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喷丸强化及固体润滑覆膜的表面改性,以提高车轮轮缘与钢轨轨距角部位(指两者接触部位)的耐磨特性为目标,利用试验室基础试验,对铁道车辆车轮实体模型轮缘部进行表面改性加工,准静态地再现了轮缘与钢轨轨距角部的接触形态,确认了固体润滑覆膜有利于提高耐磨特性,能有效发挥固体润滑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内侧减速顶对调车机车轮缘顶部的磨耗,研制了适合内侧减速顶编组场上的调车机车采用DJND型轮缘踏面外形。该外形比TB型车轮有很大改进,轮缘顶部、内侧面、外侧面、轮缘根部、踏面等部位的形状及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进行了合理设计,从而大大延缓了减速顶对轮缘顶部的磨耗和钢轨对其它部位的磨耗,制定了DJND型车轮安全可靠的运用限度,主要是补充了轮缘高度和尖点避开距离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车轮轮缘接触应力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赫兹理论计算了车轮轮缘接触应力,研究了车轮侧压力与轮缘根部圆弧半径对轮缘接触应力的影响,给出了各种计算工况下的数值解,为分析轮缘磨耗与车轮型面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轮缘润滑对车轮磨耗的影响效果,对国内某地铁线路安装轮缘润滑器的列车和未安装轮缘润滑器的列车的车轮磨耗进行了跟踪测试。结果表明,该线路地铁车轮轮缘磨耗分布在-40~-30 mm位置范围内,主要集中在轮缘根部,踏面磨耗分布在-30~60 mm位置范围内;轮缘润滑对车轮的轮缘厚度、轮缘高度及踏面磨耗速率影响较小,且对踏面为LM30的拖车轮缘磨耗速率的影响也较小,但能极大地减缓踏面为LM32的动车和拖车车轮轮缘磨耗。仅在动车上安装轮缘润滑器时,减磨效果能达到24%,而在整列车(包含动车和拖车)安装轮缘润滑器时,减磨效果则能达到36%。针对所调查的地铁线路实际情况,建议整列车均保留轮缘润滑器。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铁4号线车轮轮缘异常磨耗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生华 《铁道车辆》2007,45(6):32-34
介绍了上海地铁4号线车轮的材料、机械性能、轮缘异常磨耗等情况,研究了轮轨系统不稳定、环行线路、车轮及轨道硬度匹配以及一系定位刚度等对车轮异常磨耗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车轮硬度、列车定期换端运营以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梅华 《成铁科技》2005,(1):15-17
针对SS1、SS3、SS4机车轮缘磨耗大,SS1、SS3带箍轮机车轮缘磨耗到限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措施。六盘水机务段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各型机车轮缘磨耗明显减缓,有效地防止了轮缘磨耗到限。  相似文献   

7.
针对运用中因轨距减小而导致轮缘磨加剧的问题,设计并试验了统一型减薄轮缘厚度的修理用车轮踏面外形,试验表明,对减少轮缘磨耗,延长车轮使用寿命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庆 《京铁科技通讯》2003,(3):26-26,28
针对机车轮对轮缘磨耗问题,从机车方面分析了影响轮缘磨耗的原因及减缓轮缘磨耗的措施,探讨了使用轮缘干式润滑对减缓机车轮缘磨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铁路货车参数对车轮磨耗的影响,在确定车轮磨耗仿真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轮轨半赫兹接触模型、FASTSIM算法和修正后的Zobory车轮磨耗模型以及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车轮磨耗预测模型,仿真研究转向架结构型式、一系定位刚度和轴距以及车轮直径、车速对车轮磨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装用摆动式和交叉支撑转向架相比,装用径向转向架能有效地减轻轮缘磨耗,并能增加车轮段修磨耗寿命;一系纵向定位刚度从9MN·m-1增加到21 MN·m-1后,车轮段修磨耗寿命减少33%,轮缘磨耗增加124.7%;轴距从1.6m增大到2.4m后,车轮段修磨耗寿命减少36.6%,轮缘磨耗增加180.2%;车速从60km· h-1增加到120 km· h-1时,车轮段修磨耗寿命降低45.0%,磨耗面积增加74.2%;车轮直径从800 mm增加到915 mm后,车轮段修磨耗寿命增加30.5%,轮缘磨耗减小20.1%,因此增大车轮直径可以减小大轴重货车的车轮磨耗.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车轮-钢轨"摩擦副的高磨损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使用摩擦学等工艺技术手段,以确保降低机车车辆轮缘磨损的激烈程度。本文介绍了1种已研发成功的装置,可以在机车车辆的轮缘上以固体润滑的形式精确地施加润滑材料,并且在机车车辆车轮轮缘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自动地供给润滑材料。本文介绍了所提出的用于润滑轮缘的装置的工作机理。这样的工作机理可以保证将固体润滑材料施加到钢轨与车轮作相互作用的表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