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立了铰接式高速客车的非线性模拟模型。对蛇行动运动稳定性,随机响应的平稳性指标作了预测,并利用弹性和阻尼串联模式建立了抗蛇减振器模型,对轮轨型面匹配以及抗蛇行减振器的参数优化作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架轨道交通车辆运行舒适度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高速运行在线路上,所经历的动力响应是一个随机过程。通常用振动加速度与振动频率来表明车辆运行平稳性,即旅客乘坐的舒适性。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平稳性评价体系。经过现场测试,分析,利用现有的车辆运行平稳性技术标准,对其在轨道交通线路上的应用作一些探讨。轨道交通中高墩的横向刚度与旅客舒适性有较大关系,在设计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采用17个自由度的客车横向振动非线性模型,模拟了轨道方向不平顺的随机波形,并利用键图法对准高速客车横向平稳性进行了计算。文中还分析了悬挂参数对车辆横向平稳性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构优选出合理的车辆匹配参数。  相似文献   

4.
唐伟  涂欢  彭昕 《铁道运营技术》2011,17(2):22-24,28
针对机车车辆建模复杂,难以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约束广义预测控制的机车车辆半主动悬挂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广义预测控制具有模型精度要求低、鲁棒性好等特点,加入约束条件的广义预测控制系统,可有效解决控制系统复杂性与模型精度的矛盾,并适用于控制系统输出量有约束的情况,仿真表明该控制系统能有效提高提速车辆的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提高既有线列车速度的主要途径和主要制约因素,以独联体、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为例,论述了提速对一路装务和线路养护的要求,提速条件下机车车辆与线路的相互作用,以及俄罗斯国产机车车辆的走行平稳性等。  相似文献   

6.
平稳性快速算法及其在高速铁道车辆动力学分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出了轨道车辆基于虚拟激励原理的平稳性快速算法。当车辆系统受多点全相关随机激励时,首先基于虚拟激励法导出轨道车辆响应功率谱的简易算法,然后利用所获得的功率谱和反演技术,获得系统响应的幅值谱,由此可快速获得轨道车辆的平稳性指标。运用该算法还可以方便地分析轨道谱中单一波长对车辆运行平稳性的影响,以及定义和分析对平稳性有影响的线路敏感波长范围。以某型高速客车为例,分析了其垂向和横向的响应功率谱、平稳性指标,还利用反演技术获得了加速度的时域信号和幅值谱,最后分析了轨道谱中单一波长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分析表明,运行速度越高,对平稳性影响的波长范围就越宽,线路的维护难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某四轴式机车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机车在不同频率轮对蛇行激励下的横向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计算和比较了机车在纯蛇行激励和蛇行激励叠加随机激励时的机车横向平稳性。计算结果表明: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和横向平稳性指标随着轮对蛇行频率的增加先增后减;蛇行激励叠加随机激励时车体司机室横向平稳性指标大于纯蛇行激励的工况。  相似文献   

