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现行桥梁抗震计算分析的几个方法.确定性方法中的弹性静力法,静力弹塑性分析,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概率性抗震分析方法中的随机振动虚拟激励法.并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加以说明,着重介绍了随机振动虚拟激励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最后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谈桥梁抗震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桥梁抗震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桥梁抗震分析中的静力法、反应谱法、动力时程分析法、虚拟激励法等几种方法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匀变速运动过程车轨耦合系统非平稳随机振动问题.车轨耦合系统所随机激励等效为调制演变非平稳随机激励模型形式,应用虚拟激励法将耦合系统非平稳随机振动分析转换为确定性的时域逐步积分分析,并通过构造适当的精细积分格式实现该问题的有效求解.在数值算例中,通过与蒙特卡罗方法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方法的正确性,进一步讨论了不同变速情形车体随机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4.
姜宁 《交通标准化》2014,(12):136-137
桥梁抗震设计对于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介绍了国内现行的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一些方法,包括基于强度设计法、基于性能设计法、概率性抗震分析法及虚拟激励法,详细地阐述了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可为今后的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多分量多点激励作用下大跨度桥梁平稳随机响应的计算问题,在单分量虚拟激励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分量多点地震激励下计算大跨度桥梁平稳随机响应的虚拟激励法.理论证明,该法具有与经典随机振动理论精确解相同的精度,而计算速度比经典随机振动理论快10倍,且可方便地计入行波效应或部分相干效应.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随机振动精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等效结构应力新方法来研究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问题.以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结合分体耦合式振型分解法为基础的求解方法大幅提高了随机振动分析的计算效率,不必将计算模型大幅简化,保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完整性.等效结构应力疲劳评估新方法是一种相对准确的计算焊接结构焊缝处疲劳寿命的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分析方法的不足.通过建立某平车包括走行部结构在内的车辆整体结构动力学精细有限元模型,以轨道不平顺谱作为输入激励载荷进行随机振动计算,结合主S-N疲劳曲线法完成疲劳寿命评估,以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多维平稳随机地震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随机振动理论,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多维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和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维激励作用下的虚拟激励法,采用该方法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多维激励作用下的平稳随机响应特性,并探讨了主拱横撑刚度对结构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维激励作用下的虚拟激励法与传统的随机振动理论具有相同的计算精度,但速度要快得多;横向激励和竖向激励对拱肋内力的影响较大,拱肋内力响应有随横撑剐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精确预测车辆转向架、车轮及轮下系统的随机振动频域响应,综合考虑扣件胶垫的低频初始刚度及其刚度频变幅度,运用无穷周期子结构的辛数学方法与虚拟激励法,建立了车-线-隧垂向耦合随机振动虚拟辛分析模型,分析了扣件胶垫频变刚度对耦合系统随机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扣件胶垫刚度频变对车体垂向随机振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但会提高转向架频率57 Hz以上的随机振动,并显著提高轮对与钢轨随机振动加速度功率谱最大峰值与其对应的第1主频;扣件频变刚度使轨道结构的自振频率及向高频发生偏移,轮轨共振频带的能量也向高频区域转移,轮对加速度功率谱在频域内的分布向高频部分偏移约8.6 Hz.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轨道客车结构随机振动精细分析计算方法和工程应用系统.将求解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与分体耦合式振型分解法相结合,大幅提高了结构随机振动分析计算的效率,使车辆动力学计算模型与静强度分析模型的规模有相同量级;有效地处理了比例阻尼和非比例阻尼共存同一模型的复杂阻尼体系,保证数值计算精度.可采用有限元法建立车辆整体结构动力学精细模型,以轨道不平顺谱作为输入激励载荷,进行随机振动仿真计算,除了将车辆运行平稳性的评价精度从"体"提高到"点"外,可以直接进行结构随机应力计算和疲劳寿命评估,从而形成车辆结构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仿真体系.开发了工程应用系统,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方法和应用系统的有效性.实例给出25T型客车详细的结构随机振动响应分布,表明利用该系统可以揭示轨道客车结构任意部位的动态行为和减振效果,扩展了现行车辆系统动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状态变量模型、基本变量模型和实用简化模型3个方面,对结构动力抗震可靠度理论的研究进展系统地进行了总结与评述.针对状态变量模型,结合随机振动理论,将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分为两类:第1类是面向数字特征的方法,主要解决结构的随机反应从基本随机变量空间到状态变量空间的统计矩演化问题;第2类是面向概率密度的方法,主要解决结构的随机反应从基本随机变量空间到状态变量空间的概率密度演化问题.分别评述了两类方法中的代表性方法:等价线性化方法和概率密度演化方法.针对基本变量模型,分别总结了考虑系统参数随机性的结构动力抗震可靠度分析方法,以及将动力可靠度问题转化为静力可靠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对近年来提出的尾部等效线性化方法、子集模拟法、等价极值法等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实用简化模型,总结评述了3种方法:基于随机地震动模拟-确定性时程分析的直接方法、基于一致危险性反应谱和等效非线性体系的简化方法、基于可靠度简化解析表达式与数值模拟的半解析方法.最后,对新近提出的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从地震作用的输入模型、主要失效模式的搜索、结构的破坏准则、结构失效模式的多重性、结构的整体极限状态方程等方面给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辉 《交通标准化》2014,(15):185-188
