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明胜  徐军哲  倪冰玉 《隧道建设》2007,27(6):52-56,6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盾构施工在地铁隧道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和应用,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广州地铁四号线小新区间穿越新造海(510m)隧道的关键性施工技术,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以后类似过江隧道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行人隧道与公路隧道、交通隧道、地铁隧道在运营管理上的差异,从设计目标、监控策略和设计方案等3个方面对重庆市朝天门至江北嘴过江行人隧道(正在规划)监控系统方案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车陂南-万胜围区间过江段地铁盾构隧道设计,介绍了过江区间采用盾构法隧道设计的优点,盾构管片构造型式选定,管片结构分析,防水和施工技术措施,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哈尔滨市地铁2号线过江隧道盾构施工预计明年初启动,计划工期一年半左右。挖掘过江隧道的两台盾构机将从太阳岛站出发,向江南人民广场站掘进,挖掘出双向共3.6 km长过江隧道。江底修建隧道为哈尔滨市首次,但利用盾构机挖掘江底隧道技术已经成熟,武汉、沈阳等城市已经利用盾构技术成功挖掘了地铁过江隧道。因体积大、转弯不灵活,所以盾构机将从预先建设好的车站进入地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3月23日,武汉地铁7号线过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标志着中国首条穿越长江天堑的公铁两用隧道,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大隧道工程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2017年2月隧道贯通。武汉公铁两用过江隧道位于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其中公路连接江北汉口三阳路与江南武昌徐家棚,铁路属于地铁7号过江线。武汉公铁两用过江隧道设左右2条线,长度均为2 599 m,最大埋深达40 m。根据规划每条隧道内部分为3层,上层是公  相似文献   

6.
龙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6):20-22,2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过江通道规划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城市建成区内,过江通道的建设条件越来越复杂,通常要处理好过江通道与交通路网、地块开发、地铁建设、河道通航等重要制约因素的之间的关系。过江通道在桥隧形式上各有利弊,以宁波市四明路跨奉化江通道为例,分别研究了桥梁、隧道过江方案的总体布置,桥隧方案与地铁的关系,通过对桥隧方案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桥梁方式过江为最优方案,为类似过江通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武汉长江隧道公铁合建与分建的经济性差异,选取4个武汉长江隧道为典型案例,首先简要介绍其相关工程实施方案,然后从工程组成部分、土建各项指标等方面,对武汉地区地铁过江隧道、公路过江隧道、公铁合建过江隧道3种模式下的土建投资展开对比分析,最后揭示公铁合建与分建土建费用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1)因断面利用率高,江中纯盾构段合建方案分摊的地铁盾构部分和公路盾构部分土建费用均低于分建方案; 2)采用合建方案时,由于上部为公路、下部为地铁,造成明挖段基坑深度大,导致合建方案分摊的地铁明挖段和公路明挖段费用均较单建方案高; 3)合建方案与分建方案土建总费用相当。  相似文献   

8.
《隧道建设》2011,31(5):638-638
9月21日,中铁隧道施工的武汉地铁2号线越江隧道左线工程顺利贯通。至此,该隧道左、右线工程均已贯通,成为穿越万里长江的首条地铁隧道。作为武汉地铁2号线的过江通道,该隧道全长约3100m,起于地铁2号线武昌积玉桥站,止于汉口江汉路站。  相似文献   

9.
河床冲淤引起过江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军  张翅翔 《隧道建设》2009,29(2):152-156
河床冲淤是引起过江隧道纵向变形的一个主要原因。以杭州地铁2号线钱塘江过江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阐述河床冲淤引起过江隧道纵向变形的机理,研究通过横断面计算方法导出隧道纵向变形曲线,论证隧道环间连接刚度与纵向变形的关系,并提出了控制纵向变形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盾构法施工的过江交通隧道越来越多,其废水排水系统越来越受重视。以南京地铁3、10号线地铁过江隧道,纬三路、纬七路市政道路过江隧道为调研对象,主要从废水来源、废水泵站的排水能力、提升方案和泵房布置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对2类隧道共有的爆管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形成调研结论如下: 为使废水排水系统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设计目标,首先应对废水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进行准确定位; 其次应根据隧道长度和埋深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可行的提升方案,同时必须考虑隧道内的消防管道爆管控制,以防事故废水对隧道安全造成影响; 最后应结合隧道断面,合理布置泵房,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方便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  相似文献   

