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静态显示标识是客运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功能完整、使用高效、设置科学、视觉美观、与环境协调、符合建筑风格、具备铁路客站现代化管理要求的铁路客站导向标识系统,为建立良好的进、出站秩序,提高车站的运营效率,实现高质量的铁路客运服务。介绍青岛客站静态显示标识系统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后,乘客对导乘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和多元化。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已有多种形式的导乘系统为乘客提供多方位的导乘信息服务。介绍了运营服务标识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客服中心技术支持系统、智能查询系统、网络运营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等,以及上海地铁服务监督热线、运营便民信息(印刷品)、上海地铁网等,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完善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导乘系统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功能可视化的桥建合一结构桥梁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站是一座集桥梁、建筑特征于一体的全高架铁路大型客站。武汉站工程提出了"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高效立体疏解客流"的设计理念及技术,解决了当前大型铁路客站如何节省用地、缩短流线和提高运营效率等关键问题,开创了我国新一代铁路客站的技术方向,实现了理念与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论述桥建合一结构体系的设计原则、构思的基本思想、桥梁结构的选型及结构特点,为今后类似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铁道部资讯     
2012中国铁路客站技术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1据《人民铁道》报道,9月1~2日,2012中国铁路客站技术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致信祝贺,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出席会议并讲话。"十二五"时期是铁路客站建设和投产高峰期,今后3年全国还需建成新客站600余座,建好管好客站任务艰巨。盛光祖强调,全体参建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安全是铁路客站设计、建设和运营的生命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确保安全放在各项工作首位。要把安全风险意识贯穿到客站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全过程,坚持依法建设,统筹抓好  相似文献   

5.
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导向标识系统的实施经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导向标识系统的建设管理。阐明导向标识维持正常运转、引导紧急疏散、提供无障碍导向的基本职能,阐述导向标识的服务范围、表现形式及其相关标准,探讨导向标识各种设计与工程招标的优劣,分析导向标识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管理、运营、法律与政治风险,提出动态化、常态化的轨道交通导向标识建设管理理念,探讨导向标识的发展趋势,从导向标识系统的信息表达以及导向标识的电子化、智能化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王麟书 《中国铁路》2005,(11):32-34
铁路客运站的站房建设直接反映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建设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客站站房的设计和建设也呈现出新的理念.设计理念是客站站房建设的灵魂,铁道部通过国际概念设计招标的形式,使中国铁路客站站房设计向世界开放.铁路车站应融入城市交通系统,客站站房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功能性、文化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郭瑞霞 《铁道勘察》2020,(3):78-83,94
到2018年底,大批现代化客站的建成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设计经验。在此过程中,创建精品客站、彰显地域文化特色逐渐成为了新时代铁路客站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了探索新时代客站地域文化的体现方式,在分析归纳已建成客站外部造型地域文化性的表现手法及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从设计理念、文化元素符号提炼和应用、材料选择、色彩使用、施工工艺等方面对地域文化性的体现手段进行探讨,得出"以细节为切入点,在内部空间体现地域文化性是客站今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的结论。总结出客站内部空间体现地域文化性的过程中需遵循的传承与创新、统一与协调、美观与经济三个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站作为重要的城市子系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站城融合"理念指导客站规划建设,重塑客站功能体系,引导站城双方在交通、社会、环境等方面良好协同,在满足城市运作、民众需求的同时,提升客站自身的功能价值与发展空间。结合日本京都车站的客站规划设计,从交通、功能、环境等层面分析其站城关系。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铁路客站的站城融合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既有元胞自动机客流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旅客视域及旅客对车站环境的熟悉参数,并构建导向标识模型,刻画客站内旅客与导向标识之间的交互机理,提出大型铁路客站导向标识平面布局方案的仿真评估模型及技术评价指标。并以某高速铁路客站为例,分进站、出站、换乘三条典型流线上的导向标识平面布局评估问题,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董杰 《铁道工程学报》2012,(6):100-103,125
研究目的:一批日渐投入运营的新型铁路客站的设计日均小时发送量和高峰小时发送量均较高,使得铁路客站的流线设计得以重视。专为来自于地铁的换乘客流设计的"地下进站"流线无疑是缩短换乘流线的最佳模式。因此,研究和设计"地下进站"流线是必要的。研究结论:(1)铁路客站的流线模式向着"通过式"转变;(2)铁路客站地下进站设计应尽可能缩短旅客的换乘距离;(3)"地下进站"流线应考虑设计预留,并合理利用铁路客站有限的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1.
徐虎 《中国铁路》2002,(10):46-48
分析济南铁路局客运公司青岛分公司一体化管理和客车提速给客车运用及检修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秦沈客运专线客运广播系统的主要功能、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和控制管理软件的功能组成.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国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现状,对客运专线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进行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铁路客运线路示意图在铁路大发展和旅客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旅客出行的需要。从以旅客为本的营销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人因工程、视觉传达设计和图论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设计,绘制出到2020年规划的全新版本中国铁路客运线路示意图,并可以此为基础设计系列图形,对铁路客运线路示意图做系统的改进设计,使之成为中国铁路标识体系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5.
铁路客运专线的客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其运量主要由趋势客运量、转移客运量和诱增客运量3部分组成。以陇海线郑州西安客运专线为例,指出在转移和诱增客运量预测中应注意OD调查的准确性、服务特性的拟定和模型参数的标定。同时提出客运量分配时应注意的几个原则,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通过分析铁路客运专线的相关收益及费用,从铁路运输企业和旅客两方面的利益出发建立了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求解方法。所提出的换乘多种类别列车的疲劳恢复时间计算公式、不同消费层次选择不同类别列车的思想、列车开行数量的计算式、列车的吸流原则、确定列车类别的动态规划方法等都贴切反映了铁路客运组织和客运市场的相关规律。该方法在客运专线预可行性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求解路网规模为60个车站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仅需100s左右时间,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旅客出行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研究,对了解旅客的实际出行需求状况,科学地制定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考虑影响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模拟了旅客出行的选择过程。利用非集计方法,构造了旅客出发时刻和运输方式选择行为的双层巢式逻辑决策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在大量问卷调查基础上,收集了石太客运专线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叙述性偏好和显示性偏好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工作。利用最大似然法,对模型的上下选择层的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回归得到的参数,分析了当城际之间的客运通道引入客运专线时,旅客的个人社会经济因素、时间因素、运输方式等属性对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铁路新线的建成及投八运营,铁路旅客运输在运输组织、满足旅客需求及信息化服务水平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既有的铁路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信息化服务的需要.为给铁路旅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信息服务,提高旅客满意度,本文分析铁路客运站相关的信息服务平台及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的功能特性,并针对新形势下客运站发展中对信息化服务建设的需求,提出了客运站旅客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探讨铁路客运列车旅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构成与维度,及其与旅客感知消费价值、旅客满意度、旅客再乘意向以及正面口头传播意向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乘坐广深铁路"和谐号"列车的旅客为对象,共收集14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客感知的列车服务质量包含3个维度,即硬质量、软质量、列车上所售商品质量;旅客感知的列车服务质量、票价合理性、列车旅行速度对旅客感知的消费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客感知的消费价值对旅客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客满意度正向影响旅客的再乘意向及其正面口头传播意向。  相似文献   

20.
新型耐冲击铁路客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世界各国铁路严重伤亡事故调查资料介绍,列车碰撞事故是造成旅客重大伤亡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我国采用在机次位和列车尾部加挂隔离车的方式,以减轻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