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主要融合了怠速控制阀信号、喷油驱动器信号及水温传感器信号,设计了通过提取信号特征值,应用神经网络故障识别系统诊断发动机怠速不良故障。信号特征以各自信号的特点提取,其中怠速控制阀信号为脉宽调制信号,选取脉宽及幅值等参数为特征;喷油驱动器信号也为脉宽调制信号,选取喷油时间和峰值电压等为特征;水温信号因其为慢速变化信号,取不同阶段的水温为特征。神经网络的BP算法加入动量项法和动态参数两阶段调整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能源汽车测试前期准备工作中存在的关键信号获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原理的CAN信号快速解析方法。确定诊断信号与CAN报文中所有信号的有效识别区并计算其相似度,按有效识别区相似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建立CAN信号验证矩阵,完成对CAN信号的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快速信号解析方法大幅度提升了总线关键信号获取效率,缩短了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的信号解析周期。  相似文献   

3.
以行人过街延误为衡量指标,将行人过街设施服务水平划分为6个等级,建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行人过街的延误模型.文中分析了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和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行人过街情况,依据信号配时是否将人行信号与车行信号彻底分开,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延误分为信号控制延误和车流干扰延误,并在行人集聚和消散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号控制延误的计算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延误模型的计算精度优于 Vissim 仿真的延误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更加真实有用的压路机信号,针对振动压路机钢轮的振动加速度信号采集中所存在的噪声,在4种不同阀值原则下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小波降噪处理,采用IIR低通滤波器对同一信号进行滤波去噪。结果表明,小波降噪方法在对压路机钢轮振动信号的处理中能够更好地降噪并保留有用信号。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用夹持式油压传感器采集高压油管压力信号的噪声特点和组成,针对传统的消噪方法无法较好地消除油压信号中混叠的油管振动信号的问题,提出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消噪方法。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负熵的快速固定点算法成功实现了油压信号和油管振动信号分离,提高了油压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在摩托车前后轴头安装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拾取路面传递到车架的加速度信号,即路谱,并以此信号为目标,再对该目标信号进行必要的编辑和处理,通过计算传递函数和迭代获得台架驱动信号,从而进行耐久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度信号稳定可靠,能准确反映路面对车架的激励,易于采集和处理,适合作为路谱信号。  相似文献   

7.
可变车道诱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寻求可变车道的诱导方法,提出基于双停车线的主、预信号诱导方法,对双停车线的布局方法和预信号的配时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主、预信号之间的距离;对主、预信号之间的配时关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主预信号周期之间的关系、车道属性过渡过程中预信号的配时方案以及双停车线之间的距离对信号配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某12缸柴油机装车后行驶的砂石路面为基础,针对不同驾驶员在车辆实际行驶中进行的7次加速过程,利用高速采集设备同步采集了柴油机输出端的转速和扭矩信号,并以动作响应快的转速信号为主要参数设计了典型的特征波形。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7次加速信号及不同特征波形信号间的相关性,获得了砂石路行驶条件下柴油机动态特征信号。所提取的特征波形信号图形可表明,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典型动态特征信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4 电负荷信号 这个信号检测什么时候大灯、后窗除雾器等接通。随车辆型号不同,这个信号的电路可以有许多电负荷信号,这些信号集合起来作为单个信号输入发动机ECU,如图54所示。或者也可以将每个信号分别地输入发动机ECU。这个信号用于控制ISC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标特征提取作为其类型识别的关键问题,对保证机场场面运行安全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地磁传感器(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ance,AMR)采集的机场移动目标磁信号,提出了1种综合考虑磁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内容包括目标检测,磁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征提取。该方法首先通过在跑道中线布置双传感器方式感知信号并计算目标长度,基于目标长度规整时域信号获得其峰值特征;其次利用小波变换3层分解已规整的时域信号,并归一化各阶及近似信号能量值作为提取信号的频域特征,最终与信号时域特征共同构成信号的全部特征。