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事》2016,(4):61
东京备忘录发布"进入围蔽处所安全措施熟悉程度"集中检查会战结果近期,东京备忘录发布"进入围蔽处所安全措施熟悉程度"集中检查会战结果。东京备忘录成员国于2015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开展了集中检查会战,大检查期间共对75个船旗国的船舶进行了共计6 826次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进入围蔽处所相关安全操作要求得到了严格的遵守,96%的检查结果显示船员至少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围蔽处所进入和救援演练,符合SOLAS  相似文献   

2.
进入船上封闭处所的风险、防范及PSC检查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世界海运》2016,(3):20-24
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11年11月30日通过IMO决议A.1050(27)——经修订的《进入船上封闭处所的建议案》,要求所有公约船舶每两个月进行进入封闭处所和救助演习的相关公约已经于2015年1月1日生效。该项新要求的有效实施,对于降低船上人员由于进入缺氧、富氧、含有易燃和/或有毒气体的封闭处所而造成人员伤亡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公约要求及港口国监督检查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进入封闭处所的风险、风险防范及港口国监督检查要点入手点分析,期许相关人员高度关注船上封闭处所作业的安全以及更好地应对港口国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3.
张兰  鲍君忠 《世界海运》2006,29(3):22-23
介绍了人员进入油船封闭处所的潜在危害,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危害,分析了进入油船封闭处所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IMO新规则下进入封闭处所的要求和建议,对航海专业学生进入封闭处所实践教学课程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过较系统的培训和教学,以期提高船员风险意识,降低船员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
该文分析了国内航行船舶进入封闭处所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制定、航运公司安全管理、船员训练操作、海事安全监管等角度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制定完善国内船舶进入封闭处所法规规范、加强对国内航行船舶实施进入封闭处所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希冀对改进国内船舶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因进入封闭处所操作导致的伤亡事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多起船舶封闭处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事故的发生,在令人惋惜之余,也让2015年1月1日刚刚生效的国际海事组织关于要求所有公约船舶每两个月进行进入封闭处所和救助演习的相关公约"面上无光".多起事故的发生凸显了业界对公约实施存在着执行力不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船上封闭处所和危险的识别及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船员需要清楚意识到,封闭场所并不一定是四面舱壁的封闭处所,还有如货仓、油漆间和二氧化碳钢瓶储存间等。虽然这些处所通常不被列为封闭处所,但在特定环境或装载货物的影响下,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或造成缺氧的环境,所以日常工作中,建议将其假定为封闭场所进行相关检查和permit签署。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19,(12):33-37
固体散装货物运输伤亡事件频发,并且呈上升趋势。事故多发区域主要集中于舱口梯、货舱以及货舱相邻处所。致死原因主要是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固体散装货物引发的爆炸和掉落。现有《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对于封闭处所及相邻处所定义涵盖范围过窄,没有对载运和卸载时对所载货物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要求,对进入封闭处所的程序和措施的描述过于笼统,无法充分解决和预防实践面临的问题。建议从扩大封闭处所及相邻处所定义涵盖范围、制定详细的固体散货运输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在细化固体散货船封闭处所的程序等方面完善相应规定,并且补足相关操作规范以共同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运》2017,(1):14-17
介绍国家标准《防止船舶货舱及封闭舱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16993-1997)概况,结合国内相关标准及国际公约相关要求的变化,从《安全规程》的参考引用标准均已过时和其安全要求与国际海事组织要求不相符合两个方面论述现行标准修订必要性。结合公约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从标准的名称修改、术语和定义修改、适用范围修改、附录C"现场人工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内容修改及进入封闭处所有关技术指导的增补等5个方面提出对现行标准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0.
《航海教育研究》2014,(3):50-50
正针对船员在船上的封闭空间工作面临着严重危险的情况,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最新SOALS公约修正案,对于进入船上封闭空间、救援演习以及便携式空气检测仪提出了新要求,劳氏船级社就此发布了《法律生效通告》。SOLAS新第III章第19条要求自2015年1月起,船上人员每两个月至少参加一次进入封闭空间和救援的演习。IMO即将完成船舶配备便携式空气测试仪的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19,(9):7-14
2019年7月26日,东京备忘录和巴黎备忘录同时在各自网站发布以"应急系统和程序"为主题的2019年集中检查(CIC)新闻稿和检查问卷,两个备忘录组织决定于9月1日—11月30日同步开展集中检查。本文统计和分析东京备忘录近5年来关于应急系统的一般缺陷和滞留缺陷情况,结合本年度CIC问卷介绍相关项目的适用范围,分析注意事项,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供航运公司和船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5月,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谅解备忘录(又称东京备忘录,Tokyo MoU)发布了2022年港口国监督(以下简称PSC)年报,详细介绍了PSC检查的各项数据。根据年报,本文将针对2022年东京备忘录开展的PSC检查各项工作数据作重点分析和解读,为业界进一步了解港口国监督检查走向及重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峻 《中国船检》2007,(3):60-60
巴黎备忘录25个成员港口国在2006年2月1日至4月30日针对进入巴黎备忘录港口船舶的MARPOL公约附则I的符合性进行了集中大检查(简称CIC)。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运》2017,(1):18-21
近年船舶封闭处所作业事故频发,引起了国际海事组织高度重视,也陆续修订了《SOLAS公约》,对相关设备配备和封闭处所培训和演习都做出要求。对某油轮封闭处所作业事故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相关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16年9月至11月巴黎备忘录PARIS MOU将独立开展针对海事劳工公约MLC2006的PSC集中大检查,通过本次集中大检查必将全面提高巴黎备忘录甚至全球港口国控制检查官PSCOs对MLC公约的检查水平。介绍本次PSC集中大检查的问卷和检查要点、MLC滞留缺陷及难点分析等,供船长、船东、管理公司和相关方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际动态     
正劳氏船级社发布关于SOLAS新要求的《法律生效通告》针对船员在船上的封闭空间工作面临着严重危险的情况,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最新SOALS公约修正案,对于进入船上封闭空间、救援演习以及便携式空气检测仪提出了新要求,劳氏船级社就此发布了《法律生效通告》。SOLAS新第III章第19条要求自2015年1月起,船上人员每两个月至少参加一次进入封闭  相似文献   

