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凯 《中国港口》2022,(1):94-102
大运河申遗引发了现代文物保护理念的转变,保护的对象从原来的“文物”转变成了范围更广、时空更长、类型更多、性质更杂的“文化遗产”。这一转变一方面促进了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但也给文物保护管理实践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反思。一些矛盾可以归因外部对运河遗产认识不够、保护理念不强、资金投入有限;也需要从内部检讨,进一步理清“文物”和“文化遗产”关系。  相似文献   

2.
如今,大运河文化带的传承、保护与更新成为全国焦点,沿岸古镇作为承载着数千年运河文化的载体,岁月的痕迹古镇随处可寻,文化古镇作为近年来一直受关注的保护概念,挖掘其空间特征的演变与发展,有利于现阶段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古镇空间的更新。窑湾古镇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演变,窑湾独特的特色文化印记逐渐淡化,古镇建筑形式单一,非遗文化种类单调等问题层出不穷。该文从现阶段窑湾古镇空间特征入手,结合空间特征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美学理念逐步深入对该区域文化价值的研究分析,进而了解伴随空间特征变化的文化特征内涵,领略受京杭大运河影响的运河文化在窑湾的具体文化表现,希望为提高窑湾古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优化更新窑湾古镇空间设施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营造维护运河文化氛围,共同保护运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航运是千年运河的核心功能,也是运河文化的逻辑起点。本文通过回顾大运河镇江段的历史和现状,研究大运河航运文化的基本结构和时代特征,管窥大运河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探索大运河航运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对镇江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港口》2016,(Z1):73-78
虽然未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名录,但作为运河主角的舟船依然是运河研究和运河遗产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舟船均为木质且在水中航行,难以长久保存,所以有关运河舟船的资料更多有赖于考古发掘。目前,我国与运河舟船相关的考古资料无论地域分布、时间范围,还是所涉及运河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已经十分丰富齐备。  相似文献   

5.
大运河江苏段由京杭大运河苏南段、京杭大运河苏北段以及通济渠,张福河-洪泽湖段组成,全长约790千米,纵跨江苏8市,具有调水、灌溉、防洪、排涝、航运、文化、景观、生态等多项功能。目前存在开发利用过度、防洪除涝标准不足、水环境污染、水利文化保护与传承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大运河综合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针对大运河江苏段存在问题,依据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要求,分析对策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航运是大运河文化的起源和灵魂,浙江内河水运现代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提出浙江内河水运发展要与保护传承、生态绿色、文化旅游、产业转型相结合,并提出浙江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科学划分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空间;发展生态绿色航运,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完善水上客运体系,助推文化旅游发展;推广湖州内河水运示范区,促进内河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京杭运河枣庄段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运河一脉相承而又独具特色,她的形成、变迁和发展同样闪耀着历史和文化的光辉。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枣庄段运河如今货通天下、物尽其流,她所积淀的丰厚遗存,形成的完备功能,展现的突出价值,充分体现了枣庄段运河的精彩和魅力,进一步作好保护和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8.
世界港口     
《港口科技》2008,(2):48-49
中东第二条大运河在迪拜开工据阿联酋官方通讯社2007年12月31日报通,中东地区第二条大运河“阿拉伯运河”已经在迪拜开工,它将成为继苏伊士运河之后中东地区的又一条重要运河。据介绍,阿拉伯运河将耗资110亿美元,设计长度为75km、宽150m,深6m,可容纳长达40m的船只通过。这是继1  相似文献   

9.
杭州城的东北角,一条连接大运河与钱塘江的蓝线,不久将出现在中国的地图上。大运河已通向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由1794改为1801公里,全线延长了7公里。运河春秋“运河水,长又长,千船万船运皇粮……”始建于春秋末期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历史最久、河流最长的人工河道。隋炀帝为了运兵和漕运,从大业元年至大业六年(公元605~610年)以洛阳为中心,整修了古邗沟——山阳渎(扬州至淮安),开凿了通济渠(洛阳至淮安)、永济渠(涿郡至黄河),最后又开通了江南运河  相似文献   

10.
李大友 《中国水运》2007,7(12):40-41
济宁是因运河而兴起的城市,京杭运河流经济宁6个县(市)区,210公里。时至今日,作为京杭运河山东段沿岸最大的港城,济宁仍然是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南北物资运输的水运重镇。  相似文献   

11.
运河在人类交通运输发展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国内外水运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全新构想了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湘粤大运河,提出了5条线路方案构想,研究认为通过枢纽渠化、船闸、升船机、运河及运河隧道、通航补水等一系列综合工程措施,从技术上分析粤湘运河是具有可能性的。湘粤运河联通长江、珠江两大经济带,其意义非凡。本文提出湘粤运河构想作为起点,期待更多有识之士共绘湘粤运河美好蓝图,为我国运河的规划建设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2.
古桥梁是浙东四明山区传统村落的重要元素,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人文和景观价值。在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好留存不多的古桥梁,更好地传承古桥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本文以余姚四明山区的古桥梁为研究对象和实例,并依此提出了系统性的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运》2012,(11):7-8
济宁是京杭运河山东段沿岸最大的港城,是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是"百物聚处、客商云集、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水运基地。千百年来,运河的兴衰枯荣,一直深刻影响着济宁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历史上运河的昌盛时期曾为济宁带来了较为发达的工商文明,济宁由此事有"江北苏州"和"运河之都"美誉。  相似文献   

14.
从运河资源的作用,运河资源的开发,利用运河资源发展扬州经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使全社会增强对内河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最终实现对内河资源科学,有效地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5.
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中国大运河标志性文化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扬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代表作。建设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是主动策应运河申遗的标志性成果,是策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载体。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是以淮扬运河为主轴、以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址、园林、美食、文化产业园、创意文化园等为载体,以文化与经济结合为特征的新型产业带,具有生态湿地型、盐运漕运型、古城文化型、江淮风情型的重要特色。建设淮扬运河文化产业带,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高科技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大运河无锡段建成首条“感知航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1,(5):335-335
<正>据报道,大运河无锡段现已经装备了最前沿的物联网技术,"感知航道"初步建成。这条航道采用无线传感网络、GIS、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对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39.276 km以及航行的船舶,实现全覆盖实时监  相似文献   

17.
自2012年3月1日起,苏伊士运河的船舶基本通行费、甲板集装箱层高附加费的费率上涨了(下称新费率),其对船舶过运河的成本有何影响?船东如何应对?本文将通过对新费率的分析解读,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本文中的运河指苏伊士运河(简称运河),净吨指船舶苏伊士运河净吨(简称净吨),船舶指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变异,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为此,党和国家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均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镇江市水运得天独厚,苏南运河镇江段与长江交汇,素有"漕运咽喉"之称,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社会经济效益最好的河段之一。镇江实施"富民强市"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区位优势,筑巢引凤,在运河腹地建起丁卯、大港、丹阳等省级经济开发区,全方位、高起点的发展经济。全市生产总值从运河整治前的1989年58.93亿元,发展为2008年的1000多亿元,增长了20多倍。  相似文献   

20.
<正>第二届"中国港口: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主题定为"中国港口之海洋经济与古迹保存间的平衡",就港口城市之城市转型、港口城市之经济发展和遗产保存间的平衡、港口和社区、中国港口城市之科技和政策等专题探讨了中国港口城市的保存、管理、研究或再生等问题2017年9月15日,由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英国诺丁汉大学共同主办,中国港口博物馆承办,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AHRC)资助的第二届"中国港口:历史、文化遗产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