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运输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迫使铁路企业对其价值链系统进行整合.本文从提高顾客价值的角度,在对企业价值链整合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顾客价值提升的铁路企业价值链整合方案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提升铁路企业的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在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铁路企业应该构建基于顾客价值提升的动态价值链管理新模式,“动态”地看待价值链的整合过程,整合范围应放眼于整个行业的价值系统;应综合运用网络技术与作业管理方法优化铁路企业内部价值链,运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理论整合铁路与大客户的纵向价值链,与其他运输方式开展合作整合横向价值链.  相似文献   

2.
运到期限是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关键问题,保障运到期限,对提升铁路货物运输质量与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编组站动态配流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货物对运输时效性要求的不同,以车流在站停留时间加权值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均值比例分配法将运到期限分配到货物运输编组站作业环节,成为车流最大在站停留时间约束,同时考虑编组去向等约束,建立基于运到期限的编组站调机运用计划与配流计划综合优化模型,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本文的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编组站动态配流问题,同时满足车流的运到期限要求.  相似文献   

3.
跨国集装箱班列与传统海陆联运和国际航空运输存在竞争关系.在分析竞争力与货物价值特性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理论构建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相对竞争力模型,研究不同货物价值特性下跨国集装箱班列适运货物品类,分析政府补贴、铁路运输费率、班列运输时间等 3方面因素对跨国集装箱班列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国集装箱班列适合运输的货物品类主要为时间中度敏感类货物;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竞争力随着货物价值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货物价值的增加,货物本身对运费的承受能力上升,对运输服务水平的要求提高;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相对竞争力随着班列补贴的增大而增大,在市场培育期,政府应给予补贴为其开拓市场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大规模建设并投入运营,在提升铁路路网规模与质量、缓解运输能力紧张、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全面总结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对铁路网络结构与规模、运输服务能力、快速客货运网络、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等方面的提升效果,系统阐述了高速铁路建设对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夜间列车运输组织方法、动车组运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理论与方法构建等行车组织方法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动车组制造及控制技术等铁路建设与装备水平持续提升的促进作用,揭示了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实施我国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文中首先阐述了我国铁路货运企业的客户服务现状,在分析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铁路货运企业客户服务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客户服务策略对铁路货运企业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铁路货运企业开展客户服务的SWOT分析,并提出了SWOT矩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铁路货运企业在实施客户服务策略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客户服务的动力是实施客户服务导向的物流战略、客户服务的基础是构建铁路货运企业的差异化服务、客户服务的关键是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开展一对一营销,客户服务的提升是进行客户资源整合、重视和加强客户服务需要不断的创新等5个基本策略,并以中铁快运为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铁路集装箱运输需求的不确定性,本文将传统线性需求模型、多元logit需求模型与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需求模型进行对比,以铁路承运企业利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集装箱动态定价模型.首先,提取与集装箱运输需求相关的特征向量,采用梯度下降算法标定线性模型、多元logit模型参数和监督式学习方法训练LSTM神经网络.需求模型实验显示,与线性、多元logit模型相比,LSTM深度学习模型对集装箱运输需求的拟合精度更高.在此基础上,设计精英选择策略遗传算法结合LSTM网络的动态定价反馈机制求解集装箱动态定价模型.实例结果表明,基于LSTM网络的铁路集装箱动态定价模型能有效提升铁路货运企业收益.  相似文献   

