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现铁路实名制检票时旅客的人脸图像与其身份证上人脸图像的自动比对,提出1种基于面部不变特征的人脸身份认证算法。以人的面部不变特征为前提,采用改进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提取现场采集的旅客的人脸图像及其身份证上的人脸图像的关键点,将靠近关键点的区域划分为部分重叠的子区域,然后以图像的词包模型差为基元构建人脸差特征空间,对训练图像的类别信息进行建模;对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训练分类的过程进行优化,训练优化的SVM分类器;最后,使用人脸差特征空间和训练好的SVM分类器进行加权投票,确认身份证上的人脸图像与现场采集的人脸图像是否为同一个人,实现旅客身份的认证。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像采集的尺度、角度和光照等不可控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够达到较高的认证速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铁路行包安检直接关系到旅客和铁路运输安全,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铁路行包安检要求越来越高。概述铁路行包安检主要特点,从安检执行标准、运输条件研究、安检队伍建设、安检与效率关系等方面,探讨铁路行包安检的主要难点,提出优化安检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运输条件研究,强化安检队伍建设,重视源头防控,创新安检方式等对策,以提高铁路行包安检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实名制自助验证验票系统于2017年8月通过了郑州铁路局技术评审,该系统采用"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通过摄像头采集旅客实时面部特征,并将面部特征转换为特征值,结合系统验票方式,读取身份证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转换为特征值,与采集的面部特征值进行比对,实现旅客进站人、票、证的一致,并对敏感人员  相似文献   

4.
成果信息     
“三品”智能检测报警系统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的“三品”智能检测报警系统是运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进化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开发的一种危险品报警系统,与FISCAN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配套使用,可实现旅客行包中危险品识别的智能化。该系统识别速度快、实时性强,对样本库中的危险品识别率达到100%;其样本库具有批处理加入和在线追加危险品样本功能,便于扩展和维护;自我训练和学习功能,方便用户使用;实时记录和查询管理功能,可对过包数量、报警情况进行事后监督分析,为强化安全管理,增强安检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该系统不仅在铁路运输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可推广应用于航空、公路等运输行业以及海关、公安等部门。  相似文献   

5.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安防技术机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简称安检)现状,提出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国际上安检新技术和设备,包括X射线安检仪、背散射检查设备、离子迁移谱探测仪和拉曼光谱设备,以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安检的准确性,提高安检效率。  相似文献   

6.
有效识别禁限带物品的智能识别算法有助于降低安检人员劳动强度,提升旅客行李安检作业效率。文章采用图像多标签分类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引入图像注意力机制与动态元融合,能够在卷积前向传递过程中补充低层图像视觉线索,有效应对行李X光图像中物品影像混叠干扰及低分辨率特征混淆的问题,增强对细粒度特征的识别能力;同时,引入外部神经知识的元选择网络,实现网络多阶段预测的自适应融合,以避免权重偏置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文章算法能够克服行李X光图像中影像混叠和物品尺度变化带来的禁限带物品识别困难,有效提高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高效地完成实名制铁路车票的验票流程,提出1种基于旅客面部Gabor特征的身份认证算法.采用二维Gabor滤波器提取人脸图像的Gabor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变换和重组;对重组后得到的特征矩阵进行类内差和类间差运算,获得初始样本,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样本降维,构造出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从而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现旅客身份的认证.在F-Gnet人脸图像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正确认证率可达94.14%,且对光照与人脸表情变化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实名制验证和安检是高铁旅客进站耗时最长的两个环节。以广州南站广珠城际旅客进站为例,根据调研数据建立"先到先服务"的泊松分布排队模型,并由此来测算排队旅客人数。以"零排队通行"为目标,利用AnyLogic软件,针对增加安检设备数量和提高设备服务效率对进站旅客排队情况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为满足旅客"零排队通行"需求,广州南站一层广珠城际进站口高峰期至少需要增加4台安检机,此时广珠城际旅客进站服务极限是1 800人/h;与增加安检设备数量相比,提高安检效率对进站旅客排队情况的改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在旅客进站流程中,实名认证与安检是2个重要环节,减少这2个环节的排队时间对优化整个旅客进站流程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拟合出实名认证与安检环节旅客到达和服务时间概率分布规律。运用排队论基础对这2个环节排队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M/M/1/∞/∞/FCFS排队系统模型,并计算旅客停留时间与排队等待人数等参数。对该模型进行优化,将实名认证与安检2个窗口合并,实现旅客在安检的同时进行实名认证,重新建立排队系统模型。对比优化前后系统模型中旅客停留时间与排队等待人数等参数可知,窗口合并可优化旅客进站流程,提高进站效率。实际操作中,采取工作人员尽快适应窗口变化、实现职责合一以及加强对旅客的引导等管理措施,进一步保障窗口合并后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铁路旅客行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合近几年来我国行包运输市场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点,阐述了铁路行包物流的需求和发展动态。并提出了铁路发展行包物流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起在英国伦敦地铁站及火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区域,人们将陆续看到在机场使用的X光安检系统,实行行李安检及警犬巡查。为防止出现地铁入口拥堵的情况,已安排在所有地铁站增设入口来加大旅客通过量。  相似文献   

