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铁路客站导乘环境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的展开,一大批新型客运车站相继投入运营。旅客导乘环境的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客站服务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客站运营特点,都需要对客站的导乘环境进行规范化建设。同时,设计导向标识系统应与客站设计的"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五个基本理念相呼应,明确对标识系统"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懂、找得到"四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铁路车站导向标识为旅客提供导向和信息服务,是旅客站内路线判断和空间位置顺畅转换的主要依据,科学合理地选择导向标识布点能够更好地辅助旅客自主获取引导信息,提供清晰、准确和高效的导向服务。根据客流流线将车站空间结构抽象为网络拓扑图,以客流导向需求为约束、最大化区域诱导信息量为目标构建导向标识布点的优化模型,根据解的空间特性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并利用Matlab实现。实例验证表明,利用该模型和算法求解导向标识布点决策实际问题,验证模型有效性和求解算法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3.
静态显示标识是客运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功能完整、使用高效、设置科学、视觉美观、与环境协调、符合建筑风格、具备铁路客站现代化管理要求的铁路客站导向标识系统,为建立良好的进、出站秩序,提高车站的运营效率,实现高质量的铁路客运服务。介绍青岛客站静态显示标识系统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4.
秦超 《铁道工程学报》2012,(10):11-14,79
研究目的:客车联络线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旅客出行质量和运输组织效率,南昌枢纽作为杭长客专引入之一的复杂铁路枢纽,枢纽内与京九铁路交叉设置的横岗西北客车联络线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在分析枢纽内客站分工、客运作业量及客专引入方案的基础上,对横岗西北客车联络线建设的必要性进行研究。研究结论:通过对影响横岗西北客车联络线建设的多个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相关客站及线路能力适应性良好,得出从满足客站分工、方便旅客出行、完善枢纽布局方面考虑横岗西北客车联络线建设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建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开行模式及其进站旅客流线模式的对比分析,指出旅客"进站难"痼疾的原因在于客站进站旅客流线设计存在缺陷。分析既有普通铁路客站进站旅客流线的主要模式。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介绍新建城际铁路开行模式及其主要客站进站旅客流线模式。提出可以借鉴城市轨道交通来优化新建城际铁路客站进站旅客流线的方案,即通过采取全程"通过式"设计,实现旅客先检票后候车,从根本上解决旅客"进站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铁路客站是铁路服务旅客和社会的场所,是展示铁路形象的窗口,是城市的门户。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是一个时期铁路建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的缩影。近十年,我国陆续建成了50余座大型客站,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也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客对出行体验有了更高的需求。满足旅客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提升大型客站整体品质,需要客站建设者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推动枢纽大型客站设计的持续创新。本文在总结我国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发展建设社会化、站城一体化、建筑绿色化、建造装配化、服务智能化的建议,以期为全方位建设智能化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建设了大量的旅客车站,尤其新建了一批铁路大型客站,这些客站在安全方面表现出许多新特点和复杂性。基于当代铁路旅客车站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在安全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复杂性,本文介绍了铁路客站安全评价的研究背景,进而阐述了铁路客站初步设计阶段开展安全评价的必要性,提出铁路客站初步设计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研究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铁路客站初步设计阶段安全评价体系方面基于风险概率损失的安全评价模型,论述高铁客站安全评价导则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旅客行为微观仿真方法,针对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对售票设备的使用行为进行建模,提出基于旅客行为微观仿真的售票设备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仿真系统。最后,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模型的参数标定和实例验证,解决了车站售票设备现状评估、极限能力计算及远景数量配置等问题。仿真发现:北京南站售票设备能够满足近期和远期设计要求;现状窗口开放条件下,极限服务能力为10万人;远期所有窗口均开放时,极限服务能力为35万人。研究表明,应用旅客行为微观仿真方法较传统方法和排队论方法能够更精细刻画售票设备与旅客的相互作用、更为客观地反映评估结果,由此验证所提模型和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的持续攀升,既有客站管理模式有待改善,建立集约化客站运营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介绍铁路客站集约化管理研究现状,以新丰台站为例,从调度指挥、作业组织、旅客服务、应急管理、管理制度、办公生活等方面,阐述客站集约化管理模式思路;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BIM等技术为依托,提出搭建辅助集约系统,辅助建设集约化车站。  相似文献   

