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合理分配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动力汽车(FCHV)行驶过程中双电源的能量投入比例,更好地保护电池,本文讨论了“FC+B”汽车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了一种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能量管理系统模型,并对该能量管理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定的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可有效判断并计算需求功率,准确分配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的功率,使FCHV具有良好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混合动力汽车车用镍氢动力电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镍氢动力电池的技术特点、性能,介绍了国内外镍氢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混合动力汽车Ni-MH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其中着重论述了电池SOC的定义、估计方法以及电池热管理中电池主要的冷却和升温方式。并且针对每一部分提出了个人一些看法和观点,最后提出了一些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的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碳中和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逐渐被人们重视。新能源汽车作为节能环保的重点,在减少碳排放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碳中和背景下如何降低新能源汽车碳排放问题,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能量管理策略和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获取、电催化剂和能量管理策略,混合动力电池汽车的机电耦合技术、能量管理策略和制动能量回收方向,对具体减碳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The Design of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动力电池在混合动力汽车中频繁大功率充放电的问题,采用了电池和超级电容并用的能量存储系统,利用超级电容高功率特性来改善储能系统的性能.本文研究了电池与超级电容直接并联和主动并联两种混合能量存储系统,后者采用零电流转换软开关直流变换器来连接超级电容和电池.在Matlab Simulink平台建立零电流转换软开关直流变换器的动态模型、超级电容和电池模型,并在AVL Cruise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直接并联方案不能充分发挥超级电容的能力;而主动并联方案降低了纯电动工况和制动能量回收工况下电池的峰值电流,电池端电压变化范围缩小,能量效率比单一电池的能量存储系统提高了14.92%.另外,由于采用了模糊PID控制算法,改善了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6.
GCD-1000HJ型混合动力轨道车是一种以内燃机和动力电池为动力源的重型轨道车,该车为四轴电传动轨道车,具有内燃机牵引、动力电池牵引和混合牵引三种工作模式。该车具有空气制动和电阻制动两种制动方式,在电制动工况下,可将动能转化成电能给动力电池充电,实现能量回收利用,节约燃油。文章对GCD-1000HJ型混合动力电传动轨道车牵引主传动系统、辅助系统的构成和方案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阶段各汽车厂家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块各不相同的情况,为得到其共通性,文章通过对现已量产的4个车型的动力电池组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对于动力电池单体、模块、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箱内部及整体布置方面的设计建议,以及在基本形状、电压等级、BMS布置和模块温度控制4个方面电池模块的共通性。为今后各个厂家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块的统一设计方面提供了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混合动力汽车,以动力电池支架为研究对象,根据动力电池支架设计原则,使用CATIA软件设计一种动力电池支架方案,通过有限元技术对该方案的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冲击强度分析、正面碰撞模拟分析,和安装螺栓受力分析,该方案的结构性能满足设计原则要求,实现了在最小空间里稳定地固定动力电池,有效地防止电池晃动;同时可以降低重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减少模具费用,节约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获得项目组认可。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动力电池的SOC估计方法的不足,采用BP神经网络对SOC进行预测。通过编写Matlab程序对BP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并用所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电池性能进行预测,获得电池SOC预测值,最大误差小于0.5%,结果满足精度要求,从而验证了所建BP神经网络能够有效的预测蓄电池电压和SOC之间的映射关系。对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组成动力源的混合动力客车为研究对象,提出能量分配和SOC反馈的模糊化方法,设计一种基于T-S模糊控制的燃料电池客车能量分配模型,并基于Advisor平台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满足整车动力性要求,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隧道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要点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了浅埋地下工程的基础概念,阐述了浅埋暗挖法的基本原理及发展方向,指出了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原则。同时对浅埋暗挖各施工方法(全断面法、台阶法、中隔墙法和交叉中隔墙法、双侧壁导坑法、双CD法及特大断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中洞法、柱洞法、侧洞法和桩柱法)的施工要点,适用范围及条件,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和比较。最后总结强调了浅埋暗挖法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2.
