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43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动车组运行中出现的车辆低频横向晃动问题,通过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对车辆横向晃动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轮轨关系是影响车辆低频横向晃动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晃动机理分析,从车轮经济性镟修、钢轨打磨、摩擦系数等3方面对车辆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以期有助于提升动车组的运行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索不同分型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将100例乳腺癌标本分为Luminal型、HER2(+)型、BLs型和NBLs型,检测MIF表达差异。比较不同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术后临床分期患者中MIF阳性表达率;比较MIF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微血管密度(MVD)数值差别及5年总生存率。结果不同分子分型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中,MIF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MIF表达与HER2(+)型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皆正相关。MIF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Kaplan-Meier法示MIF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MIF阳性者(Log-rank=19.516,P=0.000)。结论 MIF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多为HER2(+)型,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新生血管明显,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6.
<正> 港口以吊装运输为主,大型机械较多,多用高压电动机带动。高压电动机对继电保护有很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应有逆相、断相、过流的保护。按继电保护的要求,应定期进行校验。在对高压电动机的继电保护进行校验时,三相升流试验是必要项目。一般的升流  相似文献   
7.
车轮磨耗直接影响车辆性能和车轮使用寿命,是高速动车组设计的核心技术,由于影响车辆磨耗的因素复杂多变,目前通过仿真和台架试验尚不能准确预测出高速列车车轮的磨耗特征。通过开展大量高速动车组车轮磨耗线路跟踪测试,从镟修周期、运行速度、气候条件、线路状态等多角度总结分析动车组运行环境对车轮磨耗的影响及其演化规律;针对实际运用中出现的轮轨匹配不良问题,设计了新型高速动车组车轮踏面,使其线路适应性更强,并批量应用在我国自主设计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上,运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高速列车结构振动噪声预测与降噪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以及声传递向量,运用ANSYS软件和SYSNOISE软件研究高速列车车体的结构模态与室内声腔声学模态,仿真分析高速列车结构-声场耦合系统的低频噪声,并对铺设吸声材料和涂敷阻尼材料的车身部件进行声学贡献分析,为高速列车的减振降噪提供理论依据.对某高速列车拖车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声学测试点的总声压级超出了TB 1809-86标准拖车客室的容许噪声值;在某些计算频率下,车体某些部件涂敷阻尼材料后对客室测试点的声学贡献由小变大,这说明阻尼材料不仅改变了这些部件的振动幅值,同时也改变了振动相位.因此,在采用阻尼材料减振降噪时,应对车体板件进行声学贡献分析,充分考虑阻尼材料对测试点声压级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乘客室内噪声.  相似文献   
9.
正1概述随着我国铁路GSM-R网络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新建铁路基本覆盖了GSM-R网络,既有铁路GSM-R网络覆盖的改造正在有序实施。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水平也在同步提高,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  相似文献   
10.
某型号高速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尾车在新轮状态时出现持续晃动,但反向作头车运行时却不晃动。针对此问题,开展了不同线路表面状态下的车辆晃动特征测试,从悬挂系统振动传递特性、轮轨匹配状态,以及关键零部件性能检测等方面着手,确定了车体产生晃动的原因。结果表明,尾车横向晃动始于车辆高速通过个别道岔时刻,晃动发生后只能通过降速消除;将车轮踏面镟修为磨耗后踏面,能够显著缓解尾车晃动;晃动车辆抗蛇行减振器的静态阻尼力值偏大近100%,动态刚度亦偏大。基于车辆晃动机理,确认导致车辆晃动的激扰源于轮轨激励,即新轮与道岔处实际轮轨匹配等效锥度偏低,导致转向架蛇行频率与尾涡效应引起的车体摇头、滚摆模态频率相近;车辆二系回转刚度异常增大时,车辆晃动敏感性提高。经试验验证,提出通过控制抗蛇行减振器动态刚度进而降低车辆晃动敏感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