10.
对物联网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梳理铁路客站智能化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在智能铁路客站应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客站的监控功能及范围、构建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智能应用的方案.该应用方案有助于优化车站的旅客服务水平、应急处置能力、运维管理能力及实现车站绿色节能,符合物联网技术及智能高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铁路旅客车站的换乘模式日趋复杂化,便捷地解决旅客站内中转换乘以及国铁与地铁之间的换乘成为大型铁路旅客车站设计的重要课题。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是近年来规划建设的为数不多的省会级车站改扩建工程之一,其国铁站内中转换乘及地铁与国铁之间的换乘设计,对于国内大型铁路旅客站房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西安站改扩建工程站房功能布局及旅客换乘流线设计,对其换乘模式的设计进行研究,认为西安站结合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地下进出站空间的设计思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体现了新时代铁路客站设计创新的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依托京张高铁智能铁路建设,针对车站客运业务复杂、系统孤立的现状,从旅客服务、客运管理、客站设备管理、应急指挥等业务出发,设计了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简称:管控平台),阐述了管控平台的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平台功能和关键技术,并展示了实施效果。管控平台在京张高铁的实施应用,优化了京张智能客站各系统间的资源配置和总体架构,降低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源投入,对后续智能客站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动检票系统已成为提高铁路运营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结合青岛客站实际情况,设计适合青岛客站的自动检票系统,为旅客提供优质、便利、快捷、高效的自动检票服务,提高检票效率和质量,适应大客流、高密度旅客快速通行需求,实现高质量的铁路客运服务。  相似文献   

14.
王维朝 《铁道勘察》2012,38(3):50-53
佛山西站是广州枢纽面向西部的大型客站,在基于贵广、南广、深茂铁路,佛肇城际铁路等4条铁路引入佛山西站方案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广州枢纽整体布局,综合考虑城市规划、限制边界条件、旅客换乘、车流交换、工程经济等诸多因素,研究了广佛环线城际铁路引入佛山西站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空间模式理论是一种对铁路客站影响区域分析的空间理论。将其引入铁路客站物业开发后的铁路车站空间,是一种新的动态的建筑空间,它的职能大大有别于以往客运站主体的等候空间、售票空间和站台空间。它以"旅客-顾客-旅客"相互转换为特性,在设计上趋向于简单化、流线化、自动化,它是一个多方位、多功能、高效率的使用空间,大大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灵活性。对于铁路客站物业开发空间的研究,总结出一些铁路客站物业开发空间的模式与类型,作为今后设计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智能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是智能客站的核心技术平台。平台对旅服、办公、客票和综合视频等网络进行优化整合和安全互联,对客票、调度、动车等七大数据资源进行高度共享,对车站生产组织、旅客服务、安全卡控、应急处置、设备监控、数据分析等业务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生产组织一体化、应急处置高效化、设备管理显性化、安全管控精准化、旅客服务智能化。  相似文献   

17.
铁路旅客车站作为连接铁路与城市的桥梁,为满足新时期铁路客站设计和建设的要求,论述了新时期铁路客站的设计理念,对贯彻铁路客站设计“五性”原则提出了如何落实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智能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是智能客站的核心技术平台。平台对旅服、办公、客票和综合视频等网络进行优化整合和安全互联,对客票、调度、动车等七大数据资源进行高度共享,对车站生产组织、旅客服务、安全卡控、应急处置、设备监控、数据分析等业务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生产组织一体化、应急处置高效化、设备管理显性化、安全管控精准化、旅客服务智能化。  相似文献   

19.
站区景观作为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的重要接口,是站城融合、集约发展、信息共享的有利抓手。太子城站站区景观遵循"一站一景"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现代化铁路客站的设计要求,力求打造精品客站、示范工程。综合运用生态、交通、美学、园林绿化等学科相关理论、文献综合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太子城站站区景观的地域独特性、功能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性,以景观生态学为立足点从工程概况、设计构思与理念,较为系统的对站区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设计结合工学、生态学以及现代科技学科手段,探索出站区景观以人为本、生态涵养、智慧人文的设计理念。研究统筹考虑站前、站后、路内、路外各部分景观,在景观总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路基边坡、站前广场、站区生产生活房屋景观等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研究注重景观功能及旅客空间记忆点,强调进出站、候车、生产生活等空间区域,将站区景观划分为广场区、路基边坡以及生产生活区三大片区分别设计。通过提取生态、人文等地域元素,有机整合绿色防护、生态修复与景观绿化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案,为铁路客站站区景观绿化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区组成和旅客流线组织,提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区布局基本形式和内部旅客流线组织形式.以铁路车站旅客进站流线为例,分析旅客流线关键节点处的信息需求,对不同旅客流线在不同节点处的一般信息需求进行归纳和总结.将静态导向标志系统分为四类,提出静态导向标志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南京南站铁路客运枢纽局部静态导向标志系统设计方案为例,验证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