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实名制验证和安检是高铁旅客进站耗时最长的两个环节。以广州南站广珠城际旅客进站为例,根据调研数据建立"先到先服务"的泊松分布排队模型,并由此来测算排队旅客人数。以"零排队通行"为目标,利用AnyLogic软件,针对增加安检设备数量和提高设备服务效率对进站旅客排队情况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为满足旅客"零排队通行"需求,广州南站一层广珠城际进站口高峰期至少需要增加4台安检机,此时广珠城际旅客进站服务极限是1 800人/h;与增加安检设备数量相比,提高安检效率对进站旅客排队情况的改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2.
以大连客运站为例,建立大连铁路客运站进站旅客疏散微观仿真模型。并对大连站旅客到达数、购票人数及安检人数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大连站的流线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在旅客高峰期车站设备不足,增大旅客排队时间。提出有效建议减轻旅客等待时间。结果证明,模型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殳月根 《上海铁道科技》2013,(1):105-106,113
随着车票实名制的全面铺开,旅客必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购票、进站、乘车、出站。实名制验证检票延长旅客进站乘车的出行时间,同时也给车站工作人员在售票、检票等环节带来了一定工作量。通过对2012年春运上海站实名制验证检票作业的深入研究,提出优化验证检票作业流程上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旅客行为微观仿真方法,针对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对售票设备的使用行为进行建模,提出基于旅客行为微观仿真的售票设备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仿真系统。最后,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模型的参数标定和实例验证,解决了车站售票设备现状评估、极限能力计算及远景数量配置等问题。仿真发现:北京南站售票设备能够满足近期和远期设计要求;现状窗口开放条件下,极限服务能力为10万人;远期所有窗口均开放时,极限服务能力为35万人。研究表明,应用旅客行为微观仿真方法较传统方法和排队论方法能够更精细刻画售票设备与旅客的相互作用、更为客观地反映评估结果,由此验证所提模型和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名制验证和检票环节对旅客进站时间和车次以及检票通道服务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高铁车站旅客集散规律;对同一车站不同类别、各出发方向列车的旅客数量进行分析,认为经停同一车站的列车因出发方向的不同,其上车人数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适用于高铁车站的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模型,并以长沙南站为算例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微观仿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准确预测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聚集能力和设施利用程度,分析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特点,提出旅客集散仿真的基本流程,构建基于个体活动的旅客集散微观仿真模型.将旅客在站内的活动过程划分为路径选择、节点选择和决策感知3个阶段,运用最小支撑子图求解旅客路径,建立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节点选择模型,给出旅客复杂行为决策感知的统一表达式,开发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仿真系统.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综合仿真分析可知:全站绝大多数时间内服务水平较高,高峰时间段服务水平有所下降;在高峰时期最高聚集旅客人数达3 907人;在非高峰时期可以适当减少售票窗口,以提高售票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候车旅客人数和进站旅客人数的基础上,提出车站动态客流预测模型,并对进站人数预测函数进行验证,平均误差为6.2%。根据车站应急指挥需求,设计车站应急指挥模板,阐述应急预案配置、应急预案启动、应急事件处置、应急处置汇总模块;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动态客流预测的应急指挥流程。构建基于动态客流预测的车站智能应急指挥平台,详细阐述应急资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指挥管理、预案预警管理4个方面,平台具有信息共享、业务流程再造、智能化、规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建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开行模式及其进站旅客流线模式的对比分析,指出旅客"进站难"痼疾的原因在于客站进站旅客流线设计存在缺陷。分析既有普通铁路客站进站旅客流线的主要模式。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介绍新建城际铁路开行模式及其主要客站进站旅客流线模式。提出可以借鉴城市轨道交通来优化新建城际铁路客站进站旅客流线的方案,即通过采取全程"通过式"设计,实现旅客先检票后候车,从根本上解决旅客"进站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铁站是旅客跨城出行的重要节点,其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是影响旅客出行整体效率的关键因素。以深圳北站为案例,利用排队论仿真研究国铁与地铁换乘中重复安检带来的效率损失,并讨论去除重复安检的可行性。研究认为,实施安检互认后,在客流高峰期,深圳北站国铁换乘地铁平均可节省4.5 min,最长可节省10 min,地铁换乘国铁平均可节省2 min。安检互认受高铁站建筑设计和安检标准的影响,应根据实地情况制定安检互认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高速铁路客运站客运设施配置与旅客在候车厅内活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建立基于Anylogic仿真软件的成都东站高架层候车厅环境仿真模型,统计客运设备服务参数并进行仿真参数设定,模拟成都东站高峰时段旅客候车过程,分析仿真结果和行人密度图,发现由于候车空间进深较短,两侧检票口排队旅客阻碍进入候车厅旅客流线而产生拥堵。针对此问题,提出改变排队队形并配合座椅调整的优化方案,对比分析优化后行人密度图发现,主通道冲突点数下降为零,平均排队时间缩短78 s,验证了调整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设计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铁路实名制进站核验系统,解决人证一致性自动检验的问题。