8.
运用机车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仿真计算了140km/h轨道车在弹性轨道结构上的整车动力学性能,并根据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标准和规范对该轨道车动力学性能作了全面、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轨道车非线性临界速度较高,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裕度;所有止挡间隙均能满足通过最小半径曲线时的要求;动态曲线通过时的安全性指标能够满足安全行车要求;在直线轨道上运行时车体平稳性指标属于合格及以上等级;以50km/h侧向通过12号固定辙叉道岔时的安全性指标均在合格限值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用影响矩阵考虑了桥梁在多点激振下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并利用Wilsom-θ法编制了相应的程序.该程序可用来计算非一致输入下的线性或非线性响应和一致输入下的线性或非线性响应.通过算例对以上四种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点激振效应和非线性作用对结构动力响应均有较大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随机时滞系统部分变元的稳定性,利用比较原理给系统部分变元的随机指数稳定,随机指数P稳定,依概率稳定,依概率渐近稳定,P阶均值稳定的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11.
机车车辆称重台实际的输入输出关系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特性造成了测量结果的非线性误差,制约了其测量精度。提出以最小二乘法实现对机车车辆称重台的测量示值进行非线性修正,来减小非线性特性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用影响矩阵考虑了桥梁在多点激振下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并利用Wilsom-θ法编制了相应的程序.该程序可用来计算非一致输入下的线性或非线性响应和一致输入下的线性或非线性响应.通过算例对以上四种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点激振效应和非线性作用对结构动力响应均有较大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指出现有的天棚阻尼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应用于铁道机车车辆领域中,在有效改善车体平稳性的同时,转向架和轮对的动力学性能变差。针对此现状,本文建立了铁道机车车辆1/4车体、二自由度的横向半主动悬挂模型,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原理,综合考虑其性能指标,对车辆悬挂系统的半主动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研究,同时对改进后的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经过改进后的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在提高车辆平稳性的同时,转向架构架和轮对的动力学性能基本上保持不变,从而改善了整车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铁道车辆空气弹簧系统最优控制策略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运行稳定性、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是由机车车辆悬挂系统参数和轨道系统参数所决定的。改善机车车辆的运行品质有两条途径:一是提高线路等级;二是合理设计机车车辆的悬挂参数。对新修线路来说,提高线路等级会使造价增加,对于大部分既有线路来说,轨道参数是一定的,要保证机车车辆的运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车车辆悬挂系统参数的优化选择。半主动控制是近年来机车车辆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最优控制的基本原理,然后运用半主动控制技术对空气弹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以调节空气弹簧阻尼为目的的最优控制方案,并且运用计算机软件SIMULINK对半主动控制空气弹簧悬挂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半主动控制技术可以得到更佳的空气弹簧悬挂参数,进而提高车辆的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列车动力响应的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对寻求列车动力响应随机过程的统计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采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建立国内某高速列车动车车辆的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三角级数法模拟得到的轨道不平顺作为随机输入激励计算得到列车以不同速度行驶不同距离的动力响应时程样本序列.进一步运用平稳性检验方法中...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机车车辆横向加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车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的横向加速度是一混沌时间序列。相对控制的实时性而言,经滤波后的横向加速度信号有较大的时间滞后。用线性回归预测方法由已知过去的信号对将来的信号进行预测,以补偿滤波带来的滞后,并采用AIC信息准则法确定自回归预测模型的阶次,为现代高速机车车辆和其他需在线控制车辆动力性能的机车车辆提供滤波后横向加速度预测的方法。运用试验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运用自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机车车辆横向加速度的预测,预测的精度高、间隔大,完全能满足控制的实时性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减振器作为一种有效的耗能减振装置在铁道车辆上广泛应用,合理选用及调整其阻尼系数已成为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阻尼系数是横向减振器的重要参数,利用仿真软件ADAMS对机车车辆直线轨道运行工况下不同阻尼特性进行计算分析,选择最优的阻尼系数,对于研究横向减振器对机车车辆运行平稳性、乘坐舒适性和临界速度的提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铁路私有化的发展为机车车辆市场带来了商机。预测了至2009年世界铁路基本建设情况及投资规模,分析了未来若干年内世界铁路对机车车辆的投资及市场份额的地区分布,介绍了世界几大机车车辆制造商最近几年的产品销售、市场分布情况及今后的市场占有率预测情况。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 ,仿真计算了 12 0km/h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在弹性轨道结构上的整车动力学性能 ,并根据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标准和规范对该机车动力学性能作了全面、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机车非线性临界速度较高 ,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裕度 ;动态曲线通过时的安全性指标能够满足安全行车要求 ;在直线轨道上运行时车体平稳性指标属于优良等级 ;以 5 0km/h侧向通过 12号固定辙叉道岔时的安全性指标均在合格限值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轨道刚度对列车走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列车运行品质不仅取决于机车车辆本身的动力学性能,而且还受到来自轨道方面因素(如轨道弹性、轨面几何不平顺等)的影响。本文从车辆/轨道相互作用整体系统的角度,动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首次研究了轨道结构各部件刚度对列车走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轨道刚度对机车车辆走行部的振动行为有较大影响,但对车体平稳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