12.
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人脸识别系统在铁路车站安检区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铁路车站人流密度大、治安难度大、安检时间短和光线环境复杂等较为特殊的行业应用特点,提出一种应用于铁路车站的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并在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站试点应用.铁路车站安检人脸识别系统具有响应时间短、人脸采集率高和比对识别速度快等特点,在提高人脸识别正识率的同时,降低了误识率和漏识率.  相似文献   

13.
人脸识别系统在铁路车站安检区域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人脸识别系统在铁路车站安检区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火车站存在人流密度大、治安难度大、安检时间短和光线环境复杂等较为特殊的行业应用特点,提出一种应用于铁路车站的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并在京沪高速铁路试点.该系统具有响应时间短、人脸采集率高和比对识别速度快等特点,在提高人脸识别率的同时降低误识率和漏识率.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新客站是全国第一个将候车室建在月台上部的车站,称高架站屋,将行包通道建在月台下面称行包地道。这样能减少占地面积和月台上由于行包车来往干扰旅客进出产生拥挤和不安全因素。但是高架站屋下停留和通过的列车(包括机车,餐车茶水炉和取暖炉等)排放的烟气易污染月台和候车室的空气,为此在月台上部安装排风设备。在行包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使业务模型性能变差的难分样本对系统边界决策能力增长有决定性影响。由于行李携带危险品的多样性及实物形态的不确定性,以及现场行李安检系统生成的行李X光图像数据呈现“长尾分布”特征,由有限次样本采集的数据集训练得到的智能检测模型,在应用于现场行李安检系统后,存在检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文章针对行李安检智能检测数据分析闭环流程,提出最难分样本集的离散强化选取方法,可从现场行李安检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品实例图像中选取最难分样本集,作为新增样本数据,用于智能检测模型的学习更新,实现安检智能检测软件性能的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速度给人们带来了便捷惬意的旅行生活体验。与此同时,对客运车站的旅客进站效率和旅客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确保安全检验前提下,如何推进安检工作模块化、标准化、精细化建设,提高旅客进站安检效率和提高旅客安检舒适度,就是其中关键一环。本文重点介绍了铁路客运车站安检验证区域改造前模式、模块化改造方案、改造后效果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铁路客运站安检区域人脸识别系统的构架及实现,包括人脸识别系统的视频采集、算法处理、人脸比对、输出报警等模块,最后给出该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8.
简讯     
正人脸识别技术——"刷脸"进站便捷高效为保证春运期间旅客平安、有序进入候车区域,今年春运,南昌西站增设4台自动实名制验证检票机,旅客可自助"刷脸"完成票、证、人核验,进站通道更加便捷、顺畅。南昌西站增设的自动实名制验证检票机是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并设计的,通过视频动态抓取,高效判断人脸的姿态,选取最佳人脸检测角度进行比对。人脸检测和比对时间小于1s,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安检系统在每个安检点均配有判图员进行X光机判图,每台X光机的判图互相独立,存在着部分判图员工作不饱满、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在城市轨道交通安检系统网络化设计的基础上,首次提出集中判图方式;通过X光机图像实时传输、判图任务灵活分配、判图人力集中调度等功能,以较少的人力满足安检判图的要求,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基于网络化集中判图的新安检系统已在广州地铁的广州塔站试点运行,收效显著,为该系统在广州地铁"十三五"期间所建新线中的大规模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高铁站是旅客跨城出行的重要节点,其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是影响旅客出行整体效率的关键因素。以深圳北站为案例,利用排队论仿真研究国铁与地铁换乘中重复安检带来的效率损失,并讨论去除重复安检的可行性。研究认为,实施安检互认后,在客流高峰期,深圳北站国铁换乘地铁平均可节省4.5 min,最长可节省10 min,地铁换乘国铁平均可节省2 min。安检互认受高铁站建筑设计和安检标准的影响,应根据实地情况制定安检互认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