7.
空车调整主要是指对铁路空车车辆进行合理优化,对铁路空车调整问题进行模型构建及算法研究可以促进车辆运用效率的提高与相关运输费用的降低。本文在对铁路空车调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铁路空车调整模型,并基于D-W分解算法对其进行求解。经过算法复杂度对比分析,发现D-W分解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优于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等启发式算法,并最终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旅客出行的便捷性和满意度,提高铁路与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对换乘站安检互认可行性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车站及其所属运输方式的安全等级评价方法,构建安全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安全等级评价模型.以大连北站与地铁大连北站站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得出大连北站的安全等级高于地铁大连...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调节和运用价格因素,是运输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把握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常用的定价方法主要以运输价值为理论依据,该理论较少考虑市场机制作用下运输需求变动对运价的影响,难以适应短期价格决策.根据经济学弹性理论,提出了运输价格调整过程中的调价方向、调价幅度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公铁联运是集装箱海铁联运向内陆延伸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本文从集装箱公铁联运及公路直达运输作业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影响托运人运输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铁联运和公路直达运输广义费用函数,并以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为基础,采用MNL模型构建了托运人运输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分析起讫点间各承运人的收益情况,构建了公路直达运输与公铁联运定价策略的博弈模型.所选案例结果表明,现阶段在铁路运价不做调整的情况下,公路直达运输承运公司和短途物流企业可分别通过适当提高公路直达运费和降低公路接驳费率提升企业收益;随着公铁联运的发展,当短途物流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时,铁路企业可通过制定最优定价策略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建立完备的客运客户价值分析体系,寻找对铁路效益贡献价值不同类别的客户,对合理配置运力资源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的客户价值很难量化,主要因为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的分析,构建铁路客运客户价值分析模型,并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迈克·波特的价值链角度出发,在剖析第三方物流企业价值和价值链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建立信息技术支持体系的方法来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价值增值,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者提升企业价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顾客价值理论是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它指出市场营销的源头是顾客价值。在以往各个学提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场营销价值网以及顾客价值在市场营销价值网中的作用,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顾客价值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时间、票价、频次等多维视角选取哈大高铁沿线19 个县市,对比测算高铁 与普速列车广义交通成本,并延用广义交通成本探讨沿线城市土地价值增值的变化及其 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哈大沿线高铁广义交通成本远大于普速列车,沿线首末城市主要受 城际时间与出行成本影响,运营频次为线路中间城市决定性因素;高铁广义交通成本与 城市行政级别和经济实力呈显著正相关,副省级城市广义交通成本明显高于地级城市, 地级市高于县级市和县域;普速列车广义交通成本总体仍与城市级别和经济实力相关, 但部分县市由于普速列车成本低廉性、高频性及受毗邻大城市边际效应影响而更具优 势;高铁对沿线城市土地价值远大于普速列车,以长春为分界线的吉林东部与黑龙江省 土地增值强于吉林西部与辽宁省,哈长沈大4 城市土地价值增值最为显著,营口、四平、鞍 山、双城、辽阳次之,其他城市增幅较弱.  相似文献   

15.
数字铁路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信息系统、物联网、虚拟化、信息集成等技术,研究中国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装备及铁路环境的数字化,实现铁路服务资源和运力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直观展示的新一代铁路信息系统. 它是在现有铁路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改造和完善,对于提升铁路管理、服务的水平和形象,保证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数字铁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提出了数字铁路总体框架和标准体系,并对其中铁路地理信息平台进行了结构设计,对于建设数字铁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流企业客户综合价值计算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客户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物流客户综合价值对物流企业全面掌握客户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判断客户关系的发展趋势以及进行客户市场细分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企业客户综合价值计算模型.客户综合价值由历史价值(HV)、当前价值(CV)和潜在价值(PV)3部分构成,论文对3种价值计算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可操作的计算模型.结合物流企业实际,本文利用4种客户价值矩阵进行客户分类,以满足物流企业决策者对不同情况下的客户关系管理与决策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我国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了基于GIS的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结构与处理流程以及系统的体系结构;作为开发实例,简要介绍了基于GIS的铁路线路设计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字铁路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信息系统、物联网、虚拟化、信息集成等技术,研究中国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装备及铁路环境的数字化,实现铁路服务资源和运力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直观展示的新一代铁路信息系统. 它是在现有铁路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改造和完善,对于提升铁路管理、服务的水平和形象,保证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数字铁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提出了数字铁路总体框架和标准体系,并对其中铁路地理信息平台进行了结构设计,对于建设数字铁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