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失重法,测定了两种油田常用缓蚀剂(HJF-94和WSL-1)对浸没于含CO_2的模拟油田采出水的A3钢的缓蚀作用,并计算腐蚀速率和缓蚀率。实验结果表明:HJF-94缓蚀剂在较低质量分数范围(0-0.1%)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在较高质量分数范围(2%-3.5%)的缓蚀率均高于90%;WSL-1缓蚀剂在较高质量分数(1.5%-3%)时缓蚀率均为99%以上;添加了缓蚀剂的金属表面腐蚀轻微,表面光滑,且不存在明显的点蚀倾向。  相似文献   

2.
注水水质指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地层的损害,还应考虑降低对地面注水设备的腐蚀破坏作用.在注水开采过程中,由于水处理设备本身问题,处理效果差.注水管线中的钢铁材料与具有腐蚀性的注入介质水接触过程中,在其接触表面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电化学腐蚀,管道表面微电池阳极上的铁受到腐蚀介质作用而溶解,影响管线的寿命.为此,通过室内挂片实验对注入水中溶解的O2、H2S、CO2等气体对管线的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控制管道腐蚀,减小管道腐蚀速率,对腐蚀机理开展研究,以进一步预测管道腐蚀速率与趋势。通过分析管道腐蚀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结合现场管道运行工况、输送介质组分分析及管道腐蚀产物测试结果,确定管道腐蚀主要为CO2腐蚀,从而合理选择腐蚀预测模型。通过对CO_2腐蚀预测模型与计算公式的分析,利用软件建立管道腐蚀预测模型,找到管道腐蚀速率范围与位置,进而确定腐蚀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4.
就大庆榆树林油田榆二联至宋一联段输油管线穿孔失效进行分析。通过现场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有效性调查、杂散电流的测试、土壤电阻率的测试、穿孔点的防腐绝缘层的勘察及地貌特征勘察,发现导致该区域管道频频腐蚀穿孔的原因是大量杂散电流的存在。另外,该处管道受到的土壤应力的不同和黄夹克层的损坏也相应地加速了管道的腐蚀穿孔。就导致该处管线失效的原因及补救措施提了一些建议,经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漏磁式智能检测在管道中的运用及管道腐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输送管道在生产运行中,在内部不可避免的受到输送介质的腐蚀,在外部由于施工建设质量、绝缘层的缺陷、阴极保护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样存在腐蚀,并且随生产年限延长而逐年加重,安全隐患增大。因此,对管道内外腐蚀检测是监测、评价管道的重要项目之一。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在国内首次引进国外漏磁式智能检测技术。文章分析了该项技术的检测参数、置信度、经济效果评价和存在的缺陷,论述了管道内、外腐蚀的原因,提出了减缓腐蚀的各项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中利用成套的EIS快速腐蚀检测设备,根据油田生产特点,选取3种较常见的缓蚀剂使用情况,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在原油缓蚀剂效果评价、注入浓度筛选和药剂型号筛选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该技术在药剂验收和在线腐蚀检测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某天然气管道发生腐蚀穿孔泄漏事故,利用理化实验分析、微观分析(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手段,分析了事故管道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及腐蚀产物等,确定了腐蚀穿孔的诱因,并推理得出管道内发生CO2腐蚀的机理。针对这一现象,结合管道的运行工况,从管道清管、气质处理、管道内检测及介质流速等方面给出了几点防腐建议。  相似文献   

8.
冀东南堡油田1 - 29海上平台是中石油在渤海湾浅海海域自行设计、建造、安装的第一座采油平台.文中主要介绍该平台工艺设计的方法:利用HYSYS软件模拟计算原油的流动过程;分析原油的输送条件,管线尺寸计算及选取,仪表参数值设定,系统安全分析及关断,分析了注水海底管线的高压输送.设计达到了采油平台边钻井边生产的技术要求,同...  相似文献   

9.
埋地管线无源阴极保护是一种新技术,它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差别在于利用管道内介质与大地的温差,借助半导体器件的塞贝克效应产生电流。通过室内试验找出了仪器所需的最低温差,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是先进、实用的油田埋地管线防腐技术,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N80钢CO2腐蚀缓蚀剂筛选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借助腐蚀挂片失重法测试了油田常用咪唑啉类和炔氧甲基季铵盐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缓蚀剂在饱和CO2油田采出液对N80钢的缓蚀行为,分析了缓蚀剂的溶解、分散性,采用扫描电镜对腐蚀后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缓蚀剂中,炔氧甲基季铵盐型缓蚀剂溶解性高于咪唑啉型,而炔氧甲基季铵盐IMC-871GH1型缓蚀剂可以集优异溶解和分散性于一体。腐蚀形貌测试结果反映出缓蚀剂在材料表面均匀覆盖程度直接影响材料点蚀行为,添加炔氧甲基季铵盐型缓蚀剂试样表面致密度高于咪唑啉型缓蚀剂,点蚀倾向小。  相似文献   

