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面向MC的船舶敏捷制造系统特征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造船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加快了船舶结构设计模块化和标准化技术的形成;随着先进制造理论的引入,使得现代造船模式迅速向敏捷制造方向发展。随着船舶结构设计模块化和标准化等关键技术的成熟,船舶建造大批量定制的环境将逐步形成。本文研究和探讨了面向大批量定制技术的船舶敏捷建造系统的特征及关键技术,为研究适应新市场形势的船舶建造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船舶辅机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本文根据船舶辅机的特点,提出了实现智能化的手段和目的,分析了智能船舶辅机的特征,其中大数据的特征是船舶辅机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智能操作的特征是船舶辅机实现智能化的手段,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深远海作业的船舶辅机的安全可靠性能,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海上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3.
智能化是船舶辅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根据船舶辅机的特点提出实现船舶辅机智能化的目的和手段。通过分析智能船舶辅机的特征可知,大数据的特征是船舶辅机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智能操作的特征是船舶辅机实现智能化的手段。通过采用智能化技术,可显著提高面向深远海作业的船舶辅机的安全可靠性,有效延长设备的海上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4.
阳世荣 《中国造船》2012,53(Z1):226-232
由于世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船舶节能技术已成为船舶设计、船舶建造及航运行业的研究热点。辅机是船舶的重要耗能负载,因此辅机节能是船舶节能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一种基于柔性控制及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船舶辅机节能技术途径,阐述了船舶辅机节能原理,提出了船舶辅机柔性控制节能技术方案。在提升辅机电动机能效、实现自适应变频调速控制节能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根据全船平台信息进行辅机节能综合管理的技术方案,从而减少全船辅机能耗,达到船舶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传统船舶智能制造技术存在效果差的问题,提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船舶智能制造研究。根据船舶制造数据差与制造成本之间的关系函数,计算了船舶零件的公差因子,利用公差因子的均值处理,控制了船舶制造数据,根据船舶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参数,通过确定船舶机械零件结构的尺寸范围,建立船舶零件的三维参数化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设计了船舶智能制造流程,实现了船舶的智能制造。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船舶智能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零件细节的完整度,还可以提高零件之间的契合度,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舶空调系统在冰区海域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本文提出在一定范围内精确控制船舶主辅机冷却水的温度,将船舶主辅机冷却水与海水源热泵系统相耦合,使船舶主辅机冷却水在冰区海域可以作为热泵系统的热源,为船舶舱室供热。以2800TEU船舶为对象设计了冰区船舶空调系统,通过对船舶上层建筑的负荷计算,船舶主辅机冷却水可以为船舶舱室提供充足的热量。通过合理的使用船舶主辅机冷却水不仅可以解决船舶空调系统在冰区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船舶能源的利用率,也为船舶舱室提供稳定舒适的人工环境。  相似文献   

7.
毛俊皓  何宝  焦侬  马维良 《船舶工程》2021,43(8):1-3,159
分析船舶辅机智能化需求,梳理大数据、智能算法和健康管理等主要智能化技术在船舶辅机中的应用现状,对这3类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船舶辅机未来主要在区域与功能集成、无人化机舱和船岸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洪术华  焦侬 《船舶工程》2017,39(4):88-92
从船舶辅机信息化的现状出发,分析船舶辅机信息化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辅机信息化技术发展目标和思路;针对辅机设备发展的3个层级,指出当前船舶辅机设备信息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辅机设备的感知技术、信息分析技术和辅机设备的自学习和自决策技术,并需加强共性技术研究。伴随着辅机设备智能化发展的深入,今后将逐步研发出具有状态预测控制与管理以及功能协同控制及能量管理等健康智能型辅机设备。  相似文献   

9.
