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航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分,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实现了从国家的瓶颈发展到现在能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提升港口的竞争能力,未来中国港口的发展,更重要的在于建立三大体系,包括综合物流体系、集疏运体系、信息化体系,这三个体系的建立对中国港口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今后港口发展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其东 《中国港口》2012,(4):I0001-I0001
<正>在中国港口协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上,陈戌源会长指出,当前中国港口发展很快,中国已成为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国家,港口行业要增强自己的话语权,中国港口协会在这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话语权,中国港口行业应有哪些话语权,我们应如何做,做些什么?行业话语权不是某些行业的霸王条款,而是行业内企业实力、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码头产业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贸易运输的需求而逐步增长。基于这样一个发展态势,国外一些主要码头经营公司及船公司已经纷纷进入国内沿海主要港口码头,积极与港口当局合作,合资建码头,参与管理,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一趋势已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国家放开码头经营建设的限制后,其进程还会加快。笔者试从船公司经营码头业务的角度探讨这一发展的趋势。 一、码头业作为船公司支柱产业的作用显著 据统计,2000年全球港口码头业完成集  相似文献   

4.
港口核心竞争力的寻找和提升固然非常重要,但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实现则至为关键。港口通过市场展现其核心竞争力,要赢得竞争就必须取得市场,而要取得市场,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港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童洁 《中国港口》2022,(10):34-35
“我们应梳理出中国港口的发展之路和文化脉络,展示中国是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一步步走向海洋、拥抱世界的。这样的港口故事有必要让全世界听到、看到。”向世界讲好中国港口故事,让中国港口文化扬帆“出海”是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一直在做的事情。讲起港口文化这十年,冯毅说:“只有了解了中国港口深厚悠久的文化脉络,方能展现在港口发展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我们应梳理出中国港口的发展之路和文化脉络,展示中国是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一步步走向海洋、拥抱世界的。这样的港口故事有必要让全世界听到、看到。”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国港口协会理事长陆海祜在宁波召开的中国港口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上提出,协会要成立港口研究中心,加强对港口业规律性的研究。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自觉把握21世纪港口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握国内外港口发展的动态和大势,对港口规划、发展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要本着为港口企业服务的宗旨,对港口行业中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带有发展方向性的问题,对影响港口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组织专项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游艇与游艇环境研究所专家指出:中国游艇业为什么还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产业状况?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能力来消费,但是事实上涉及到一个环境建设问题。中国的航海文化在明代已经割裂,禁运出海后,海洋的内容基本面向内部,造成了中国对海洋本质上来说还是大陆的文化。一.什么是游艇文化游艇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用,还在于文化。游艇文化是集休闲文化、运动文化、海洋文化、港口文化、水文化于一体的新型文化形态,它代表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它比原有的休闲娱乐方式更具深层次意义,它使人在精神的自由中历  相似文献   

8.
赵虎 《珠江水运》2012,(7):72-73
港口作为对经济波动较为敏感的行业,受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影响,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4月9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港口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上,专家指出,可以预见,中国大部分港口不但要承受货运量减少导致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而且会因人工、燃物料价格上涨引起成本大幅上升,还将受到来自船公司、货主要求降低港口作业费用的双重挤压,港口业为吸引货源而引发的价格竞争态势也将逐步显现。未来,中国港口业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与文化企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 《中国港口》1997,(6):32-33
<正>在现代社会,大文化、大生产力和大市场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构架现代企业体系时,绝不能排除企业文化的构筑.和传统的企业文化观念不同的是,文化企业学以其独特的视野和理念,为我们建设港口企业文化提供了许多启示.文化企业学是以人类社会大文化系统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新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整体文化生产力的现代企业学.它的理论特征在于把企业回视为社会大文化系统的文明单元,重新认识企业存在的目的和使用.文化企业学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不再是将文化作为企业的包装,而是将企业作为文化的载体,企业不再是以赢利和扩大规模作为企业的最终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不断向社会输送具有更多文明价值含量的独立文化要素的文化生产、文化创造的机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已经加入WTO和日益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政企分开后的港口企业与公路、铁道、民航之间的竞争程度将日趋白热化.那么,如何将港口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稳住老货主,争取新货源,把港口企业做得更大更强,经久不衰?笔者以为,除了有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和过硬的企业员工,以及现代化的装卸运输生产设备外,还要建设立足港口实际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则也是港口企业搏击市场、勇立潮头而经久不衰的一把利器.就目前一些港口而言,企业文化尚处在初级阶段,远未形成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的方方面面做出努力,更要走出"宣传部式"、"标语口号式"的企业文化的误区.港口企业文化体系大体上分为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板块.而制度文化则又是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奏和基石.  相似文献   

