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天津大道K25+115.270~K26+000.000段软土路基工程,对软土路基采用冲击式碾压技术进行处理,保证软土路基满足路基承载力要求,同时保证路基稳定,通过对试验路段进行弯沉值、回弹模量和压实度相关指标测定满足规范要求,用于指导软土路基施工,为软土路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程概况沿海公路乐亭至K142+000~K142+198,全长0.198公里。线路穿过区域多为稻田、芦苇地、鱼塘和虾池,地质为软土软弱土,地下水位高,地基承载力低,设计采用塑料排水板结合超载预压方法进行软基处理。其中超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处理路基长度为7315米,计178万延米。处理范围主要一般路基段。  相似文献   

3.
山区软土一般有压缩性高、强度较低、透水性较差的特性,故在进行路基沉降处理时应考虑周全,同时为保证软土路基处理后的稳定性,需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与预测,来判断路基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以龙怀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关键技术为依托,根据断面K21+150近期的的实际监测数据,采用灰色理论模型对此断面沉降数据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沉...  相似文献   

4.
基于甘肃南部宕昌-迭部二级公路, 选取了2个典型寒区沟谷软土路基试验段, 监测了2个冻融期内路基温度、含水量、变形以及地下水位, 分析了弃渣换填深度与降排水措施对路基冻结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在监测的2个冻结期内, 换填深度为2.0m的试验段K18+180的冻结深度比换填深度为1.0m的试验段K18+330的冻结深度大0.12~0.16m,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 冻结深度越大; K18+330段初始地下水位为3.4m, 仅设置地表排水沟时,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3.4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1.7m, 说明设置排水沟时地下水位在冻结期间基本没有变化; K18+180段初始地下水位是1.3m, 在设置了渗沟降水措施后,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2.0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0.2m, 地下水位降低了约0.7m, 因此, 渗沟降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路基冻胀; K18+180段路基中心2个周期监测的最大冻胀分别为3.4、4.2mm, 而K18+330段相应位置的最大冻胀分别为10.7、14.0mm, 后者均是前者的3倍多,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路基冻胀越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规定的二级公路容许冻胀为50mm, 软土路基容许工后沉降为500mm, K18+180、K18+330段路基的最大沉降分别为1.5、1.8mm, 最大冻胀分别为4.2、14.0mm, 远远小于规范值, 表明试验段路基的稳定性良好, 采用换填与降排水措施能有效控制路基冻胀。   相似文献   

5.
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施工工艺 ,福泉高速公路L2标段K7+0 36洋坑小桥桥头过渡段采用排水板处理软基  相似文献   

6.
彭波 《湖南交通科技》2013,(2):42-45,55
通过一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路基处理实例,对不同桥头软基处理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地质勘查资料,本处桥头软土厚度约为14.5~18.8 m,选择CFG桩+袋装砂井的处治方案,并在桥头路基前后设置软土地基过渡段,以减少不同处治方式带来的路基差异沉降,根据本项目的沉降监测数据,桥头软土地基处治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表明CFG桩+袋装砂井的桥头软基处治措施能较好的控制软土路基沉降,防止桥台跳车病害。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K29 050~K29 300段软土路基产生侧向滑移的现象,从地质、设计等多方面分析了路基破坏的原因,并提出适宜的软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北安—黑河高速公路K176~K179段路基边坡处于古滑坡地貌中,详细的现场勘察和反复的边坡稳定分析表明,该段路基拓宽后基本稳定。路基边坡中的全风化砂岩层和全风化泥岩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地下水和地表水,以及不合理的开挖和填筑是诱发路基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针对K176+615~K176+750,K177+165~K177+250、K177+490~K177+600和K178+934~K179+150四段路基边坡,考虑每一段路基边坡不同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出了不同的整治方法,为黑龙江省边坡整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公路设计时,路基设计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高质量的路基可以保证公路安全可靠的运行。路基是支撑路面的一种土工建筑物,路基和路面构成了公路建筑的主体。当道路通过软土土层时,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软土土层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软土土层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见下表。我国南方道路施工时经常遇到软土路基问题。我国目前经常使用的处理方法:设置砂井法、爆破排淤法、排水板法、振冲及干振碎石桩法、换填法、强夯法等。其中最常用的为换填法。更换持力层土质。以上介绍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结合具体实例介绍高速公路的软土路基设计以及软土路基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辽宁沿海产业地区及周围地区软土路基处理问题,提出了路基开槽填筑灰土山皮石和底层戗灰+山皮石填筑这两种处理方案加固软土路基土,该处理方法能保证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某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K21+100—K23+668路段设计采用桥梁跨越深沟,施工图阶段经设计单位比选论证后,在确保路基稳定的情况下取消桥梁,改为路基,通过此次事例,综合对比了桥梁与路基在工程造价、进度等方面的优劣性,对类似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高速公路软土设计中,为解决软土路基沉降不均匀而进行的路基预抛高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软土强度低、压缩性大、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和灵敏度高,这些工程不良特性导致软土路基存在诸多与沉降密切相关的隐患。基于此,新建公路的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都会开展沉降量监测及预测工作。本研究以广东省潮惠高速公路A1标段K3+240里程处软基断面为例,利用沉降量观测结果进行基于双曲线法、指数法、泊松法和Asaoka法的沉降定量化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监测结果与不同预测方法相吻合,建议软基的沉降预测可综合利用上述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某一级公路K0+210—K0+235段桥头路基液化土地基分析及处治设计为依托,结合其工程地质情况,对桥头路基液化土地基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指数计算分析,根据判别和液化指数计算结果进行桥头路基液化土地基处治设计,最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设计方案,经计算确定处治后的地基满足工程建议要求,在此为同类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例,详细介绍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的相关内容,并针对软土地基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塘渣填筑厚度、工后沉降、桥头填土、临界填土高度等方面,希望可以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及软土路基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软土路基的处理与监测是修筑高速公路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软土路基的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及土压力作为监测指标,可对软土路基的稳定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对软土路基的监测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工程实例,对软土路基变形监测点位置进行了设计,通过所测数据对路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工程实例表明:该软土路基监测技术可有效应用于工程中,为施工中填土的速率与卸载时间提供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例,详细介绍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的相关内容,并针对软土地基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塘渣填筑厚度、工后沉降、桥头填土、临界填土高度等方面,希望可以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及软土路基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丹庄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段的施工,结合软土路基设计的特点。浅述软土路基施工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丹庄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段的施工,结合软土路基设计的特点,浅述软土路基施工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以长兴岛港区3#路软土路基设计为例,简要介绍强夯技术在道路路基处理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强夯法在软土路基处理中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