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集群技术、负载均衡技术,结合客票系统架构,实现旅客进站票证人一致性的核验,已经应用于多个车站。对旅客进站记录及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表明,人脸识别率达97%,旅客可以在5 s内完成进站核验,满足铁路旅客实名制进站核验业务的效率要求。结果表明,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实名制进站核验系统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为铁路未来实施全面刷脸进站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分析旅客购票过程中的行为特性,基于排队论建立带有止步和中途退出的铁路客运站售票厅排队系统微观仿真模型,以旅客平均排队等待时间最小等为目标函数,就自动售票机的售票分担率和终端配置数量对排队系统的影响进行灵敏度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动售票机售票分担率一定时,自动售票机终端的配置数量存在1个阀值,当终端数量超过该阀值时,旅客的平均排队等待时间没有显著减少,在自动售票机终端数量一定时,自动售票机的售票分担率也存在1个阀值,当超过该阀值时会增加旅客平均排队等待时间,使服务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实名制乘车要求,结合新一代中铁银通卡应用和业务现状,针对在进站实名制验证验票窗口和列车实名制核验等实际业务场景不支持新一代中铁银通卡—铁路e卡通(简称:e卡通)应用等问题,通过分析业务、应用需求,提出实名制核验流程,进行技术架构和功能设计;借助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采用身份认证技术,设计数据完整性保障机制,构建e卡通在进站、列车全场景实名制核验应用。该应用已在部分铁路局集团公司试验,结果表明其可在2 s内完成一次进站实名制核验动作或列车实名制核验动作,实现了基于铁路e卡通的快速进站和进站人员管控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检速度的乘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中的乘客通行速度问题,设计了数据采样方案,赴北京地铁东单站对安检过程中的乘客安检时间、排队情况、随身携带的物品数量及大小、乘客性别等特征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回归分析发现,疏散区域的队列长度对乘客的等待时间与疏散时间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影响被检时间的因素中,乘客所携带的大件物品所具有的影响性最为显著,其次为乘客性别,最后是携带物品的数量。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的影响地铁安检效率的显著性因素,对现有的地铁安检流程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模式在客流强度与通行效率,以及安检人员的配置与运营效率上矛盾突出,需要对其进行架构化、系统化建设。介绍了基于网络化大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安检系统的两级管理和三级控制架构,对线网层、车站层和现场层三个层级安检信息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功能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网络化安检系统的拓展功能。本系统可有效地减少乘客安检排队时间,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解决运营一线安检人员不足和过度疲劳等问题,提升安检效能。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铁路旅客运输中用X射线安检仪对旅客行包进行安检时,人工判断行包所属旅客工作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人脸探测及时间关联的人包信息绑定与输出显示系统。在不改变X射线安检仪和装置结构的基础上,在X射线安检仪入口处设置监控摄像机对旅客放置行包过程进行图像采集,通过算法合理计算旅客放行包与安检机采集行包X射线图像时间差,并用人脸分类器快速筛选出含有对应人脸的图像,与行包X射线图像自动绑定。通过实际软硬件调试和人包绑定实验数据分析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既有元胞自动机客流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旅客视域及旅客对车站环境的熟悉参数,并构建导向标识模型,刻画客站内旅客与导向标识之间的交互机理,提出大型铁路客站导向标识平面布局方案的仿真评估模型及技术评价指标。并以某高速铁路客站为例,分进站、出站、换乘三条典型流线上的导向标识平面布局评估问题,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客流控制展开研究,提出进站流量控制和换乘绕行相结合的多方式客流控制模型。模型以乘客平均停留时间最小为目标,并且满足站台人数在安全限制内。使用多子群混合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拟国贸车站早高峰大客流场景进行实验,实验求解过程收敛快且稳定;实验对比分析无客流控制、常态进站客流控制与多方式客流控制的不同指标数值,证明多客流控制方案的必要性以及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阈值范围的合理设定,对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实时进站客流量数据的有效性检测至关重要。采用改进的小数据量法计算历史进站客流数据时间序列的Lyapunov指数,验证该序列的混沌特性;利用C_C方法确定混沌时间序列的时间延迟和最佳嵌入维数,对原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确定模型训练测试样本集;采用大范围网格搜索方法优化混沌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参数,利用优化后的模型预测各时段的进站客流量;利用训练样本集中各时段进站客流量预测残差序列的分布特性,确定在某一置信度下各时段进站客流量预测残差的置信区间,从而确定未来时段的进站客流量异常检测的阈值上限和阈值下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增强了系统对于AFC系统实时进站客流量数据有效性检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为解决大型铁路客运站站前落客区布局设计的困难,提出并建立两阶段落客区布局的分析方法,即运用排队论从宏观层面测算落客通道数目,利用交通仿真模型在微观层面解决布局细节.研究结论:M/M/N排队论能够在宏观层面有效测算落客通道数目,估计平均等待车辆数和平均等待时间等参数.运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建立仿真模型,能够在微观层面解决车道分配等布局细节,通过图形化交互界面和动画,进行二维和三维的可视化评价,还可输出平均车速、延误等数据进行不同方案的定量比较,预测设计能否满足未来交通需求.在深圳新火车站落客区布局设计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直观和定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