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交通系统效率、降低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具有关键作用。深入研究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优化,以提高换乘的便捷性和可靠性。首先,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概述;其次,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两者特点,提出针对性换乘衔接优化策略。以期提高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便利性,进而为人们的高效出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公交专用道线网规划方案评估是一项重要工作。以武汉市主城区公交专用道线网的布局规划方案为例,研究公交专用道线网规划方案评价方法和指标。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动态仿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公交专用道线网规划方案评价体系,从复杂网络结构特性角度构建了公交专用道线网评价指标,利用VISSIM对部分路段的公交专用道运行效果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置公交专用道并规划公交专用道线网使公交车行程延误降低了约59%,行程时间减少约44%,平均车速上升,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公交专用道线网规划方案的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交通病何解?公共交通是唯一出路。而介于传统地铁和常规公交之间的中运量公交,正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青睐。今年2月初,上海市首条中运量公交线路—71路正式载客运营。作为城市交通领域的一项创新之举,这条公交线路开通伊始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在上海公交发展历程中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公交客流量及客流分布预测的准确性,使公交运力、运量配置更加有效,公交线路规划更加合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移动事业部开发部工程师刘淑霞2011年,全国公交线路查询系统在PC端发布,如今,爱帮公交、熊猫公交、车来了、8684公交、彩虹公交、北京实时公交、苏州行、交通‘杭州、济南公交、武汉智能公交……从全国到地方,越来越多的手机APP遍行应用商店。  相似文献   

5.
地铁在城市客运走廊上承担快速、大运量的疏运功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在可达性、灵活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辅以常规公交、出租、公共自行车等其他交通方式接驳,以扩大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增强轨道交通吸引力。文章分析了南宁市轨道1号线的公交配套衔接规划思路、方法和方案,以期为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与公交配套衔接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交舒适度是衡量城市常规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乘客感知的角度,运用重要性因素排序、5级李克特量表和乘客满意度等方法,通过方差显著性分析和排序分析,研究不同属性乘客对公交舒适度的评价差异,以乘客对舒适度的个人感知获取对不同线路舒适度的总体评价。研究表明,乘客属性对公交运行舒适度的评价存在差异;同时,拥挤程度、行车平稳性、空气质量和车内噪音是公交运行舒适度总体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权值分别0.33,0.28,0.22和0.17。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城市公交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提高其对交通方案评价的可靠性,分析了CUBE软件PT模块的运行机理,考虑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的大规模使用和城市交通模型PT模块中未包含公共自行车出行方式的不足,在原有的PT模块基础上增加了公共自行车接驳和换乘模式,提出了一种包含公交、公共自行车、步行共三种出行方式的改进的公交预测模式。以西安市高新区BRT线路规划为例,对改进的公交预测模式进行了应用。改进前后的预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公共自行车模块后,3条BRT线路连接小区的数量分别增加11个、12个、18个,与常规公交的换乘量分别增加7.5%、8.1%、9.3%,全天客运量分别增加9.2%、10.2%、13.6%,准确反应了公共自行车在改善公交接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未来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公交?不同的角度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公交运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排放标准的提高,把更节能、更环保的公交推向了历史舞台。近日,中国公交未来发展之道论坛在京举办。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都市圈、城市群的快速崛起,城际公交已成为交通服务社会、方便居民出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阐述了城际公交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运营现状,并对其当前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制约其发展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以及法规制度等“瓶颈”问题,提出规范和促进城际公交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城际公交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毅 《综合运输》2009,(11):36-39
<正>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BRT)是一种介于普通公交(Regular Bus,RB)与轻轨(Light Rail Transit,LRT)之间的交通方式,具有普通公交的灵活性和轻轨的功能性(包括大运量、快速度、准点性服务等性能),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先支持和一定的时空优先权(包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有轨电车是体现国家公交优先政策的一种新型大运量公共交通方式。文章结合天水市发展实际,从道路状况、沿线用地及客流、交通组织等方面对天水市羲皇大道布设有轨电车线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相关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公交专用道的施划是为了提升公交运行速度,保障大多数人的通行效益,但如果设置不当将会造成道路资源浪费。因此,亟需要从全国层面上研究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标准,使得公交专用道真正发挥其作用。"道路拥堵导致公交运营车速、准点率下降和公交客流流失,已成为公交优先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国内很多城市纷纷开展了公交专用道的实践工作。但在各城市公交专用道的实际推进过程中,因缺少设置条件的规范依据,导致公交专用道的选线存在不科学合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公交专用道的施划是为了提升公交运行速度,保障大多数人的通行效益,但如果设置不当将会造成道路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振兴我国货运索道的需要出发,详细介绍了国外大运量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的应用及其重大技术进展.指出配备有弹簧抱索器的底卸式货车,是货运索道实现大运量和安全运行最关键的设备.文章最后提出发展我国货运索道的八点具体建议,可供承担货索设计、制造任务的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外大运量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福新 《中国索道》2001,1(3):1-5,9
本文从振兴我国货运索道的需要出发,详细介绍了国外大运量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的应用及其重大技术进展。指出配备有弹簧抱索器的底卸式货车,是货运索道实现大运量和安全运行最关键的设备。文章最后提出发展我国货运索道的八点具体建议,可供承担货索设计、制造任务的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公交系统运营效率,提高公交的智能化水平,针对当前公交监控调度系统中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具有实时处理能力的公交动态监控调度系统,能够根据实时变化的道路环境、车辆运行状态、客流情况及其它异常事件,对公交车辆的行车计划进行调整,使整个公交运营系统的运营成本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公共交通现状,并借鉴国内外经验,北京市于2011年在京通快速路上设计并开通了国内第一条在快速路上运行的公交专用车道。这种方法有效地缩短了公交的行驶时间,并且提高了公交的舒适度和竞争力。本文以此为背景,主要研究了快速路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为将来快速路开通公交专用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东枣庄地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出现政府投入少、管理体制不统一、乡镇公交覆盖面低、运行模式差别大等问题。为了统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枣庄市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管理体制、优化整合经营主体,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管道中运行的直线电机驱动的新型接入运输系统——管轨运输系统(TUBE-RAIL),集合了铁路编组灵活、时速快、运输运量大和管道运输无污染、高安全性、密闭性、全天候运行等优点,是非铁磁货物理想的中短途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19.
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而公交领域是自动驾驶技术能够落地的重要应用场景。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客运场景下逐渐由产品测试、封闭测试逐步走向试运营、运营阶段。为了支撑公共汽电车自动驾驶研究,本文综述了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公交评价与测试现状,回顾了常规公交运行及服务质量评价维度和方法,归纳了自动驾驶车辆在车辆产品测试、封闭测试及开放道路测试的相关研究及评价方法。进一步指出,认识自动驾驶公交车辆应对开放的道路交通状况下的运营特征,并确定面向运营的技术适用条件,是投入社会市场应用与推广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公交站台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线路公交站台进行的优化设计有助于方便车辆有序停靠,满足乘客候车空间需求,提高公交运行效率。通过分析国内外常用的公交站台尺寸设计方法,基于排队论模型引入了公交到达率、服务台数、站台服务率等参数,建立了公交站台尺寸设计模型。研究选择北京市某公交站台作为优化对象对模型进行验证,重新设计了多线路公交站台所需的长宽尺寸,在合理利用空间资源的基础上优化站台的泊位数和尺寸可以有效地减少站台处进站公交车辆排队长度,减少车辆在停靠站的延误,提高公交体系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