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高  陈炜 《航海技术》2004,(2):72-73
2002年9月1日,国际海事组织以MEPC.95(46)号决议通过的对《73/78防污公约》附则Ⅰ第13G条(防止碰撞或搁浅事故中的油污染——对现有油船的措施)的修正案生效,新的13G条正式实施。新13G条较之旧13G条(1992年通过的《73/78防污公约》修正案新加条款)有大的改动,对老旧单壳大型油轮的营  相似文献   

2.
绿色船舶     
曹关桐 《航海》1993,(6):27-28
1990年美国正式批准实施“反石油污染法案”(OPA’90),规定凡进入美国水域的油船必须采用职层壳体。从海洋环境保护的角度明确提出船舶的严格要求,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OPA’90拉开了90年代商船向“绿色船舶”过渡的序幕。美国为什么要在90年代伊始急匆匆地实施15年前就已提出的“反石油污染法案”呢?事情还得从1990年3月在阿拉斯加发生的一次海难事故谈起。  相似文献   

3.
IMO2003年海环会(MEFC)第50次会议通过的MARPOL公约的修正案于2005年4月5H开始生效。该规则将禁止单壳油轮载运重油.规定基于其交付年限。有关单壳结构油轮必须淘汰或改装为双壳油轮。根据修订的MARPOL附则Ⅰ之13(3规则。淘汰C1(MARPOL规定之前的)油轮最后日期从2007年提前为2005年。淘汰C2和C3(MARPOL规定的和较小的)油轮从2015年提前为2010年。  相似文献   

4.
航务快讯     
双壳体油船建造量逐年增加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双壳体油船规则的实施以及美国OPA90规则的颁布,预计到2015年,现有的2万载重吨以上单壳体油船将全部退出航运市场,而1997年以后建造的5000载重吨以上的油船都将为双壳体。2015年后世界油轮船队将全部为双壳体油船。  相似文献   

5.
由于美国页岩油生产繁荣但是运力短缺,可能会导致一连串的新造中程油轮订单在该国造船厂涌现。分析师预测,未来数年,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运费可能持续超过65000美元/天。北美原油生产的复兴似乎已经为《琼斯法案》(Jones Act)在油轮市场的复活搭建了平台。1920年颁布的海商法是美国沿海贸易法,俗称《琼斯法案》,规定在美国境内航行的船舶必须由美国制造,并在美国登记注册;船舶的所有权至少有75%是美国公民拥有;船员必须是美国公民。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六、中国加入《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 1990)及其实施情况(一)OPRC 1990产生的背景和由来1989年美国油船"瓦尔迪斯"号在阿拉斯加发生事故,泄漏原油4.16万吨,造成严重污染。美国颁布《1990年油污法案》(OPA 1990),并通过外交途径宣传这个新政策,要求IMO制定油污防备、反应公约,与此同时,组织专家起草公约文本的框架。1990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检》2005,(8):48-49
国际海事组织于2004年4月1日以环保会第MEPC.116(51)号决议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附则V之附录的修正案。按照公约规定的默认接受程序,该修正案将于2005年8月1日生效。我国是《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的缔约国,在修正案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船检》2004,(12):49-50
中国船级社于 2004年12 月3日下发“新加坡关于淘汰单壳油轮和CAS检验的实施要求”的通函,通函全文如下: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50次会议于2003年12月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通过了 MARPOL附则 I 修正案和 CAS 修正案。按照公约默认程序,MARPOL 附则 I 修正案和 CAS 修  相似文献   

9.
单壳油轮淘汰已经时目无多,按照2005年生效的(73/78防污公约》附则I修正案,我国和一些国家都在制定措施,加快淘汰单壳油轮。而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似乎也为单壳油轮的淘汰吹起了号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扼要介绍了国际海事组织于1990年5月通过的SOLAS公约1990年修正案——“货船分舱和破舱稳性”、1990年8月美国颁布的“1990年美国防油污染条例”和1992年3月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的73/78 MARPOL公约附则Ⅰ修正案。分别介绍了它们对今后货船和油船设计、建造产生的影响,并对新形势下做好船型前期开发和船舶设计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供航运、船舶设计、建造等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秦萍 《中国船检》2003,(2):38-40
自2002年11月19日"威望号"沉没并造成严重污染后,单壳油轮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高龄老旧油轮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欧盟从今年1月1日起禁止运输重油的单壳油轮进入欧盟港口,而且有意将全面禁止使用单壳油轮的时间从2015年提前到2010年.一些欧洲国家也纷纷加强对单壳油轮的管制措施.而美国更有人想通过立法在2005年前废除单壳油轮.有人担心,随着欧盟、美国等淘汰单壳油轮步伐的加快,中国会不会成为单壳油轮等低标准船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2.
7月份到8月中旬,世界油运市场低位徘徊。大型油轮(VLCC)东行运费在WS40——WS50点之间窄幅波动,8月15日市场水平仅为WS40,为历史较低水平。同期,苏伊士型油轮海湾-中国南部航线运价在WS86—WS90之间波动。市场无任何改善迹象。综观  相似文献   