17.
<正>一、背景介绍2016年10月17日至20日,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备忘录组织(东京备忘录)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召开第27次委员会。会上,新西兰代表提出,现行东京备忘录新选船机制(NIR)中针对高风险船的检查周期是2至4个月,其弊端是高风险船即使带着遗留缺陷,港口国监督检查官(PSCO)按照NIR要求也不能登轮开展检查。新西兰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船检》2011,(9):I0025-I0025
各有关船公司: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在2011年5月举行的第89次会议上通过了“使用氮气作为惰性介质的液货船舱进入指南”。该指南描述了为减少进入氮气惰化的液货货舱的窒息风险的程序与最低预防措施。并提供了进入封闭处所的许可审查表样表。  相似文献   

19.
按照最新SOLAS Ⅻ/13.1的要求,2004年7月1日前建造的现有散货船应在2004年7月1日以后进行的第一次中间检验或换证检验时满足"泵系有效性"的要求.该"泵系有效性"系指:对于散货船,防撞舱壁前的压载水舱以及有任何部分延伸至最前端货舱前面的干舱(容积不超过船舶最大排水量的0.1%的封闭处所和锚链舱不在其列),它们的泄水和排水的操作必须能够从一个易于进入的处所(以下简称控制处所)进行控制,并且这个所谓的处所须从驾驶台或者主机控制位置能够易于到达而不需穿过开敞的干舷甲板和上层建筑甲板(任何甲板下通道、管弄等相似布置均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20.
正对很多人而言,港口国监督(PSC)有些陌生。实际上,它是各国对外国船舶施行安全检查的"最后一道屏障"。曾经,五星旗船舶在外国港口屡被滞留,被东京备忘录、巴黎备忘录、美国海岸警卫队等区域性组织同时列入"黑名单"。而今,这位成员一路"逆袭",变为制定规则的"裁判官"。其中,宁波海事局主导制定的《船舶能效规则港口国监督检查(PSC)导则》获东京备忘录通过,已在20多个国家实行。如此"逆袭"如何实现?让我们进入宁波海事局港口国监督检查(PSC)工作室,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