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衡悬架作为目前国内双后桥车型的重要结构,目前大量应用于公路车和工程车等双后桥车型。其中推力杆作为平衡悬架连接悬架与车桥、车架的重要零件,是平衡悬架四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平衡悬架四连杆机构实际工作过程中是一个不断运动的状态,推力杆的布置和胶芯刚度会影响整个机构的性能。针对四连杆机构的布置,目前国内外主要存在水平布置以及向下偏摆一定角度布置两种布置形式。为评判平衡悬架四连杆机构对平顺性的影响,采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根据多体动力学原理,以国内某6x4牵引车为原型建立整车仿真模型,通过对平衡悬架四连杆机构布置的调整,以及推力杆胶芯各向刚度的优化,结合国外某知名设计公司平顺性调试用的减速带工况对整车平顺性进行仿真,分析并优化推力杆布置。  相似文献   

2.
平衡悬架作为目前国内双后桥车型的重要结构,大量应用于公路和工程车双后桥车型。其中推力杆作为平衡悬架连接悬架与车桥、车架的重要零件,其主要作用是克服钢板弹簧(或空气弹簧)只能传递垂直力和侧向力而不能传递牵引力、制动力的问题,并在转弯、凹凸路面产生与扭转相应的反作用力矩。推力杆由胶芯、杆体以及外套组成。胶芯主要由橡胶组成,由于橡胶材料特性复杂,其力学问题的理论计算非常困难,这对推力杆橡胶强度理论计算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橡胶元件性能的基础研究。在橡胶材料本构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橡胶材料的参数,根据硬度和弹性模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得到橡胶材料硬度与Mooney-Rivlin模型中C1、C2的一般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橡胶元件的强度;(2)橡胶件应力应变关系研究。借助有限元和断裂力学分析,对橡胶-金属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橡胶在载荷作用下应变的变化,以及推力杆各向刚度,为平顺性分析提供依据;(3)推力杆可靠性分析。模拟各种工况下推力杆的可靠性,保证零部件强度。  相似文献   

3.
40 t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用推力杆的强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40t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用推力杆的简单受力分析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推力杆结构强度优化设计.针对优化后推力杆所进行的扭转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和疲劳试验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推力杆完全满足40 t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的使用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装配现场检测、振动频率采集和台架试验验证,确定了某重型载货汽车平衡悬架V形推力杆螺栓松动的原因。通过大量试验和装配工艺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更加可靠的适应生产现状的螺栓防松措施,最终解决了该重型载货汽车平衡悬架V形推力杆螺栓松动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某公司6×4牵引车后悬架V型推力杆V端螺栓断裂、松动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驱动工况、制动工况时V型推力杆的最大受力情况,校核了推力杆螺栓的强度,结果显示是由于原V型推力杆紧固螺栓强度不足导致螺栓断裂,并结合厚垫圈防松原理,确定改进方案,即将V型推力杆紧固螺栓由M20改为M22,在铸造横梁与V型推力杆紧固处增加45mm厚垫圈后,解决了螺栓断裂、松动问题,该方案经过用户实际使用和10000km的综合道路试验验证,改善效果较好,减少了用户抱怨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介绍后空气悬架四连杆导向机构的不同布置形式对悬架运动特性的影响。以国内某车型驱动桥空气悬架为例,对后桥移位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推力杆球铰的刚度大小不是后桥移位的主因,后桥移位主要与推力杆的安装座移位以及骑马螺栓松动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CA1150PK2L2T1系列车型平衡悬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为了提高载货汽车的运输效率,应尽量增加载货量,但这又受到法规的限制,即轴荷不得超过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因此多轴汽车便应运而生。由于多轴汽车存在着悬架系统静不定问题,所以通常采用平衡悬架。目前国外载货汽车广泛地采用平衡悬架,例如日本三菱、日野等。CA1150PK2L2T1系列车型是在5t平头载货车基础上,增加驱动桥发展而来的,该系列车为双桥驱动,其中中、后桥采用平衡悬架,这一方面提高了载货量,另一方面提高了车轮的附着性能。在该平衡悬架设计过程中,利用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对悬架系统的导向杆系、钢板弹簧、悬架…  相似文献   

