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三高速公路浙江台州段黄土岭隧道地质条件极差(古滑坡体、水库底部),其中770m隧道属于浅埋隧道,覆盖层为黄粘土及库区淤积土。在施工中曾多次出现通穴坍方,严重影响了施工人身安全及衬砌结构的稳定。为此,邀请了浙大土木系与指挥部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隧道的施工稳定进行了测试和监测,利用隧道收敛测试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提出预警指导隧道施工,校核了衬砌结构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老山隧道棚洞段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山隧道位于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内建成最长的双向6车道公路隧道,单洞总长6805m。棚洞建成后,山体稳定,结构安全新颖,保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南京老山林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完全达到了当初景观环保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人员通过实践解决了在建设棚洞段过程中遇到陡峭边坡支护、溶洞密布和无现成施工经验可以借鉴的困难。本文介绍老山隧道棚洞段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李勇 《公路隧道》2001,(4):6-11
尖山子隧道位于重庆至合川高速公路上,左线长4025.549m,右线长4045m。隧道地质情况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本文介绍了该隧道总体设计的情况,并对该隧道能顺利实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福州至宁德高速公路上有洋坪隧道(双线总长3630m)和赤岭隧道(双线总长6762m)。这两座隧道分别有200-280m通过水库水体范围,且穿越数条富水断层带。以洋坪隧道为例,其左右线均有约200m位于水库水体范围内,隧道洞顶以上地层厚度约42m;水库枯水期水深7.0m,蓄水量为330000m^3;洪水期水深16.5m,蓄水量为2150000m^3;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舞子隧道(Maiko Tunnel)是一座3.3km长的三车道双孔公路隧道,与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明石海峡大桥(Akashi Straits Bridge)相连。此隧道为扁平大断面隧道(典型断面为148m^2)。隧道现场的地质情况主要是由非粘结的砂和砾石层组成,由于在约1.8km的长度内地下水位在规划的隧道拱顶上约10m处,因此提前在主洞规划路线下面建了一条盾构隧道以利于开挖区域的排水,从而达到了主洞开挖期间稳定工作面的目的。本文报导了穿过非粘结砂和砾石地层的隧道部分的施工情况,还指导了从排水隧洞向上进行化学注浆以使地表沉降达到最小的情况,同时也提供了一些量测数据。  相似文献   

6.
位于西安~柞水高速公路,横贯秦岭的终南山公路隧道长18.02km,最大埋深1600m的特长公路隧道,其长度居亚洲首位。  相似文献   

7.
靠椅山隧道是京珠高速公路建设工期的控制工程,为上、下行分离的两座独立的三车道隧道,洞宽14.25m。左洞长2981m,右洞长2949m,设双侧检修道,建筑限界对称布置,通过横断面的优化设计,断面积减少9.1m^2,预算对比,可节约投资约4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8.
谢笛 《公路与汽运》2009,(5):169-172
矮寨Ⅲ号隧道设计中,为了保证行车顺畅及顺接现景平台的加减速车道,隧道净宽由原来10.25m增加到12.25m。在参照80km/h建筑限界的基础上,文中进行了加宽断面的特殊设计,并介绍了加宽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9.
南京九华山公路隧道主要用于分流中心区域的车流,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隧道主线长2884.744m,由4个隧道与玄武湖隧道和新庄立交相接,主线为双向6车道;隧道开挖宽度32.06m,行车道宽度10.33m,创立了“大跨度双连拱安全快速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10.
《中外公路》2007,27(2):215-215
2007年4月8日,武汉长江隧道工程顺利推进,一号隧道累计掘进318m,并安全从武九铁路地下通过。武汉长江隧道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条全程过江公路隧道,隧道总长约3630m,是一条左、右隧洞隔离的双向四车道公路隧道,车道净高4.5m,设计车速50km/h。武汉长江隧道2004年12月开工,预计2008年底竣工通车。  相似文献   

