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路》2015,(11)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普及,交通行业形成了多样化的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信息来源,交通情况调查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多种数据来源融合问题。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分层次的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指标与需求的关系矩阵;分析了高速公路收费数据、实时监控数据、RFID技术采集数据、"两客一危"卫星定位数据、治超信息系统数据和手机信息数据等6类数据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统计指标的,以常设站点与多源信息相融合的多样化、分层次、综合性的交通情况调查方法,设计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框架;提出了下阶段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体系建设的初步思路。研究成果可进一步提高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信息采集与处理水平,有效扩展交通情况调查信息来源,为下阶段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面八方     
《上海公路》2015,(1):4-6
<正>公路交调新方法实现多源数据利用近日,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多元化调查与信息处理方法研究"通过验收,项目对落实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十二五"发展纲要,实现公路交调采集自动化、来源多元化、分析专业化、服务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是交通运输部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普及,公路交调信息来源日益多样化,为提高交调数据的准确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叙述了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背景和目的,分析了3种整合模式,针对地方交通信息化建设问题,介绍了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的体系框架、数据流、功能组织,并介绍了服务应用情况.(周文卫,等: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叙述了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背景和目的,分析了3种整合模式,针对地方交通信息化建设问题,介绍了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的体系框架、数据流、功能组织,并介绍了服务应用情况.(周文卫,等: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背景和目的,分析了3种整合模式,针对地方交通信息化建设问题,介绍了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的体系框架、数据流、功能组织,并介绍了服务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起迄点调查和交通量观测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法,了解项目区公路网交通运行实际情况。在遵循OD调查点和交通量观测站设置原则的基础上,扩大样本基数,生成基年OD数据,全面把握现有区域公路交通流向特性、交通运载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和出行分布特征。经验证发现,调查点覆盖全面,调查的数据能够全面掌握和分析项目影响区内的交通流量、流向、交通组成等公路交通特性。研究结果为交通量的分布、分配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本文以楚雄至大姚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点,将观测统计结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为道路经济评价参数和工程建设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木桶理论的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了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的基本理论——木桶理论。在此基础上,相应于木桶理论,构建了由主体指标和补充指标组成的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适应性综合评价方法——改进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最后结合天津市和陕西省的公路发展情况,介绍了该理论、方法在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一批相关调查点的OD数据和观测交通量为基础,在宏观层次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广东省公路交通出行特征和交通量构成情况,反映了其作为华南地区经济发达省份通过公路交通辐射和联系推动周边省区的经济合作,并在某种意义上论证了广东省高速公路规划提出的“九纵五横两环”布局方案对公路交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县际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构建较为完善的县际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通过集值统计方法计算评价指标分值,构建县际公路交通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根据县际公路交通安全预警要求,提出预警指标、警度和警限标准,并以某县际公路为例,开展公路交通安全预警方法的应用研究,结果证明预警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为县际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新能源整车数据传输云平台后,仅依赖有限的人力和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对海量、实时、格式繁杂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实现数据的监控与挖掘,并衍生出对优化用户体验和转变商业模式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围绕车辆的账户体系、状态数据、驾驶行为、用户习惯、交通天气等大数据信息,从规范信息收集、挖掘数据价值、创新分析方法、拓展应用领域等4个方面,全面阐述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和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汽车安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分配的道路黑点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的道路黑点鉴别方法中存在的小样本问题及事故样本的信息损失问题,深入分析了事故数据的小样本特性及事故样本反映路段行车风险的多维性;并引入信息分配技术对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和比较事故样本分配给各路段单元的事故信息量(而不是事故频次)进行道路黑点鉴别。