以雾凇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分别通过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计算了自锚式悬索桥的地震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纵向地震作用下主梁梁端位移较大,应采用纵向限位装置或减震装置;横向地震作用与纵向地震作用不存在耦合现象,但是塔底弯矩及剪力动力响应均较大,为控制设计截面;竖向地震作用与纵向地震作用存在耦合现象,主梁及主缆应考虑纵向与竖向地震的共同作用;通过拟合规范反应谱得到的人工波进行时程分析得到的结果整体上大于反应谱计算得到的结果,对构件进行详细抗震设计时应以时程分析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识别滑动带的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某处于挤压变形阶段的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判别其塑性变形区,再用物探的面波等速度彩色剖面图合成技术来实现瞬态面波勘察技术对滑动带的搜索,对比及验证有限元数值分析对滑动带的判别结果,实践证明二者所显示的滑动面数量和位置基本一致,印证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对潜在滑动面搜索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变量法的结构可靠度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结构可靠度分析中,功能函数通常是强非线性的,并且随机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相关性,这给基于一次二阶矩法原理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带来了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变量法的结构可靠度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推导了相关随机变量的敏感性计算公式,在计算可靠指标时无须求偏导,计算效率高。工程算例分析表明,在功能函数为非线性、变量之间相关的情况下,该计算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可靠度敏感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联合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都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两种教学法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本文探讨了在高职教学中发挥两种教学法各自特点,联合运用两种方法教学的必要性、作用、运用方式及过程,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联合运用两种方法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非平稳地震作用下高墩桥梁体防撞间隙需求,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及虚拟激励法,对不同烈度下场地条件对非平稳间隙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首先,建立了非平稳地震作用下相邻梁体相对位移需求与烈度间的数学关系;其次,基于理论计算的梁体间最大相对位移,确定碰撞间隙宽度需求以达到防止梁体间发生碰撞的目的;最后,以某大跨度连续刚构-连续梁体系为实际工程算例,研究了非平稳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在一致场地和非一致场地(实际场地)条件下的碰撞间隙需求量,且获得了不同烈度下非平稳碰撞间隙需求谱. 研究结果表明:非平稳地震作用下,硬土场地条件时,相对位移时变均方差的峰值最小,实际场地条件最大,约为硬土场地的4倍;实际场地条件的各烈度下非平稳碰撞间隙宽度需求均值比软土场地、中土场地和硬土场地分别大36%、69%和73%,均方差分别大45%、74%和78%;平稳地震激励比非平稳地震激励时碰撞间隙需求量大20%~30%.   相似文献   

16.
杭金衢高速公路某连拱隧道现场施工监控量测结果符合要求,结合该隧道的施工过程,重点论述假拟洞门法在小半径曲线浅埋偏压隧道中的具体运用,说明"假拟洞门"法适用于小半径曲线上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交通大数据研究及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很多分析结论存在概念模糊、数据质量不确定、分析方法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分析结果经不起推敲,也缺乏可比性。究其主要原因是未能形成科学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和统一的分析标准。提出基于CRISP-DM的交通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目标要求、数据理解、数据准备、数据建模、模型验证、工程化应用(部署)6个阶段。结合重庆市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践,以手机信令数据和车辆RFID数据为例,详细阐述数据理解、数据建模和模型验证三个重要步骤的具体做法,探索如何实现交通大数据分析的标准化、指标化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18.
为方便、快速地分析多点输入轨道车辆的平稳性,基于虚拟激励原理,提出了平稳性分析方法。当车辆系统受多点全相关随机激励时,应用此方法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响应功率谱矩阵的计算化简为两个矢量相乘,利用所获得的功率谱和随机振动中的反演技术,分析轨道车辆的平稳性指标。以TR08磁浮车辆为原型,建立了磁浮车辆的垂向动力学模型,运用虚拟激励分析方法计算了磁浮车辆的响应功率谱。在频域中,磁浮车辆车体中心处的Sperling指标为1.653,车辆的平稳性等级为优,通过反演运算获得了响应的幅值谱和时间历程,分析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对电梯群控系统中的系统建模、交通模式识别、群控调度方法、群控仿真等热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应关注电梯配置理论,群控仿真平台,电梯节能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复合材料组分结构的复杂性,通常采用细观力学方法预测复合材料有效模量。本文分析了几种常用的细观力学方法,并采用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与Mori-tanaka方法,编制Matlab程序,分析了含有基体裂纹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选取纤维长径比与损伤含量为影响参数,绘制了有效模量的变化趋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