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少才 《中国海事》2011,(11):72-73
大海,盛产神秘的传奇和传说。百慕大"魔鬼三角区"几乎是人尽皆知,但并没有几个人到过那里,更没人前去调查核实。可是在日本南部海域,也有一片海被说成是"魔鬼海"、"龙三角",曾有人列举大量船只无缘无故在此失踪的案例。被称为"魔鬼海"(当地人称"龙三角")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裴胜崇 《珠江水运》2011,(11):74-77
"中国冰人"王刚义并非在海边长大,但是他的人生却与大海紧密相连。1956年6月20日,王刚义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在此后的40年里,王刚义也从来没想到自己能与海结缘。"我和大海约会晚,但感情深,经得住考验。"王刚义这样评价自己与大海的关系。小时候,王刚义有怕水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正"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已有百年历史,然而,这艘船还在人们(尤其是航海者)的脑海里航行。人们无法忘怀它的轨迹,无法解除过往的沉痛。在这100多年里,又发生了很多和"泰坦尼克"号相关的故事——水下博物馆"泰坦尼克"号是1912年沉没的。这么个庞然大物沉入大海70年间,人们竟然一直找不到它的确切位置,它难道失踪了?直到1985年,著名海洋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才发现了沉睡在大西洋底的"泰坦尼克"号残骸,全球轰动,不仅仅是航海界。2003年,62岁的罗伯特·巴拉德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  相似文献   

4.
大海情怀     
豪情铺笺展笔,写不尽我对大海的一片情思。大山的儿子自小向往大海,海在心中出现,在想象中奔流;在作家的描述下、画家的作品中,我欣赏到千姿百态的大海……但我多么盼望有朝一日能站立在大海边,面向广阔无垠的大海,动情地吟诵诗人关于海的诗篇,欢快地投入海的怀抱。 斗转星移,岁月更新,成人的我走出大山,终于迎来了亲眼目睹大海的一天。踩在……  相似文献   

5.
《航海》2004,(4)
近日,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专家发出警告:海 洋的一些地区由于"极度缺 氧",而形成的"死亡区域"迅速 增加,造成鱼类及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已经成为威胁全球环 境的重大生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了船舶,海难事故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航运业,本是不足为奇。但频繁发生在东南亚的海难,像一个魔咒,笼罩着这片风光旖旎的海域。特别是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的海难事故更是居高不下,其惨烈景象早已超出人们的想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东南亚成为众所周知的“海上墓地”?成千上万沉入大海的冤魂难道没有唤醒人们对安全的警惕?透过一桩桩骇人听闻的海难,让我们在事实真相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大海苍苍茫茫,连天接地,奇伟浩淼,雄浑壮阔。风和日丽的时候,它坦荡如砥,一碧万顷。日星隐耀的时光,它浊浪挂空,奔腾咆哮,势不可挡。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海”字释为:“天池也,以纳百川者。”《诗经·小雅》中便有:“丐彼流水,朝宗于海,鸟穴彼飞隼,载飞载止”的咏唱了。但是,最能动人魂魄的莫过于《列子·汤问》篇关于大海的传说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众海事文化当中,能够形成特色并被行业熟知的不在少数,但能产生巨大行业知名度乃至社会影响力的,则当数南海海巡执法总队的"海盾文化"为典型代表。自2016年执法总队基地迁入南沙自贸区以来,"海盾文化"依托于执法总队这一支"铁军",在新时代的海事文化建设浪潮里,逐步丰富自身独特的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说红河,是在尘嚣之外独自芬芳的岁月静好,那么文山,就是在尘嚣之中历尽沧桑的激情年华,曾经的文山,是自卫反击的最前线,代表着云南抵御外寇的决心;如今的文山,是云南"通珠江,达南海"的最前线,寄托着云南通江达海的期盼。本篇人文珠江将带您走进云南距离大海"最近"的城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城独扼黔桂地古道纵横在文山文山州自古就是直通昆明的"特磨古道"和直通广西的"邕州古道",素有"滇桂走廊"之称,是云南通江达海的东大门。它东靠泛珠三角经济区、与广西百色市相连,南邻东盟  相似文献   

10.
海鹘船是唐代及其以后出现的一种性能优良的中国古代船型,其特点是"虽风浪涨天无有倾侧",因而许多专家学者称它为全天候战船,是水师中著名战斗舰之一.本文以古文献、出土文物为研究依据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对古船的型线、船舶总体造型与布置,船舶设备、帆装与武备的配置进行了探讨与复原设计.  相似文献   