11.
黄草山隧道位于长涪高速公路长寿县与涪陵区的交界处,左洞全长2505m,右洞全长2489m。该隧道原规划为一次设计、分期实施,因此原通风系统依照当时有效的设计规范,并按这一原则完成。后来该隧道改为一次建成通车,交通部也于2000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新的《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鉴于此,本文对该隧道营运通风系统的分期实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青海拉脊山特长公路隧道位于西久公路西宁至贵德段中部的拉脊山下,全长9185m,按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其中包括一座长5455m、宽10.25m、高5.Om的特长隧道。该隧道的另一特点是在海拔3200~4041m的高寒地区,泥石流、冰冻严重,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防寒保温、防水排水、救援逃生及通风照明、安全监控等设施,以最大限度保护当地自然环境、植被,实现隧道工程和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叶康慨 《隧道建设》2007,27(6):39-42
沈阳市地铁二号线北起北陵北部,终点在浑南新区的21世纪大厦前的世纪广场,线路正线全长19.245km。五里河—奥体中心站区间下穿500m宽的浑河河道,根据隧道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介绍了过河区间隧道盾构的选型、刀盘型式、刀具布置、刀盘开口形式、岩石破碎机、盾构的工作模式等主要设计特点与性能,同时论述了在施工过程中拟采取的开挖面稳定措施、泥水处理系统布置思路、换刀措施、联络通道施工思路、盾构施工接口、端头地层加固设计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东港城市双线公路隧道的建设为背景,论述了隧道的支护类型,参数选择,洞室稳定等问题。此外,还就塌方处理,爆破方案,工程质量检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高海拔与低海拔公路隧道火灾燃烧特性的差异,掌握高海拔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临界风速计算方法,给高海拔隧道防灾通风及人员疏散设计提供参考,建立1∶16的缩尺寸移动式水平模型隧道试验台,对海拔高度为504、3 297、3 544、4 103、4 446 m的5个地点开展隧道火灾热释放率试验研究,并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和量纲分析,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火灾热释放率工况下水平隧道内烟气控制临界风速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油盘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火灾热释放率明显减小,燃烧时间显著增长,当海拔超过3 000 m时,高海拔地区隧道稳定段火灾热释放率仅为海拔504 m隧道火灾稳定段热释放率的60.9%。隧道火灾临界风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其表现出2种典型变化规律:火灾热释放率大于30 MW时,海拔高度对临界风速影响较小,同一火灾热释放率下,海拔5 000 m时隧道内临界风速较海拔0 m时提高了不到2%;火灾热释放率小于30 MW时,海拔高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显著增强,且随着热释放率的减小影响不断增大,当火灾热释放率分别为5.73、12.67 MW时,海拔5 000 m隧道内临界风速较海拔0 m时分别提高了26%和13%。基于高海拔隧道火灾热释放率及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典型双车道高海拔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临界风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鹤山市双和公路彩虹岭特长隧道,全长5068m,自然通风条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结合以往多个长隧道的施工及通车后情况,介绍了在不同时期,特长隧道通风方案设计考虑的要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围岩定量分类系统研究设想和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回顾了隧道围岩分类研究现状。从高速公路隧道具体特点出发,在系统分析各工程地质要素对隧道稳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定量分类系统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上海长江口江底隧道“长江一号”和“长江二号”盾构分别以每周80m速度向长兴岛前进。截至2007年8月上旬,东西两线的掘进度总和达到5km,完成了整个隧道长度的三分之一。根据设计,长江隧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机动车道,下层为轨道交通预留。但为防隧道内出现意外交通事故,在洞内每隔375m设置了一道逃生孔。如当上层隧道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  相似文献   

19.
李玉文 《公路》2002,(11):130-132
从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行车安全、隧道施工的角度,论证并阐述了隧道设计纵坡与前三者的关系,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实施可能的角度,提出了公路隧道的量大设计纵坡可控制在4%以内,特殊困难的短隧道(500m以内)可不受此限。  相似文献   

20.
雁门关隧道主要病害及处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润民 《公路》2004,(11):148-150
大运高速公路上的雁门关隧道单洞总长10410m。施工中发生塌方、涌水、碎屑流、膨胀岩风化剥落等多种工程地质病害。经采取了相应的处治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