13.
航运动态     
《世界海运》2007,30(5)
MARPOL附则Ⅰ修正案12A规定于2007年8月1日生效MARPOL附则Ⅰ修正案有关油燃料舱保护(oil fueltank protection)的规定12A(regulation 12A,于2006年3月为I MO海环会第54次会议通过)于2007年8月1日生效。该新规定12A涉及所有具备总计燃油容量(ag-gregate oil fuel capacity)600 m3或以上船舶的燃油舱保护位置的要求和针对发生油燃料意外泄漏时的操作标准要求。该12A规定不只适用于油船,它适用所有于2010年8月1日或之后交付的船舶,或者造船合同于2007年8月1日或之后签署的船舶,或如无合同则其龙骨于2008年2月1日或之后安放的船舶。旨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船检》2006,(12):48-48
国际海事组织便利委员会第32届会议于2005年7月7日以FAL.8(32)号决议通过了经修正的《1965年便利国际海上运输公约》(以下简称“便运公约”)2005年修正案。根据便运公约第VI(I2)(b)条关于修正案默认接受程序的规定,上述修正案已于2006年11月1日生效。我国是便运公约的缔约国,且  相似文献   

15.
北美原油生产的复兴似乎已经为《琼斯法案》(Jones Act)在油轮市场的复活搭建了平台. 1920年颁布的海商法是美国沿海贸易法,俗称《琼斯法案》,规定在美国境内航行的船舶必须由美国制造,并在美国登记注册;船舶的所有权至少有75%是美国公民拥有;船员必须是美国公民. 在中东和亚洲的船舶交易市场上,许多船舶买卖都在为收支平衡而努力奋斗,但是在现货和期货市场,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运费却超过65000美元/天.  相似文献   

16.
动态信息     
美《琼斯法》遭攻击在康涅狄格海事协会(CMA)年会上,美国《琼斯法》,尤其是其中关于所有国内航行船舶均应在美国船厂建造的特别要求,遭到了油轮界资深人士Per Heidenreich的攻击。他将美国商船航运的衰退与该法案的保护主义联系在一起,同时指出一个事实:一个日本船东的船队规模就可达到美国旗所有商船规模的三倍  相似文献   

17.
由船东和海员代表联合提议的《2006海事劳工公约》(2013年8月20日生效)的首个修正案(2014修正案),于2014年4月11日被三方专门委员会的首次会议采纳并于2014年6月11日第103届国际劳工会议上以压倒性的赞同票批准通过,该修正案根据公约第XV条的程序要求,将于2017年1月18日生效。该修正案主要内容围绕着实施"遣返的财政担保体系和船东责任相关的财政担保体系",修改了公约规则2.5遣返和规则4.2船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带来的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萍 《世界海运》2014,(3):20-35
2006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海事劳工公约》已经于2013年8月20日生效。作为船员权利法案,该公约融合了以往60余个国际公约和修正案,以实现海员体面工作和保障其权益的宗旨。虑及公约对非缔约国采取非优惠待遇以及生效日期临近,即使中国政府不批准公约,仍将间接受到约束。通过海事劳工公约对中国的挑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应当尽快批准公约,并在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开展各项履行准备中,寻求保障国家航运安全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苏红宇 《船艇》1998,(6):22-23
1997年9月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交付了它的第1艘双壳油船—AmericanProgress号。该船对美国造船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在美国本土建造的第一艘满足美国1990年颁布的《石油污染法》(OPA90)的成品油船。当时的评论指出:“American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事》2006,(10):29-29
2006年5月11日,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租赁的“太阳1号”油轮在奎马拉群岛附近海域失事沉没,导致该海域最近开始出现大量溢油,造成该地区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油污染事件,奎马拉省日前宣布该省处于灾难状态。目前,菲律宾政府已要求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油污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