结合目前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联合处理的方法,即长板短桩工法。为了对长板-短桩工法复合地基的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作探索和验证,实施了塑料排水板、长板短桩和水泥土搅拌桩试验,根据试验参数,将整个复合地基中的某个单元体分离出来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复合地基单元体法进行数值模拟。以现场量测结果作为数值模型检验的依据,验证了采用复合地基单元体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模拟搅拌桩复合地基、塑料排水板地基以及长板短桩工法地基的固结沉降特性。模拟结果显示,不同方案的沉降值模拟与实测值曲线基本吻合,而平均固结度的对比曲线中,长板短桩段的模拟结果最好,因此该方法更适合长板短桩工法的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建国 《隧道建设》2014,34(8):731-736
结合鸡口山隧道工程,针对该溶洞隧道分别采用开挖回填法、超前注浆法和超前管棚支护法3种方法施工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对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超前注浆法开挖时隧道围岩的变形最小,开挖回填法次之,超前管棚支护法最大,超前注浆法控制围岩变形的效果优于开挖回填法和管棚支护法。说明在开挖过程中,超前注浆法使开挖范围内的围岩稳定性得到了加强,有效地减小了溶洞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因此在鸡口山隧道中采用超前注浆法施工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谌博 《中南公路工程》2013,(2):145-147,169
用双曲线回归拟合法、指数曲线拟合法和星野法3种方法进行了路堤沉降与稳定观测数据的处理,通过对拟合结果的分析说明了三种方法的各自特点。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短期沉降预测能力均较好,星野法模型较其它两个模型与实际最贴近,双曲线模型与星野法模型拟合效果相近,而指数曲线模型预测的最终沉降量较另外两个模型偏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桥梁挠度及冲击系数测试的稳定性,在传统悬锤法基础上,基于弹簧预紧效应,提出了预紧弹簧法。首先依据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以简支梁桥为对象推导了车辆-桥梁-预紧弹簧耦合振动方程,进行了室内试验和系统数值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车辆-桥梁-悬锤系统和车辆-桥梁-预紧弹簧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数值解法分析了横向风荷载对悬锤法和预紧弹簧法测量主梁挠度及冲击系数的影响;根据建立的车辆-桥梁-预紧弹簧耦合振动系统,研究了影响该方法精度的关键性因素,并给出系统参数选型优化经验公式。最后,以一座30 m预制装配式简支箱梁桥为例,在随机车载激励下,进行支架法、悬锤法和预紧弹簧法3种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紧弹簧法与传统悬锤法相比,冲击系数受风荷载影响较小;无风环境下,预紧弹簧法易受铁丝抗拉刚度、弹簧刚度和悬挂长度的影响,而与初始预紧力值无关;通过合理选用参数,预紧弹簧法能够实现主梁与系统同相位振动;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与支架法挠度冲击系数平均误差为6.1%,精度高于悬锤法测量结果,该方法也可为桥梁结构静动载大位移测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混合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一种新的计算结构可靠度方法———混合分析法。该方法利用响应面法将极限状态方程近似表达为简单的多项式形式,有效地解决了FORM和SORM无法求解隐式极限状态方程的可靠度问题。另外,响应面法的使用还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确定性分析软件。通过引入有限元方法,混合分析法可适用于结构可靠度问题。通过使用重要抽样技术,提高了混合分析法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数值算例验证了混合分析法的应用、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五号线东单站暗挖隧道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曦波 《隧道建设》2006,26(1):44-48
就大型地下暗挖车站的施工方案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要对比了中洞法、侧洞法、中柱法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东单站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了中柱法作为实施方案。并对中柱法这一新型的施工开挖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该文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了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新方法。该方法综合运用了视准线小角法和观测点设站法的优点,论述了其监测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并且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工程实例并验证其有效性。结论表明,该文提出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一种新的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无中墙单洞法在软弱围岩地层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依托平文高速土基冲连拱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施工力学性能方面对无中墙单洞法和传统的三导洞法进行比选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控量测结果验证工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 1)在支护结构受力性能方面,由于无中墙单洞法临时支护结构较少,结构处理圆顺,能更有效地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2)在结构设计方面,由于无中墙单洞法取消了中隔墙结构,使得施工难度降低; 3)在施工工法方面,采用三台阶法分别对先行、后行隧道进行单洞施工,增加了作业空间,提高了施工组织效率; 4)综合考虑施工力学与工期进度的影响可知,无中墙单洞法适用性较好,可为类似地层条件下双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清晰的了解各种交通分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对确定型的01分配法、增量分配法、连续平均分配法、用户均衡分配法和随机型的STOCH算法和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法进行了深入比较研究,分别在小型路网和兰州市大规模道路网上进行了35次交通分配。剖析了分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据结果上的分配效果,并给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应如何选取分配方法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