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阳江联桥桩基施工中遇到溶洞、卵石层、水下混凝土灌注流失等技术问题。对溶洞采用注浆加固法、钢护筒跟进法、“补水、回填堵漏”等施工技术配合使用处理的方法;对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总流失采用“加深导管埋深、加大初存量、勤观测”的方法进行处理。实践证明上述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供处理同类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谈桩基础溶洞处理施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结合广州市永泰跨线桥工程的施工实践,论述了桩基础溶洞根据溶洞深度、层次和填充物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溶洞处理施工方法,并提出了钻进方法的选择和防止漏浆、塌孔、卡钻、斜钻等技术措施,施工效果检验良好。  相似文献   

3.
根据张官屯特大桥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溶洞发育类型及施工技术的研究,根据桩基溶洞的发育概况,针对性的对溶洞地区桥梁桩基遇到溶洞的具体情况采取投放抛填物、下放钢护筒或注浆等施工技术进行处理,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项目夏云一号隧道进口右洞施工至K102+558时揭示出隧底溶洞,通过对岩溶管道的探测,发现管道发育方向与隧道近乎于平行,溶腔底部有流水通过,影响掌子面开挖,危及施工安全,为有效加固溶腔段落隧道结构稳定,保证隧道安全、稳定施工,结合溶洞测量成果与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采取溶腔部分以钢管桩支顶加固、溶蚀裂隙发育段落采用钢护管注浆加固,保持原水流通道畅通的原则,对该岩溶管道进行处理,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进行效果检验。采取上述处理方案后,隧道结构稳定,满足了开挖要求,对类似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杭金衢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挖方路段地质情况和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对溶洞、岩溶裂隙以及CBR未达到规定要求等不良路基所采取的强夯、钻孔压浆、掺灰拌和、浅层置换等不同处理措施,以及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杭金衢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挖方路段地质情况和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对溶洞、岩溶裂隙以及CBR未达到规定要求等不良路基所采取的强夯、钻孔压浆、掺灰拌和、浅层置换等不同处理措施,以及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太谷高速桩基施工地质复杂,溶洞不规则,裂隙发育,给施工造成很大的难度。根据三岔口汾河大桥溶洞案例,浅淡桩基溶洞处理的一些使用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霍永高速公路汾河特大桥桩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漏浆现象,通过采用水泥、红泥球和片石3种堵漏方法进行试验,提出了3种不同堵漏方法及相应的适用范围,并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可为类似桩基堵漏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根据潭邵高速公路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桥梁基础施工遇到溶洞采用压浆法处理,并叙述了压浆处理过程中的施工设计,施工机械设备选定,施工操作要点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广州华南路三期A3标桩基础施工中采用抛填法、注浆固结法、灌注混凝土填充法、钢护筒穿越法、套放大小钢护筒法等对溶洞进行处理,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溶洞区桥梁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1.
深水高桩承台轻型吊箱施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 《北方交通》2010,(3):60-62
处于深水中的桥梁基础在施工上存在一定的难题,针对深水桩基作业提出了改进的轻型高桩承台吊箱施工方法,与传统的钢围堰砌筑承台相比能节省大量钢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轻型吊箱施工方法经过辽河特大桥深水施工作业的实践检验,证明其具有施工操作方便、定位准、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悬索桥中塔基础双壁钢吊箱兼做钻孔平台,集钢护筒插打定位、导向、钻孔作业平台及承台施工围水、实现水下干施工环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根据施工水位依靠双壁吊箱自身浮力上下浮动,并支撑于桩基护筒相应位置。文章重点介绍吊箱平台的设计特点、原理、方法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七里沟大桥深水基础工程施工,介绍了钢吊箱围堰的结构构造,并对钢吊箱下沉就位、封底混凝土灌注和内支撑安装等关键技术和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可为今后同类桥梁基础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施工方法进行特大跨径钢桁架拱安装时。对拱肋的安装标高和索力精度要求较高。传统的索力计算方法虽力学概念清晰,计算简便,但精度较低,只适用于节段数较少的小跨径拱桥。文章总结了传统方法的优缺点,并阐述了ANSYS的零阶优化法在钢桁架拱吊装索力计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浸渍试验测定了不同粒径钢渣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提出了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确定方法, 采用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与沥青膜厚度对不同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评价, 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试验和压汞试验, 从钢渣化学组成与微观结构方面分析了钢渣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钢渣等吸水性较大集料, 采用浸渍试验实测的有效相对密度较计算法得到的有效相对密度增大了1.5%, 更接近集料的实际有效相对密度, 因此, 