8.
一汽解放"奥威"重型系列商用车是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全新概念、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符合中国国情的重型货车.阐述了一汽解放"奥威"重型系列商用车开发的总体目标,论述了该系列车型上采用的免润滑、免维护、免调整、长寿命、高性能V形反作用杆后平衡悬架系统,以及双前转向轴平衡悬架系统、车架轻量化、高强度钢板应用等方面的自主创新成果,归纳了这些自主创新成果对行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专利名称:重型卡车平衡轴 专利申请号:03210830.3 公开号:2590787 申请人:闵成 本平衡轴使左右端轴分别与左右平衡架下部轴孔过盈配合,中间连接轴架在左右平衡架上端轴槽内,并由瓦盖、螺栓紧固,将左右平衡架联接推力杆头部位由原来丁字型结构改为工字型结构,并在左右端轴上设置支架,该支架上部用螺栓固定在平衡架工字部位端面上,该支架下部轴孔与左右端轴过盈配合,轴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右端轴上,增加抗弯、抗剪、抗拉能力,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斯太尔、红岩双后桥车即6×4、6×6、8×4车型平衡悬架都设计有平衡轴.平衡轴壳安装在平衡轴两侧,每侧后钢板弹簧与平衡轴壳通过两根后骑马螺栓安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客车空气悬架的使用和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悬架是目前国内中高档客车底盘受到青睐的一种悬架型式,它主要由空气弹簧、压力保护阀、高度控制阀以及筒式减振器、钢板弹簧、均衡梁、纵向推力杆和横向推力杆等部件构成。空气弹簧的布置一般有“前2后2”或“前2后4”2种型式。前悬架空气弹簧的高度分别由左右2个高度控制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重型自卸车平衡悬架推力杆不仅对车桥有导向、定位作用,还起传力、减振的作用。重型自卸车平衡悬架推力杆实现车架与车桥的定位,保证车桥沿预定轨迹运行;传递来自地面的牵引力、制动力及其相应反作用力矩,同时缓和、抑制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冲击,提高乘员舒适性和货物完好性。某8×4重型自卸车出现多起下推力杆折弯、折断问题,参见图1。本文主要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轿车情报》2005,(2):21
Explorer Sport Trac是一款SUV越野型卡车。该车型配备4.6L V8发动机.该发动机也曾经载于2003年福特最新的平台上开发的Explorer车款上,平台带后独立悬架。此外该车还配备了独有的防侧倾稳定(Roll Stability Control)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V型推力杆的受力及运动情况,介绍了获取Ⅴ型推力杆实际受力的方法,提出了初步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某6×4自卸车后悬架上推力杆故障问题为研究对象,建立上推力杆的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分别通过道路载荷谱采集数据和ADAMS软件虚拟样机多体动力学仿真获取推力杆极限载荷,进行推力杆刚度与受力分析,根据选定的推力杆极限载荷,利用Hyperworks软件对优化前后推力杆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通过台架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推力杆球铰刚度对于推力杆的受力影响较小,改进后的推力杆平均寿命达到35万次以上,大于设计标准,满足车辆使用工况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某6×2双前轴牵引车为例,结合"变形协调一致"和力矩平衡原理,建立非关联式悬架三轴牵引车数学模型,运用MATLAB编程数据分析,研究了不同轴距、悬架刚度、鞍座布置位置、各轴悬架高度差对于轴核的影响规律,为该车轴核的合理分配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通过ADAMS虚拟样机验证了理论方程法计算轴核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误差控制在7%以内。  相似文献   

17.
汽车悬架是衔接车桥与车架,保证车辆正常平稳行驶的系统,属于汽车的关键总成。平衡悬架中的平衡轴壳作为板簧的承载机构和载荷传递机构,在设计中对其强度及变形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某型车平衡悬架的平衡轴壳进行了静强度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改进建议及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介绍了某重型卡车驱动桥的推力杆支架结构优化设计,以及在满足使用条件下的降重方案设计。主要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推力杆支架在驱动工况和制动工况进行强度分析,参考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推力杆支架的局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降低推力杆支架受力时应力集中的情况,结合推力杆支架选取材料的优化,最终满足整车使用工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重型载货汽车多轴转向系统的集成化设计,开发了重型载货汽车多轴转向系统多任务集成设计平台。利用该平台对某8×4车型转向系统进行分析表明,其转向杆系多目标优化后车轮转角误差、悬架与转向杆系统的干涉、转向传动比不均匀性都得到改善,由此使得转向盘左右转动圈数及左右操舵力极限差值也分别减小,且整车双纽线仿真试验的横摆角速度幅值也趋于对称,整车操纵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推力杆是重型汽车后悬架系统最为重要的受力部件之一。本文以重型8X4自卸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应变标定的方法将推力杆制成一个力传感器。为了能更有效的模拟用户使用道路,选择的道路是周边的煤场矿路、制动调试跑道和30%斜坡。对于刹车和爬坡工况,统计其最大值。对于煤场矿路工况,统计其雨流计数结果。通过比较,得到不同车速和不同配载情况下推力杆的受力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