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隧道建设》2014,(2):166-166
<正>近日,中铁隧道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盾尾密封刷耐磨性测试平台投入使用,自此我国盾构盾尾密封刷有了国产专业性检测设备。实验检测和现场实际使用情况表明,国产盾尾密封刷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造价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3。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于2012年成功研制出国产盾尾密封刷,采用全自动钢丝压花机、钢丝切断机、液压剪板机、钻铣床、开式可倾压力机等专业化成套设备,实现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年产盾尾密封刷1万个以上,设计合理,造价低廉,性能优异,类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某隧道工程盾尾渗漏事故原因,设计一套可模拟不同盾尾间隙工况条件下的盾尾刷加载模拟试验装置,并对该工程盾尾钢丝刷在不同的盾尾间隙下的工作状态(加载变形和破坏模式)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相同作用压力下,随着盾尾间隙的增大,盾尾钢丝刷抗变形能力逐步降低。2)在盾尾间隙较小时,盾尾刷前后钢板的协调变形能力较强,盾尾钢丝刷能承受较大荷载;当盾构间隙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仅较小的荷载即可造成盾尾钢丝刷钢板产生较大的变形,导致盾尾刷保护钢板产生塑性变形,甚至根部断裂,破坏后的盾尾刷钢丝外翻,从而导致盾尾密封失效。  相似文献   

3.
盾构在长距离隧道掘进过程中,盾尾刷因过度磨损会逐渐失去密封作用,导致盾尾位置漏浆漏水,而在不良地质地层更换盾尾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为了解决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尤其是在富水粉砂地层中更换盾尾刷的难题,采用注聚氨酯对盾壳周边止水、注聚氨酯、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对盾尾后方止水,并检查止水效果后逐块拆除管片后,再进行第1道尾刷更换施工的方法取得了在富水粉砂地层中更换盾尾刷时,充分利用盾构自身结构来确定管片位置情况等对盾壳、盾尾部位进行止水,就可保障管片拆除后盾尾安全的工程实践措施,解决了不需要在挖检修竖井的前提下,在富水粉砂地层中更换尾刷难以确保盾尾安全的问题,获得了在富水粉砂地层中安全快速更换盾尾刷的良好效果,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勇军 《隧道建设》2022,42(5):900-906
为解决盾尾密封损坏导致的工程安全和进度问题,通过跟踪、统计多项盾构隧道工程盾尾密封使用和更换情况,总结盾尾密封的失效形式,并分析盾尾密封失效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盾尾密封设计缺陷、盾尾刷制造与安装质量差、油脂填充质量不高、施工过程控制不严以及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等方面。提出基于全过程管理理念的盾尾密封管理方法,从盾尾密封设计、盾尾刷制造和安装、初装油脂、施工管理、应急管理5个阶段,对盾尾密封的全过程管理要点和对策进行系统研究。该方法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得到成功应用,保障了盾构施工中盾尾密封安全,为盾尾密封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5.
李家洋  鞠义成 《隧道建设》2015,35(Z2):108-114
为了改变冷冻法止水更换盾构盾尾刷施工成本高、工期长的行业现状,解决浅覆土、高水压、强透水地层更换盾构尾刷止水难度大、渗漏风险高的技术难题,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N线工程采用提前预制特殊管片,增加径向预留注浆孔,不断优化注浆配比、注浆参数和注浆工艺,进行有效注浆的方法,并配以相应的辅助措施,最终达到更换盾尾刷时的止水要求,顺利完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盾尾刷更换施工,比采用冷冻法加固止水大大节约了工期和成本,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周兆勇  龚学栋 《隧道建设》2013,33(11):960-963
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区间隧道为首条穿越赣江的隧道,其始发与接收段均处于富水砂质地层中。在盾构始发过程中,出现盾尾漏浆。为解决盾构推出洞门端头加固体后盾尾漏浆问题,采取泥水舱及盾壳上注入优质膨润土泥浆封闭、盾尾注入水泥砂浆封堵周边水系等措施,根据管片长度与盾尾密封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推进长度进行管片拆除,用塞焊的方法对3道盾尾刷处的注浆管、注脂管与盾尾之间的间隙进行焊接封堵,顺利解决了盾尾漏浆问题,完成了盾尾密封的修复工作,可为类似工程的盾尾密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何天铭 《隧道建设》2010,30(5):591-595
结合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介绍了液氮冻结技术在承压水地层盾尾密封刷检修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冻结孔设计、制冷设计、温度监测、冻结孔施工等问题。实践证明,液氮冻结技术成功地解决了盾构机检修盾尾密封刷的地层固结封水难题,可为类似承压水地层的盾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压平衡盾构盾尾密封刷检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压平衡盾构机主要密封部位之一的尾刷,却是非常容易损坏且难以修复的部件,以小松盾构机为例,介绍在区间隧道掘进中停机检修盾尾刷的必要安全条件、检查与更换方法、密封刷更换后的保护措施等实用技术。特别是对检修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富水地层三菱盾构机尾刷更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升 《隧道建设》2006,26(Z2):88-90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车-万]盾构区间为例,介绍了三菱盾构机在富水地层盾尾刷更换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孙志洪  王宁 《隧道建设》2020,40(3):346-351