11.
<正>开栏语:纵观近代世界发展的历史,无不与海运发展有关,而海运要发展,引航须先行。作为港口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中国引航业在维护我国主权,保证水域安全和清洁,提升港口服务功能,促进航海技术提升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起,中国引航协会与《中国港口》杂志社合作开辟"中国引航"专栏,逢双月为业界和读者呈现引航相关文章,邀读者一起认识中国引航,了解中国引航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初,习近平主席在天津港码头考察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智能港口这个概念出现于2004年,它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套系统,是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综合应用于整个港口物流作业、运输服务及港口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一套体系。智慧港口概念一问世,就受到了世界各方极大的关注。国际港口如新奥尔良港、鹿特丹港、汉堡港和新加坡港在智慧港口方面起步较早且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  相似文献   

13.
刘舒久 《中国港口》2005,(10):52-53
一、企业文化以精神力量推动港口企业发展1.企业文化启动港口企业内部变革社会和企业的更替、变革总是以思想文化为起始的。从企业文化的存在本质来说,她就是企业的思想体系,既体现了对现存企业的肯定支持,明确表述、界定这个企业价值观是什么和该做什么,又包含了对现存企业的评价与批判。就港口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文化会明确要求港口企业对自身作出“辩证否定”,去获取新的质的飞跃。当企业内部旧的体制、结构不再适应外部条件变化而运转不畅之时,企业文化就会产生对现有体制、结构的新探索,并在趋向建立新的体制、结构变化中,推出新的企…  相似文献   

14.
童孟达 《中国港口》2013,(12):46-47
<正>一、发展理念创新2008年,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在提前完成"二次创业"的基础上,着手研究港口发展的新目标,开始实施"强港工程"战略,提出要实现由码头经营业为主的单轮驱动向码头经营业、现代港口物流业、资本经营业多轮并举发展的新格局。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创新发展理念,是大力推进现代港口物流的前提,也是新时期港口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港口转型升级的需要。根据港口发展规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港口正在由第二代港口向第三、四代港口转型,即由运输港向商贸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WTO框架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港口企业服务日益同质化,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转化为以企业文化为内容的综合竞争。大中型港口甚至一些小型港口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为港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芮雪 《中国港口》2013,(12):12-13
<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港口、航运和造船企业纷纷出现困境,港航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对港口行业来讲,最近两年,可说偶有"复苏"迹象,但"寒冬"却并未真正过去,尤其在航运业的剧烈变革中,港口未来发展还充满变数。在"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3"上,中远集团董事长马泽华指出,未来国际航运业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航运产业外部的变革。第二大层面是航运产业内部的变革。针对上述变革,专家学者纷纷提出、探讨阻碍航运市场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体制竞争力的我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桂林  张永强  刘蕾 《中国港口》2009,(2):54-55,57
港口业属于城市公用事业,港口发展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强调港口产业的自身繁荣而是追求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它具备自然垄断性产业的一般性质.同时还有自身的特殊性。港口行业既具备生产阶段引入竞争所需要的条件,又具备供给阶段进行垄断经营的基础,故港口的发展必须走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道路。如今,我国绝大部分港口已经建立了政企分开的港口管理体制.我国港口众多,基础和发展速度不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大港--上海港终于有了自己的"治港大法".2005年岁尾倒数第3天,上海市人大举行了当年的最后一次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我国第一个港口行政管理地方法规--<上海港口条例>,其意义不亚于上海港当年摘取"全球港口吞吐量第一"的桂冠.两个"第一",创造了中国港口业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最新纪录,在中国港航业乃至世界同行中很快引起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而后者具有的深远影响力,随着时间推移则愈益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正>一座港口离开了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也就没有了灵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港口,博物馆就好比港口的缩影,记录着港口的过去与现在。港口博物馆是重要平台,凝聚着港口文化精髓,展现港口的魅力;它是港口的眼睛,也是塑造港口文明的橱窗;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港口发展的未来和方向。通过软硬件的打磨,在不远的将来,让港口博物馆成为中华海洋文化的璀璨明珠,这样的前景,可以预期。  相似文献   

20.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总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根本利益.港口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和掌握这一战略目标的科学内涵,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大力加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培育、不断促进发展"富而美"的现代港口企业,是新世纪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