11.
胜利采油厂注聚南区渗氮管线腐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材质分析、腐蚀速率测试、腐蚀产物分析等手段对胜利采油厂胜二区注聚南区腐蚀穿孔渗氮管线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管线腐蚀很严重。经过进一步分析,确定了管线的腐蚀原因并得出结论如下:母液管线腐蚀原因为服役于强腐蚀性介质中,渗氮层局部缺陷处的点蚀穿孔;单井管线腐蚀原因为Cl^-促进作用下的溶解氧腐蚀;20号钢渗氮管不宜做为该服役环境下的注聚管。建议更新穿孔管线,内防采用重防腐涂层,外防采用三层PE;对未穿孔管线,采用非开挖内涂衬技术,以提高管线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某输油站内原油管道过路埋地段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内腐蚀穿孔泄漏。文中针对该条原油管道内腐蚀泄漏情况,通过使用超声相控阵内腐蚀检测技术对该条管线进行内腐蚀缺陷扫查,并结合管段相对高程和管内原油介质成分分析结果,对该条原油管道内腐蚀穿孔现象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条管道属于典型的静置管道,管内原油含水量大,氯含量较高,油品呈弱酸性,内腐蚀多发生于该条管道局部低洼位置底部6点钟附近,腐蚀失效主要原因为静置管道原油沉积水造成的电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长输油气管道的内腐蚀问题,总结了国内外油气管道内腐蚀研究现状、内腐蚀主要机理,并从输送介质、管材成分、输送工艺等方面对管道内腐蚀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调研情况,介绍了长输油气管道内腐蚀控制标准和主要的防控技术,并对内腐蚀监测和直接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开展管道内腐蚀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方向,为油气管道完整性研究和内腐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辽河特石超稠油输油管线腐蚀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河油田埋地管道土壤腐蚀实测数据为例,同时引入灰关联分析原理及处理方法来描述土壤腐蚀因素对管道腐蚀的影响程度.通过计算各采样的关联度,可以知道管道的腐蚀轻重情况,沿途中的腐蚀情况为BB03<Z001<Y3<Z010<兴-转<石材市场<Z012.另外,又引用了侵蚀性指数法,通过计算侵蚀性指数来判断腐蚀液(除Z010外)的腐蚀倾向.结果表明腐蚀液有中等侵蚀性.  相似文献   

15.
油气管道的内腐蚀是管道常见的破坏形式,涂抹缓蚀剂可以延缓管道的腐蚀。对利用清管器进行管道缓蚀剂预膜作业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并提供了清管预膜所需的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实践应用表明,利用清管器对管道进行缓蚀剂预膜具有成膜性好、操作简单、在役修复的优点,为管道防腐提供了一种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16.
X70钢作为新型管线钢,目前正大量地应用于输气管道的建设。对X70钢的土壤腐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技术对相对含水率在38%-100%(WHC)的青岛滨海土壤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了含水率对土壤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X70钢在不同含水率土壤中的腐蚀受阴极极化控制。土壤的密实程度和可溶性盐的离子化程度导致不同含水率的土壤腐蚀规律如下:中高含水率对腐蚀速率影响显著,相对含水率小于等于45%时腐蚀速率较小且变化不明显,高于45%时腐蚀速率呈现先迅速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65%时达到最大;高含水率的土壤中有中间腐蚀产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17.
针对KRC延迟焦化装置电脱盐换热器严重腐蚀问题,通过对其工艺介质分析、腐蚀形貌分析、腐蚀产物X射线能谱分析,认为换热器壳程主要是因为新鲜水中含有泥沙等杂质,在换热器壳程形成软垢和细菌,造成垢下、垢外介质成分、含量、电化学电位差异,形成电化学腐蚀微电池,发生垢下腐蚀和细菌腐蚀,严重的造成管道穿孔;换热器管程则是因为注脱钙剂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钙剂酸性物质造成的均匀腐蚀.对此问题,提出了对应的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外站场管道的腐蚀情况,并分别从防腐层、区域性阴极保护、在线监/检测角度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油气站场埋地管道的腐蚀控制情况;从防腐层和阴极保护两方面总结了站场埋地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制订了相应的腐蚀控制对策;并根据国内站场腐蚀的具体情况,从表面处理、防腐材料性能指标、防腐层结构和防腐等级设计几方面对优化站场管道防腐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田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随着数据储存量的增多,出现大量缺失和错误数据,且无法直接从系统中获得腐蚀风险管控措施。文中结合数据库平台的生产数据、检测数据、路由数据和腐蚀相关数据等,运用6σ方法,对异常数据进行筛选,运用窗函数法,对缺失数据进行补齐,通过数据对照,发现补齐后的数据误差较小,为海底管道腐蚀数据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