸一体综合网络监控。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我国首艘大型海上巡视船"海巡31"号上,使之成为海、空结合的立体海上巡逻,从而更大范围地扩展了海上搜索面,增加了巡视船的快速反应能力。综合监控网络的实时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千兆光纤船舶局域网设计;②船岸一体网络综合监控系统的技术实现;③实现网络综合监控系统的相关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智能船舶仍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稳定可靠的船岸通信则是未来智能船舶运营的基础支撑。文中在研究智能船舶与通信卫星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智能航运通信发展规划,提出通过推进航运与卫星产业融合发展、建立自主可控的交通运输公益卫星系统,以保障未来智能船舶运营发展与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王捷 《世界海运》2006,29(4):14-16
现代卫星技术已广泛应用在船舶卫星定位、海上遇险通信、船岸和船舶间通信、船舶监控和业务管理、船员休闲通信等方面,而且卫星技术发展对航海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适应卫星技术的发展是航运界应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10日,"海巡31"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高栏海巡基地隆重举行。把一艘船评审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史无前例,"海巡31"船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流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宣传部副部长阎静萍宣读了"海巡31"的命名决定。据了解,装备在广东海事局巡查执法支队的"海巡31"船,是中国海事系统第一艘现代化、信息化的海事执法船。列编五年来,航迹遍布东海、南海内水、领海、毗连区和经济专属区,巡航里程6万多海里。交通运输部政法司司长助理梁成初介绍说,"海巡31"船以保障航行安全、防止船舶污染、维护海洋权益为己任,完成了越南渔民海上遇险搜救,东海、南海海区联合巡航,奥帆赛、亚帆赛等重点海域安全值守,粤港澳大型联合演习等重要任务。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刘恒伟表示,作为中国海事的旗舰,"海巡31"船荣获"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了目前中国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船舶,希望今后能让更多人通过该船了解海事,认识海洋。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海趸15 67"在"海巡0 9537"和"肇拖0031"的拖带下成功靠泊肇庆封开处工作船码头,标志着广东海事"西大门"装备喜添新兵。"海趸1567"为钢制趸船。船长30米,型宽10米,型深1.6米,满载吃水0.8米。该趸船可供海巡船艇系泊以及船员、执法人  相似文献   

13.
刘可正 《中国水运》2014,(10):42-43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目前共有各类工作船艇5艘,分别为海巡1616轮、海巡16101轮、海巡16102轮、海巡16103轮、海巡16105轮,承担辖区1,000多座航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任务。文中以海巡1616为例,着重探讨小型航标起吊船艇作业流程,以及航标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涂铁昆 《珠江水运》2012,(21):82-84
海事系统船艇船员心理卫生健康状况关系到海巡艇建设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是目前船艇建设的一项核心指标。作为基层海巡船艇工作人员,笔者通过SCL-90心理测试表对十个分支局的部分海巡船船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采样,得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导致目前现状的原因,提出解决海巡船艇船员心理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17日,由珠海海事局和澳门港务局联合组织的"2012珠澳海上消防及防油污联合演练"在湾仔内港水域成功举行,来自珠澳双方的16艘船艇参加了演练。演练从上午10:25开始,澳门港务局"内港号"向澳门交管中心报告肇事船火灾险情,应急预案启动;10:30时,澳门港务局"妈阁号"、"港巡一号"等救援船艇到达事发水域,由于火势猛烈,请求增援;10:35时,澳门交管中心经请示上级向珠海交管中心请求提供协助,珠海海事局"海巡151"、"海特1509"等指挥、救援船艇赶到事发水域,灭火救援工作全面展开,警戒船艇到  相似文献   

16.
《舰船科学技术》2015,(9):132-136
介绍Inmarsat BGAN系统的基本组成、终端形式及业务特点;叙述某远洋船海事FB站通信系统结构;针对该船海事FB站通信系统存在的传输时延及时延抖动偏大问题,进行机理分析;查找时延主要因素,重点对链路中的传播时延进行计算,提出更改海事卫星业务接续站(POP)注册、采用北京卫星地面关口站(SAS)等链路结构优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链路优化后时延值明显减少,提高岸船通信链路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7.
赵长宏 《中国水运》2009,(9):147-148
以船岸卫星通信系统为载体,实现船岸数据共享为出发点,在对GIS地理信息系统、GPS船舶定位技术和Inmarsat通信卫星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Inmarsat-Fleet77的船舶监控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8月29日至8月31日,广州沙角海事处、珠海海事局、江门海事局等多个部门开展第三季度珠江口西海区联合巡航执法活动。8月29日,联合巡航执法共出动船艇6艘,执法人员20人次,巡航里程150海里,检查各类船舶30艘。广州沙角海事处出动60米级"海巡0929"和海巡"09077"船艇,一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事船艇设备管理现状的分析,将以5S管理为中心的思想引入海事船艇设备管理,提出了建立以船舶5S管理为核心的海巡艇维护保养模式的观点,即以5S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定量海巡艇日常维护工作内容,使船舶日常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引导建立以船员为主、监督员或其他岗位人员协作的大队海巡艇船舶自主维护体系,降低管理成本,为海事事业提供有力的船艇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事》2012,(2):F0002-F0002
2月6日元宵佳节,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丁一平、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陈爱平、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陈毕伍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正在西沙群岛执行巡航监管任务的“海巡31”船,检阅了广东海事巡查执法队伍,并寄语“海巡31”船要超前发展,取得新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