针对盾构盾尾密封系统容易发生漏水、漏浆等危险的问题,将光纤光栅压力监测系统布设于盾尾尾刷密封性能试验台,对油 脂腔进行多点连续压力测量,并在油脂腔不同压力等级条件下采用人为打开球阀泄放的方式模拟实际工况产生的泄漏。试验表 明: 1)当油脂腔某点发生泄漏时,整个油脂腔圆周方向上同时产生缓慢压降,缓慢压降时间最长可达6 min,最大压降可达0. 075 MPa; 2)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盾尾油脂腔多点连续压力监测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油脂腔在泄漏试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压力变化。该 监测方法为盾尾密封系统泄漏预警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利用S7-400H PLC冗余系统平台开发、设计土压平衡(EPB)盾构控制系统软件,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对盾尾密封系统的控制及使能条件的关联进行分析、总结,给施工过程中盾构操作及维修人员以指导;对盾尾密封系统的控制流程进行分析,给盾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人员以帮助。  相似文献   

12.
小型滚扫吸入式扫路车清扫效果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滚扫吸入式扫路车的滚刷清扫效果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扫路车模型,并对清扫过程进行了仿真,对比了两种不同滚刷的清扫效果,得出了有效的结论,丰富了相关的设计理论及方法,为扫路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盾构施工受岩层条件和刀盘设计的影响很大,可利用试验装置对刀具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结合现有的单一回转或直线切割破岩试验装置,提出了双模式TBM刀具试验台设计方案,可在同一台装置上实现2种模式,具有成本低、功能多的优势。根据已有的单一模式试验台的研究成果及设计经验,设定双模式试验台的工作参数。通过设计试验台的机械结构及液压系统,实现了刀具下压、直线切割和回转切割破岩等试验动作,以及刀具贯入度、破岩力、破岩速度等参数变化;并利用ANSYS软件对机架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方案设计的强度和刚度的可靠性;同时设计控制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满足研究刀具破岩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交通控制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了现代交通控制的涵义,通过广泛的文献回顾,将现代交通控制与传统交通控制进行对比,对现代交通控制在系统控制理论和技术、交通综合信息技术、通信和硬件平台技术以及交通控制计算机软件与其平台技术4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platform based on a dynamic testbed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for fuel cell hybrid powertrain integration and control. A driver brake model is added to the dynamic testbed to simulate the braking process of an electric vehicle. Sub-systems of the fuel cell hybrid powertrain are tested, an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A simulation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in LabVIEW environment, and its validity is verified by dynamic test results. A real time control system is developed with an embedded PC for the function of rapid control prototyping. Using this platform, fuel cell battery hybrid and fuel cell supercapacitor hybrid configurations are investigated. This platform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fuel cell powertr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综合管廊通风除湿智能控制的实现路径,通过传感器获取廊内温度、湿度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物联网技术搭建温、湿度数据与空间位置信息一体化模型,以有效时长预测模型、进风状态参数控制器为理论基础,建立综合舱通风除湿智能控制网络。该控制网络主要由4部分构成: 1)感知平台负责感知空气状态参数、地理空间信息等数据信息; 2)传输平台用以实现数据的接入与传输; 3)支撑平台对运营中的综合舱通风除湿工况进行分析、预判和决策; 4)服务平台负责执行支撑平台决策后发出的控制指令,同步记录过程信息并进行反馈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