采用浸渍试验确定的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更加合理; 随着钢渣掺量增大, 钢渣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逐渐提升, 当钢渣掺量为70%时, 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提高了12%, 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了13%;钢渣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随钢渣掺量增大而增大, 当钢渣掺量为70%时, 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增大了13%, 较厚的沥青膜可有效防止水分入侵, 并增大集料表面“结构沥青”含量, 从而提高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钢渣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计算值为67μm, 由于其水稳定性与沥青膜厚度正相关, 故推荐基于水稳定性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为7μm; 钢渣呈超碱性, 表面多孔隙, 孔隙内部结构复杂, 增大了钢渣集料与沥青间有效接触面积, 并形成较好的机械咬合力, 提高了钢渣集料与沥青之间的黏结性, 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Studies conducted by some researchers haveshown steel corrosio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the limited dur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1,2]. Corrosion of steel creates a volume ex-pansion in reinforcing bars and causes extremelyhigh tensile stress in concrete, and this may lead tothe formation of cracks in the cover concrete due toits relatively low tensile strength.The cracks leadto a weakening bond and anchorage between rein-forcing steel and concrete, which direct…  相似文献   

17.
以沙田赣江特大桥主墩双壁钢套箱下沉施工为背景,介绍了顶推滑移法下沉钢套箱施工总体技术方案。即在陆地滑道上拼组钢套箱首节,待首节拼组完毕后,利用顶推系统将钢套箱顶推至水中滑道上,此时利用提升梁升降功能,实现水中滑道变坡,使首节部分进入水中,然后再在千斤顶的顶推作用下,将钢套箱完全滑入水中;将首节浮运至墩位处,进行接高、下沉及吸砂、封底作业。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滑移轨道、提升梁、顶推系统、捆绑浮箱、防溜和防倾覆等关键设备、关键结构、关键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该施工技术投入设备少、施工效率高、可流水化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新黄河特大桥156m钢桁梁顶推施工为例,论述如何在高含沙量、高流速条件下设计水中临时墩结构。从桥梁结构形式、特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分析了影响水中临时墩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条件进行方案调整。同时讨论了设计水中临时墩的各最不利工况以及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融合手段,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展了疲劳损伤监测与评估, 包括足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节段模型疲劳试验与某公路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运营阶段的疲劳损伤监测; 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中, 综合采用了美国物理声学(PAC)声发射(AE)传感器、智能锆钛酸铅压电漆(PZT)传感器和应变片进行了粘贴钢板冷加固前后的疲劳裂纹监测; 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区域, 采用了粘贴角钢的冷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并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开展了AE监测和应变监测以研究疲劳裂纹状态与检验冷加固方法的效果。疲劳试验与监测结果表明: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能有效捕捉具有突发峰值与快速衰减特征的疲劳扩展信号, 二者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疲劳裂纹智能感知, PAC的AE传感器组能实时捕捉纵肋上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方向; 粘贴钢板冷加固后, 应力水平稳定在64.8 MPa, 直到继续循环加载至512万次仍无疲劳裂纹扩展, 验证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粘贴钢板疲劳冷加固措施的良好加固效果;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监测疲劳裂纹扩展结果一致性良好, 与应变片相比可实时捕捉更丰富的疲劳裂纹动态信息。对运营阶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 加固前AE监测结果峰值能量是加固后峰值能量的5倍, AE累积信号由加固前的密集分布改变为加固后的稀散分布, 表明加固后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加载车辆行驶通过, 冷加固后的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峰值降低40%至50%;对比加固前后的24 h疲劳应力连续监测结果, 疲劳细节附近应变片的应变水平从加固前的78 MPa下降至加固后的48 MPa; AE信号峰值能量、AE累积信号和应力水平的监测结果均证明了冷加固技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隧道采空区突泥涌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岩江山隧道施工中在K3+370-500段先后出现特大突泥涌水地质灾害,施工中采取了管棚加固、双液注浆封堵、分段花管排水等综合措施,隧道施工安全通过了涌水段,通过营运3a的监测证明了治理是成功的。对于采空区在塌腔顶形成高压水的塌体施工宜采用随挖随堵、逐榀逐环、稳扎稳进的开挖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