11.
《舰船科学技术》2013,(9):102-105
针对水声定位浮标基阵的水下运动目标的轨迹测量时,由浮标水下阵元位置误差引起系统的误差,提出以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的浮标水下阵元坐标实时测量校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短基线组合定位技术,能保障浮标水下接收阵元的定位误差小于0.3 m,系统水下定位误差小于3 m,满足对水下目标轨迹的精确测量技术要求。海试结果证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向南,向南。 公元2000年3月15日,记者随舰艇蹈海踏浪,开始了南沙万里行。 几小时的航行,即刻把我们带进了浩瀚的海洋,放眼四望,蓝波接天,碧云连海。尽管舰船在不断地高速前进,但大海始终像一个以船为中心的圆盘子,浩浩渺渺,盈盈荡荡。 三天两夜后,我们见到了一座酷似舰船的“海上礁堡”:那平整洁净的人造陆地好似宽敞的甲板,那白色的楼房以及楼顶上纵横交错的各式  相似文献   

13.
向东是大海     
朱杰 《珠江水运》2013,(Z1):148-149
向东是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海。2012年的夏末,我的心被东边的海牵绊,被一路向东航行的"海巡31"船牵绊。作为一名跟"海巡31"船朝夕相处的海事人,不能随船出访,说没有遗憾那是假的,但更多的却是对"海巡31"船的牵挂和祝福。随着"海巡31"船消失眼帘,我的心已随着"海巡31"船东去了。当时我想,我愿化作天边那颗闪烁的星星,  相似文献   

14.
夏凉 《航海》2004,(3):12-16
秘鲁一处空寂无人的濒海山谷,在电闪雷鸣之夜,突然出现战马嘶鸣、杀声鼎沸的"鬼声"。十多年前,一对父女探险家为了揭开这一"海魔鬼啸"的奥秘,深入"鬼谷"考察,得出了惊世骇俗的精彩结论,却被科学界疑为"造假典型"。父亲含怨而逝。女儿为了雪耻,再次考察。  相似文献   

15.
"开饭了,请大家到餐厅用餐……"一声声广播,将我从与周公约会的梦境中拉回了现实。不知不觉,已来到"海趸1550"一天了。这是一个独自矗立在茫茫的大海中间,距离最近的陆地超过了10海里的海上海事处。在这里,青菜永远是餐桌上的主题,方便面甚至成为改善伙食的"奢侈品"。在这里,每天晚上都在摇曳中度过,一波波的海浪时常会打扰你的清梦。在这里,工作是你  相似文献   

16.
戒子 《游艇业》2010,(9):114-115
这个世界上许多智勇爱海的男人,都有个环球旅行的梦想。他们大多会为这份梦想给出一个极漂亮的理由:“陆地太喧嚣和繁琐,而大海能给我刺激和平静。”LinPardey和LarryPardey这对航海家也是这个论调.这对分别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夫妻,已经在一起航行了185000英里.早已完成环球航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海,依然蔚蓝     
许久想对大海说点什么,写点什么. 对海的感情,源于1978年.我参加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一次考试,命运让我读上了湛江水产学院(今湛江海洋大学),从此我就爱上这蓝色的大海.尔后我的职业--海事执法官又与海洋结缘,职责就是让航运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  相似文献   

18.
算起来"海巡31"船上的海事人员,与31船一起为中国海事服役也有两个年头了.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他们驾驶着这艘中国最先进的海上巡视船,劈波斩浪,万里巡航,彰显中国海事的监管力量,展示中国海事的光辉形象.他们的青春因"海巡31"而多姿多彩,"海巡31"载着他们的理想在辽阔的大海上飞扬.  相似文献   

19.
失海的渔民     
渔民的"失海"使渔民群体的贫富分化开始加剧,部分陷入了"赤贫"。如何缓解"失海"渔民的困境?这需要以维护渔民权益为核心,进行包括失海渔民利益补偿机制、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发展远洋渔业的政策扶持等一系列制度更新。  相似文献   

20.
刘少才 《珠江水运》2008,(11):64-65
在大连星海广场东南角,有一座仿欧洲中世纪城堡似的建筑物坐落在半山腰,面朝大海,背靠青山,古香古色。这座与众不同的建筑就是大连贝壳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