结果表明:信息分配技术能充分挖掘小样本事故数据提供的道路黑点鉴别信息,事故信息量比事故频次更能反映各路段单元行车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LIDAR数据滤波与分类方法,提出了一种在原始离散点集中提取道路信息的基于既有知识数学形态学分类方法,结合LIDAR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带状离散点云的定步长径向搜索方法以提取道路中轴点列并对点列进行道路平面线形拟合与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既有知识数学形态学分类方法能较好地从LIDAR地面数据点云中提取道路信息;从机载LIDAR数据的离散带状点云中拟合公路平面线形,所采用的搜索算法简单快速,运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为预防和治理城市路网系统中交通拥塞的辐射扩散以及由此造成的路网系统服务能力损伤,从新的视角对交通拥塞辐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将毒气在有限空间内的泄漏扩散抽象为交通拥塞的辐射蔓延,首先运用Python软件对高德地图API的WEB服务进行实时路况数据爬取,并对爬取的数据、浮动车数据、SCATS监测的流量数据以及其他交通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高斯烟雨模型的城市道路拥塞辐射时空模型并且充分考虑邻居节点和路段的交通运行状态以及不同道路等级对拥塞传播范围的影响。对模型调节参数U进行标定,得出快速路、主干路U值均为1,次干路U值为0.7。然后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结合实际值将模型计算结果与高德地图预测值进行比较,所建立模型的拥塞最大辐射边界、拥塞辐射时间预测精度要更准确,整个拥塞过程模型拟合度较高,模型适用性强。最后在城市道路拥塞辐射时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材料力学中切应力对材料的损伤原理,以拥塞某传播方向为研究对象,计算出拥塞辐射传播给路网中的某路段造成的通行能力失效值。分析路网中路段通行能力下降对路网服务能力的损伤影响,进而给出路段重要性识别方法。研究成果可为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关键路段治理以及制定缓堵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正  王建生  韩涛  方周  张阳 《路基工程》2022,(6):141-145
道路的施工建设过程是一个数据容量庞大,数据特征冗杂、信息传递与交互过程复杂的施工活动,传统的施工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依赖于纸质文件和部分电子文件,存在数据利用率不高、数据特征难以挖掘、数据价值难以体现等局限,难以有效地为施工质量把控与运营阶段的数据信息移交提供支撑与服务。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IM的路基路面压实检测数据集成与可视化框架,通过BIM平台与数据库实现在信息模型中集成施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应用与验证。研究表明:框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为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施工精细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思路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因道路建设将封闭或部分封闭道路,用户将因绕行或车速减缓造成用户损失,从而产生了道路建设中的用户成本。根据用户成本的构成及道路封闭对路网用户的影响可进行用户成本评估。本文针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及决策。  相似文献   

16.
三维路网是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了快速高效地获取包括路网在内的地表三维模型,可以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并设计相应的三维路网提取方法。在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模型、道路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路网提取方法。首先,对无人机倾斜摄影和三维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了针对三维路网提取的航空摄影策略和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了真实三维模型的构成,并结合道路在材质、形态等方面的特殊性提出了可用于道路提取的三维模型特征。然后,以三维模型中的三角面片为处理对象,开展了相关分割方法研究,消除存在混合地物的面片。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面片的多种特征,进行了道路面片识别。最后,设计了道路面片三维连接方法和道路边缘三维修正方法,实现了面片间的连接以及道路边缘的有效修正。此外,还以北京某地区为例开展实际数据采集、三维建模和三维路网提取试验,介绍了倾斜摄影、控制点验证点数据采集以及三维模型的采集和生产过程;利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路网提取试验,得到了该区域的三维路网数据成果,并从定性和定量2个角度对成果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上提取路网信息,其平面和高程的精度均可满足一般导航等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评价城市道路等级配置、功能定位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借助功能匹配度(道路实际使用功能与规划设计功能的吻合程度)概念,从道路所承载交通的方式划分、距离分布及行车速度3类分流特征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建立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以及整个网络的功能匹配度分析模型。在大量实际城市交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和标定。基于通用交通分析软件EMME/3的交通分配-路径分析功能,提取路段平均车速、分车型流量以及流量的起讫点信息等分流特征,进而获取模型所需的变量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实际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匹配度的定量计算,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道路施工区域交通组织管理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焦点热门问题。采用三维仿真系统作为研究的平台,通过样本数据的筛选、实验场景的模拟得出比较准确反映道路施工区实际驾驶行为的数据,通过驾驶行为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较为实际的施工区域交通组织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基于实时GPS数据和高架线圈检测数据的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给出了面向动态导航的实时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实现了城市路网的实时交通流状态估计;通过构建实时交通信息系统,借助无线通讯方式为车辆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动态路径规划服务,实现了在动态路径规划基础上的车辆动态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