在实验验证中,利用目标特征区分度测度方法使得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似度均低于0.79,相比于单一时域或频域特征提取方法,时频特征提取方法消除了不同目标间极端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路口感应控制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路口交通流秩序,从而提高路口通行能力,这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感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检测器布设原则的基础上,总结了路口感应控制的常用实现方式及事件检测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小波包分解方法,对土体中障碍物的超声探测信号进行分析。选用sym8小波基函数进行6层小波包分解,并截取信号能量集中的前16个频带进行细致分析,从小波包频带能量、小波包频带能量熵、小波包频带能量矩三个角度对信号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存在障碍物位置处信号和不存在障碍物位置处信号的小波包频带能量熵大致相等,不能作为信号识别及障碍物判断的方法,而小波包频带能量和小波包频带能量矩在部分频带上差异明显,可以作为信号识别及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错位交叉口自身特点及其对交通流的影响方面讨论了错位交叉口2个T形口距离与信号控制方式的关系,确定了控制方式选择的T形口距离阈值,并从信号控制相位优化和配时优化方面重点介绍了将错位交叉口作为一个大型交叉口进行综合控制的信号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首先建立了在离线信号配时方案下,单个车辆通过信号控制交叉口群的信号延误计算模型;进而以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停靠站最佳布置的选择模型。通过对优化模型解的分析表明,不同的信号协调配时方案对应不同的停靠站最佳布置方案,单点最优解的叠加并非是全局最优解。以两个交叉口和两个停靠站的实际案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在信号优先协调控制方案下的停靠站最佳布置方案,最佳布置方案的下车辆延误明显低于其他方案。最后通过微观仿真软件VISSIM验证了模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行驶车辆振动信号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舜酩  李允平 《汽车工程》1997,19(6):370-375,356
本文介绍了小波分析的理论方法,并上小波分析方法应用到了行驶车辆振动的分析中,即:通过二进离散小波变换,把实际振动信号进行多层小波分解,使异常信号和非平稳高频信号得到良好的时间定位和图形显示,并把信号的路面激励与本体振动分离开来。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交通流状况下的交叉口信号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卢凯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4):128-131,142
从交叉口信号的传统控制与现代控制两个层面,对不同交通流状况下的交叉口控制策略选取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分别讨论了定时控制、感应控制、模糊控制与最优控制在交叉口信号控制中的适用条件,并着重阐述了饱和交通状况下路口信号的最优控制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使用模糊控制技术进行交叉口信号控制时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饱和交通状况下单纯依靠通过车辆数与排队车辆数来实施模糊控制并非合理,此时需要进一步考虑车道饱和流量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冯志华  朱忠奎  殷明华  张平  孔凡让 《汽车工程》2005,27(2):251-253,181
基于小波包的信号瞬态成分检测与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提出基于小波包分解特征表示和瞬态特征重建方法并应用于汽车变速器齿轮的故障诊断,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包分解的信号特征表示方法能有效检测信号中瞬态成分的存在,瞬态成分的重建结果有效地表示了齿轮的故障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为增加驾驶员通过信号路口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过渡交通信号进行了研究。在介绍目前所普遍采用的黄灯过渡信号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普通过渡信号的基础上增加几秒绿闪和设置倒计时显示器的方式,并对其分别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搭建了HCCI汽油机试验台,并通过试验为其离子电流检测系统及其信号积分电路选定合适的参数。分析了不同燃烧工况下的离子电流积分信号特征及其与燃烧的相关性,最后对低速小负荷工况HCCI失火循环进行了基于离子电流积分信号反馈的循环内补火闭环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离子电流积分信号可作为失火的判断标准,而循环内补火可有效地引燃混合气,降低HC排放。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时选择最优信号周期,以城市道路单点交叉口为对象,分析了最短信号周期与最佳信号周期的推导过程,由此确定了4种信号周期的计算模型。采用延误、最大排队长度、平均停车次数和通行能力4个指标对4种信号周期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出最优信号周期,以弥补评价指标少的局限性。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指标的量纲范围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同时确定了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实际数据和mat-lab编程对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采用单一指标选择信号周期,会有不同的结果,且会造成其他指标不理想;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可以直观地确定出最优信号周期,并保证交叉口的4个指标达到整体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