富贵根 《机电设备》2006,23(4):I0013-I0014
船舶特辅机是船舶配套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船舶机械中除主机及其系统外,可以统称为船舶特辅机,船舶特辅机门类繁多,主要包括甲板机械,舱室机械及特种机械(含推进装置)三大类,船舶特辅机基本上都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所以船舶特辅机的发展离不开特辅机电技术。船舶配套设备占船舶造价的50%以上,而船舶特辅机又占到船舶配套设备40%-60%,在军船中船舶特辅机同样是舰船配套设备中的重要部分,由于舰船舰载武器、电子通讯设备等造价较大,船舶特辅机在军船中的造价比例有所下降,但在船舶机械中仍占有50%以上。船舶特辅机基本上是属于保障设施,甲板机械主要服务于航行、系泊、锚泊、救生、起重作业等。舱室机械主要用于生活配套保障和工作配套保障,特种机械则是一种满足船舶特种用途的船舶机械之总称。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数字化加工和无纸化信息管理发展的需求,推进加工信息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对可视化技术在船舶管件加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该技术将设计轻量化模型、二维图纸和加工数据集成在同一平台上,实现模型和参数一体化呈现,制造部门可通过该平台直观地看到产品模型和加工信息,为船舶管件加工提供更有效的加工或校核方式,为智能化加工的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船舶辅机前沿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辅机是重要的船舶配套设备。我国的船舶辅机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针对我国船舶辅机专业中基础相对较好、市场需求前景大、国外重点发展的产品,选出了典型项目,列出了研发内容和关键技术,以有利于攻克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为改变我国造船完工量不断攀升,而船舶配套本土化率下降的现实状况,国防科工委提出了造船、配套协调发展战略规划。船舶辅机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船舶配套设备。本文在分析船舶辅机共性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甲板机械、船舶电站、船舶调距桨装置、船用阀门遥控系统、船舶减摇系统等辅机设备的市场情况、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以及为缩小差距所需开展的技术工作,并提出了加速我国船舶辅机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董炜  赵虹  王威 《船舶》2012,23(5):81-84
面对船舶产品大规模定制的发展趋势,描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模块化造船技术。详细介绍了模块化设计的特点及一般流程,并对模块化造船在国内的应用情况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蔡晔敏  周亚兰  朱蕊 《上海造船》2011,(1):65-67,71
当前船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船舶机电设备与航海仪器的综合监视、控制和管理,即实现数字化船舶监控。文章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船舶上应用的现状,分析了船舶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理念对船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三维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串行设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船舶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船舶并行协同设计方式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采用在windchill平台上利用java等开发技术对船舶并行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搭建集成平台功能体系结构,实现远程处理机制,建立异构模型,进行组织结构管理、项目计划制定、执行监督管理以及文档管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船舶设计的并发性、一致性和响应性,使船舶设计模式的功效得以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166客位玻璃钢高速客船的研制情况,重点探讨了该船关键技术:船型及船舶主尺度的选取;线型、船体材料的选用;船体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主要机电设备的配置。同时,给出了实船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字化性能平台促进科技自主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对船舶设计基础共性技术研发的一种思考,提出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字化性能平台”的设想。这一性能平台是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以虚拟技术、网络协同、远程交互技术为手段,开放式和加盟式一体化的综合集成系统。在这种数字化性能平台上,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可以全面地对船舶的安全性能、综合航行性能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预报、评估和优化,成为新型舰船、新型海洋平台和海洋结构物研究开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促进船型开发和设计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8.
船舶辅机的隔振设计及船体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船舶的振动与噪声,对某船用空压机组进行了浮筏隔振装置的设计,其中包括隔振参数的确定以及筏体结构的设计等。通过建立隔振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振动模态、振动传递率以及对于冲击的响应。为了揭示实船隔振系统的规律,将空压机组浮筏装置的有限元模型拓展到全船,分析了隔振装置装船后的耦合振动模态,讨论了船舶结构的振动对浮筏系统隔振效果以及冲击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船舶辅机浮筏隔振系统动力学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水面舰艇集成天线隐身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水面舰艇雷达波隐身设计的主要技术措施,强调了发展集成天线技术对提高舰艇隐身性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外舰艇集成上层建筑的发展动向,提出了未来水面舰艇电子系统,特别是通信系统的集成天线隐身设计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0.
基于STEP的船舶产品数据交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船舶产品数据交换与共享,建立了一种新的总体功能模型.通过研究船舶STEP标准的应用与发展的趋势,以AP216为例开发与完善了船舶应用协议的应用解释模型(AIM);在总体功能模型中通过各个功能模块与基于STEP的共享数据库建立了在船舶CAD/CAM等系统上基于STEP的数据交换接口;解决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关于船舶产品设计、制造以及全部生命周期所需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