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专用汽车》2005,(1):38-38
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据悉,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采用“南隧北桥”方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桥隧工程。工程建成后,驱车从浦东五号沟至崇明陈家镇,不到30min。  相似文献   

2.
《中外公路》2004,24(6):103-103
上海市有关部门日前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文件: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近日获悉,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采用“南隧北桥”方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桥隧工程。工程建成后,驱车从浦东五号沟至崇明陈家镇不到30min。  相似文献   

3.
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据悉,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采用“南隧北桥”方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桥隧工程。上海崇明越江通道自浦东五号沟起,接上海郊区环线,过长江南港水域,经长兴岛再过长江北港水域,止于崇明岛陈家镇,暂接陈海公路,全长25.5km。即以隧道形式穿越南港水域,长约9km;以桥梁形式穿越北港水域,长约10km,长兴岛陆域及两端接线公路长约6.5km。  相似文献   

4.
陈杨  林志 《公路》2007,(2):173-176
拟建的两江隧道工程是目前国内外技术最为复杂的隧道工程,根据隧址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两江隧道工程的越江方案在本阶段(可研阶段)拟定了盾构、沉管、钻爆等3种隧道方案。本文首先通过3种工法的简单分析和定性比较,然后从项目实施中的风险程度出发,采用定量的风险模糊分析方法,得出了各种工法的风险度,最后建议采用盾构施工法。  相似文献   

5.
以浦东新区2010年形成的道路网为基础,针对交通地位重要的浦东新区快速路网以及跨越黄浦江的越江桥隧及其相关地面主干道路,从路网的角度研究采用路侧可变信息标志对交通流进行诱导的方案。通过分析浦东新区快速路网和越江桥隧的地理及交通特征,针对快速路上交通流、主干道上拟使用快速路的交通流及越江交通流分别进行交通诱导需求分析,提出采用可变信息标志进行交通流诱导的策略以及可变信息标志的布设原则和发布内容。  相似文献   

6.
许占良 《隧道建设》2018,38(Z1):115-120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经过湘中低山丘陵区、湘中中低山区及云贵高原东缘高山区,项目桥隧工程多,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为解决项目在复杂山区困难条件下的桥隧相连、大量隧道洞口偏压高陡,部分隧道洞口段穿越岩堆或顺层等不良地质等造成的诸多设计施工难题,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研究复杂条件下桥隧相连工程的相对关系,将复杂山区的桥隧相连工程划分为隧桥串接、隧桥对接和隧桥毗连(短路基)3种衔接方式分别系统处理,首次开发并应用高速铁路分离式隧桥串接洞门,用于解决桥隧相连情况下的隧桥串接洞门设计; 通过研究偏压、高陡洞口地形、地质,对困难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提出采取“耳墙+护拱+反压回填”暗挖进洞技术、锚固桩正面防护技术及基底桩基托板技术等工程方案解决了进洞困难、洞口不良地质、隧底软硬不均或部分悬空、安全施工等难题。  相似文献   

7.
简讯     
世界最大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正式启动规划研究达十多年之久的世界最大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近日在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正式奠基启动。5 a之后,这里将出现“一桥飞架南北、一隧穿越两岸”的壮观景象。这一“南隧北桥”综合工  相似文献   

8.
规划研究达十多年之久的世界最大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近日在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正式奠基启动。5年之后,这里将出现“一桥飞架南北、一隧穿越两岸”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9.
<正>连接珠江两岸的战略性通道———广东深中通道主体工程西人工岛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深中通道项目是连接珠三角两大功能组团"深莞惠"与"珠中江"之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隧、岛、桥"集群工程。项目采用东隧西桥方案,起自广(州)深(圳)沿江高速公路机场互通,向西跨越珠江口,以约7 km的特长海底隧道穿越机场支航道及矾石水道,经中滩西人工岛桥隧转换  相似文献   

10.
<正>在珠江口浩瀚的伶仃洋海域,连接珠江两岸的战略性通道——广东深中通道主体工程西人工岛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深中通道项目是连接珠三角两大功能组团"深莞惠"与"珠中江"之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隧、岛、桥"集群工程。项目采用东隧西桥方案,起自广(州)深(圳)沿江高速公路机场互通,向西跨越珠江口,以约7 km的特长海底隧道穿越机场支航道及矾石水道,经中滩西人工岛桥隧转换  相似文献   