11.
佘才高 《隧道建设》2016,36(1):58-65
以南京地铁3、10号线过长江隧道为背景,针对其距离长、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在国内地铁行业首次提出采用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断面形式。分别从设计与施工难点及采取的措施出发,通过工程类比、仿真计算、现场试验等研究手段,确立了11.2 m外径的单管双线三层内部结构的地铁过江大直径盾构隧道横断面,解决了地铁大直径盾构隧道衬砌环分块形式,提出了利用隧道顶部富裕空间的纵向通风模式。实践证明,在直径为10~12 m类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常压换刀的应用中是可行的、安全的。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大断面越江地铁盾构隧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胡忠宝  蒋益志 《隧道建设》2006,26(2):74-75,103
目前高速公路长隧道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般设置了多个紧急停车带,但多个紧急停车带的设置给长隧道优质、快速、低廉地建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怀新高速公路庙山隧道工程实践介绍了紧急停车带衬砌台车选择方案,重点介绍了台车改装方案的比选及自行改装台车的过程;不仅较为圆满的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施工对既有桥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长安立交和f6地裂缝段为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地铁穿越地裂缝施工对既有桥梁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地铁穿越地裂缝施工对既有桥梁桥墩具有一定的影响,对第3排桥墩沉降影响明显;2)地裂缝在短期内对地铁隧道开挖的影响不明显,需对地裂缝处结构进行长期监测。同时,建立了地铁隧道与地裂缝相距不同水平距离的二维模型,通过分析给出了在西安地区临近地裂缝开挖地铁隧道的建议最小设防距离为3倍隧道直径。  相似文献   

14.
王会琴 《隧道建设》2009,29(3):272-274
现行公路隧道的概预算定额不适用于编制特长公路隧道,通过对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主洞工程和通风竖井工程的工程情况、施工方案、原设计定额进行分析,隧道主洞工程增加的人工工日和机械台班及采用煤炭定额补充通风竖井工程定额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特长公路隧道定额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武汉三阳路公铁合建越江隧道地铁层排水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隧道建设》2017,37(1):81-85
公铁合建越江隧道废水泵房的设置形式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和运营安全,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以武汉三阳路公铁合建越江隧道为依托,根据工程特点,将公路层和地铁层的废水泵房分开设置,提出设置体外泵房、选用潜水泵的体内泵房和选用凸轮泵的体内泵房3种地铁层废水泵房设置方案,并从土建影响、水泵选型、检修维护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选用凸轮泵的体内泵房方案。该方案利用轨道中间及两侧空间做成3个连通的小集水池,采用凸轮泵代替潜水泵作为一级泵,安装在轨道旁的一级泵房内,不仅能减少下沉集水坑的落深,降低对盾构管片的影响,提高安全性,而且便于水泵的日常检修维护。  相似文献   

16.
市政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合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至盛  杨凤梅 《隧道建设》2015,35(12):1301-1305
按照规划,成都市一环路某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位于同一路由。简要介绍下穿隧道的地理位置、主要技术标准,以及隧道的平面、纵横断面、结构类型等。重点介绍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的位置关系、结构处理方式、设计施工要点等。为了解决2个工程分期建设造成工程浪费、施工风险大和多次影响道路交通,以及先期工程未给后续工程预留施工条件,导致后续工程无法实施等问题,经过方案比选,采用了隧道和车站空间"上下重叠",隧道底板与车站顶板"共板",隧道侧墙与车站侧墙"上下对齐",2个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合建方法,得出隧道与车站合建的设计施工方法是可行的,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超  吴小丽 《隧道建设》2012,32(5):631-642,648
以位于武汉地铁3号线范湖站—菱角湖路站区间影响线范围内的某高层构筑物为例,利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对地铁区间隧道与邻近高层构筑物的不同建设时序下相互影响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不同建设时序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管片正常配筋不能满足同时施工时序方案与先施工隧道时序方案的要求,需要进行技术处理;2)地表沉降主要由高层建筑物基坑开挖产生,盾构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比例非常小,隧道施工对高层构筑物的各种参数影响较小,均在可控范围内;3)先施工高层构筑物后施工地铁隧道的建设时序方案,可有效避开施工风险,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8.
大断面隧道近接既有线施工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隧道建设》2007,27(2):36-39
对大断面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结构的施工状况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现场采集的大量监测数据,对施工动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启森  吴雷 《隧道建设》2007,27(4):82-84
 地铁建设中隧道联络通道是重点之一,而在软弱地层中进行联络通道底部泵房开挖则是联络通道施工的关键。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天—五区间二号联络通道泵房的施工,介绍了在富水软弱地层下的土体注浆加固法结合暗挖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胡清华 《隧道建设》2017,37(1):62-67
武汉三阳路隧道为穿越长江的城市公路和轨道交通合建隧道,具有环保要求高、长度长和空间受限等特点,通风排烟系统设计难度大,且影响隧道的投资、运营费用、行车安全和防灾救援。为了解决洞口环保问题,对不同通风方案的气流组织、初期投资和运营费用进行研究,确定了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方案;针对公铁合建防灾要求高的特点,结合横断面布置,合建段公路隧道采用重点排烟,地铁隧道采用分段设置排烟道的纵向排烟方式,并采用模拟分析的方法对典型火灾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