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底托梁的穿引是“南海I号”整体打捞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打捞项目的成败。在水下工程施工中,通过穿引底托梁封闭底部开口的钢沉井,使底托梁和整个钢沉井结构共同受力的施工技术在国内外尚属首创。介绍底托梁穿引的难点和施工的主要工艺,为今后的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底托梁的穿引是"南海Ⅰ号"整体打捞中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打捞项目的成败.在水下工程施工中, 通过穿引底托梁封闭底部开口的钢沉井,使底托梁和整个钢沉井结构共同受力的施工技术在国内外尚属首创.介绍底托梁穿引的难点和主要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曲塔混合梁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根据曲塔混合梁斜拉桥的受力特点,建立斜拉桥施工阶段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完成了斜拉桥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在考虑了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效应的基础上,进行斜拉桥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对结构整体稳定性影响显著,在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基础上,材料非线性对稳定性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
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南海I号"及船上的文物,设计一套整体打捞方案,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入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实现了沉船整体打捞.  相似文献   

5.
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南海Ⅰ号”及船上的文物,设计一套整体打捞方案,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人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实现了沉船整体打捞。  相似文献   

6.
以某座跨越长江的叠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各设计参数在成桥时对主梁线形和主梁应力的影响,分析了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进而得出了针对叠合梁斜拉桥成桥过程中的参数敏感性的一般性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监控意见。  相似文献   

7.
田武  马正兵 《航海》2001,(1):32-34
几度易名 身世坎坷 “库兹涅佐夫”号是前苏联建造的第三代航空母舰。该级舰原本开工两艘,首舰“库兹涅佐夫”号于1983年2月22日在黑海之滨的尼古拉耶夫纳辛科造船厂动工建造,1985年12月5日下水,当时命名“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号。这就是设计时命名为“苏联”号、“克里姆林宫”号,  相似文献   

8.
介绍葛洲坝2号、3号船闸首次进行充水过程中上游流速、流向原型观测,并对其成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盐城市某矮塔斜拉桥主梁0号块施工过程中顶板出现裂缝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影响箱梁0号块早期裂缝的浇筑间隔龄期、后浇层厚度和钢筋混凝土线膨胀系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箱梁0号块整体收缩应力较小,但顶板与横隔板和腹板交界处出现应力集中;分层浇筑龄期、后浇层厚度和线膨胀系数对顶板收缩效应影响较大,施工时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长洲3号、4号船闸为目前我国闸室平面尺度最大、采用相互灌泄水的省水船闸,与已建1号、2号船闸同岸并列布置。本文介绍了3号、4号船闸平面布置方案。对比了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方案和单侧闸墙长廊道闸底横支廊道输水系统,给出了输水系统的推荐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引航道水流条件。通过对未来过闸船舶的组成进行预测,计算了不同水平年船闸的通过能力。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对四线船闸联合调度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铁路客运专线现浇连续箱梁梁式支架体系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浇连续箱梁是全线架梁机安装预制梁体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某客运专线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实例,确定现浇连续箱梁支架体系技术方案,提出施工注意事项。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现浇连续箱梁支架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孟加拉吉大港新锚地集装箱码头为全直桩梁板式结构,该码头设计船型为3万吨级。在此之前,国内全直桩梁板式码头的设计船型均未达到3万吨。该码头设计新颖,对施工要求较高。文章介绍了该码头桩基,箱梁,梁、板,面层及附属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重庆李渡长江大桥工程斜拉桥主梁挂篮悬浇施工,介绍牵索挂篮的结构特点和具体操作方法,综合说明牵索挂篮在斜拉桥悬浇施工中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预制梁具有重量大、预制难度大、吊装危险性大的特点。以广东梅子坝大桥50 mT型梁施工为例,详细介绍大跨度预制梁预制、运输、安装等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证明,这些施工技术与方法是可行的,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邴晓  黄建  高尚 《水运工程》2012,(11):208-210
概述港口工程无粘结预应力连续梁的设计、施工及质量保证措施,特别提出预应力构件端部防腐保护措施.通过采用分段预制、分段张拉施工工艺,解决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结构的水上施工的技术难点;梁端部采用有粘结筋等防腐措施,确保端部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主塔不同施工方法,包括下横梁分层成型预应力分期张拉不同量值比较;主塔的横向水平主动支撑计算,主动力的确定及迭代模拟;主塔塔柱和中横梁异步施工对比;上横梁浇筑前提前挂索计算;结合该桥的特点及分析结果,优化了主塔各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鲁子爱  翟秋 《水运工程》2011,(1):104-108
通过对我国港口现状的分析,对高桩码头上部结构改革状况的研究,提出了适应深水大跨要求的悬链线拱式纵梁码头结构型式。该结构能充分利用拱结构的跨越能力和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大幅度增加码头的排架间距,减少水下工程量,进而降低工程造价。与上海港洋山港区三期工程的普通纵梁结构相比,该结构排架间距可增大到28 m,基桩数量和水下施工工程量明显减少,工程造价降低23%。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11标工程连续梁桥采用悬拼法施工。本文介绍悬拼吊的设计、构造以及悬拼施工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王中  柳延江 《水运工程》2019,(S1):52-56
重力式码头前后轨道梁的沉降差异是港口建设的难题。前轨道梁作用在沉箱上,沉降量不大,沉降过程在施工期基本能够完成;后轨道梁一般作用在棱体上,考虑到沉箱的安全,一般不采取夯实处理措施,靠回填料自身密实,导致在使用期沉降量明显大于前轨,影响设备运行。若采取灌注桩基础,由于灌注桩需要穿透块石或开山石的棱体,给灌注桩施工带来很大难度。以国投曹妃甸煤码头续建工程为例,采用棱体陆上、水下多层强夯工艺,有效缓解了前后轨道梁沉降差异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传统高桩梁板式码头上部结构常规采用现浇上下横梁、桩帽节点加预制或现浇横梁等结构形式,现场混凝土浇筑量大、工序多、工期较长。结合上海某水上观景平台设计实例,提出一种预留桩基孔洞并预埋支撑工字钢的整体预制横梁结构,取消现浇桩帽结构,解决了预制横梁施工期搁置在桩基上的失稳问题和施工期预制横梁的结构安全问题,实现预制横梁与桩基结构的直接连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同时,提高了上部结构的预制装配率,大幅减少现场混凝土浇筑量,施工环保,工期更短,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