11.
褚凯  贺维国  于勇 《隧道建设》2022,42(9):1597-1604
珠江口隧道为深江铁路控制性工程,沿线众多控制因素如港口及码头密集,穿越多条高等级航道,河床水深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风险高等, 制约着本工程的实施。为确定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的线路方案,首先,对珠江口两岸城市规划、航道、环境敏感点、地质等选线控制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越江点位置; 然后,结合越江点位置,提出在虎门太平水道入海口越江的“深圳—虎门—南沙”北线方案和在深圳宝安机场跑道以北500 m越江的“深圳—南沙”南线方案; 最后,考虑串联经济据点、线型条件、海底隧道修建难度、运营条件、对城市规划和环境的影响、工期及工程投资等因素,对线路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发现北线方案更具优势并确定其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武汉白沙洲大桥是三环线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城南部地区重要的过江通道之一,因通行能力不足、桥梁病害等原因,已无法满足快速环线高效畅通的功能要求。借助武西高铁过江通道的建设契机,武汉在白沙洲大桥上游新建白沙洲公铁大桥,作为复线桥承担三环线快速过江功能。新桥的建设改变了基于老桥构建的交通体系,如何重塑一个更加高效的过江交通体系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技术难题。本文根据对建设条件、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三套新的过江交通体系和对应的总体方案,并通过综合比选确定推荐方案。此外,本文重点对两岸接线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鹦鹉立交和青菱立交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深入论证。通过对本项目设计方案的总结分析,可为类似过江复线通道的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宋建  陈百玲  范鹤 《隧道建设》2006,26(3):9-10,16
当城市交通需要穿越江河海湾时,通常是在桥梁与水下隧道方案之间做出选择。从工程的造价、耐久性、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等角度,通过对水下隧道与桥梁渡越方案的分析、对比和论证,得出采用水下隧道方案穿越江河海湾相对桥梁具有较大综合优势的结论。水下隧道的优越性主要在于:运营期间不影响水路航运;不受恶劣气候的影响,保证交通全天候正常通行;占地少,拆迁量小;能保护原有水域自然风光;可有效安排各种市政管道穿越水域;具有很强的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钧 《隧道建设》2013,33(5):337-342
为商榷在以往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对修建隧道方案有些场合只是作为修建桥梁方案的一种备选方案的观念,文中论证了修建水下隧道在技术、方法、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业界可较为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水下隧道在跨江越海工程中的地位。通过列举国内若干典型的已建、在建和正在进行方案研讨的水下隧道工程,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适合建桥、建隧以及桥隧结合方案有关的江床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当地实际条件,对修建桥梁和修建水下隧道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优缺点、适用场合和局限性;通过列举水下高速铁路、公路隧道的典型范例,总结了适合修建水下隧道的有利条件,并对水下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 在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应综合当地的自然、生态、地质、水文、河工、港口、航道和航运等诸相关条件,通过多方案比较,更加客观地妥慎优选适合各具体工程的最佳方案;水下建隧的优缺点共存,水下隧道有其独特的技术、经济优越性,事实上现已被越来越多的跨江越海工程所采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盾构法施工的过江交通隧道越来越多,其废水排水系统越来越受重视。以南京地铁3、10号线地铁过江隧道,纬三路、纬七路市政道路过江隧道为调研对象,主要从废水来源、废水泵站的排水能力、提升方案和泵房布置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对2类隧道共有的爆管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形成调研结论如下: 为使废水排水系统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设计目标,首先应对废水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进行准确定位; 其次应根据隧道长度和埋深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可行的提升方案,同时必须考虑隧道内的消防管道爆管控制,以防事故废水对隧道安全造成影响; 最后应结合隧道断面,合理布置泵房,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方便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  相似文献   

16.
以长沙市望城区大泽湖片区待建的地铁4号线、金星北路、腾飞路立交节点为研究对象,根据规划、以往设计经验、部门意见和专家建议,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金星路主路快捷化采用桥梁、隧道4个比较方案。经综合比选后采用的分幅隧道方案获得了各相关单位一致认可,为后续市政道桥桥梁隧道与地铁立交选型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7.
城市外围过境高快速路建设如火如荼,其中城镇地区的高快速路与超高压线、输油管、燃气管等重要市政管线互相影响的情况不断增加,结合沿江通道浦东段新建工程,聚焦在洲海变电站节点,研究超高压线条件下的高快速路方案设计。基于超高压线等复杂建设条件,提出地道、地面、“矮高架”三个设计方案,系统性进行方案比选,结合洲海变电站节点处的管线特点、沿江通道工程设计要求等,综合推荐地面方案作为实施方案,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郎山隧道长13.4km,是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隧址区极其复杂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极其敏感的环境条件,严重制约路线走廊选线。通过对隧址区地形、地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二郎山隧道K线和F线2个走廊方案进行比选,结合洞外工程,从工程规模、抗灾减灾、运营节能、实施难度等多方面论证,最终推荐工程规模较小、抗灾能力强、行车安全性较高及利于洞外互通布设的F线方案。  相似文献   

19.
吴淞江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之一,包括河道疏浚与新开、新建水利枢纽设施、沿线跨河桥梁新建及改建等建设内容,其中先期实施的新川沙河段工程,河道总长约7.8km,需拆除重建桥梁7座(4座车行桥,3座人非桥),结合相关规划、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工程规模、当地文化等对7座桥梁设计方案进行统筹考虑,为城市跨行洪干河暨高等级航道桥梁设计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选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上海地铁二号线东西延伸段、莘闵轻轨交通线,西安地铁等工程,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在选型上应考虑的因素,并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给出了选型的参考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