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在总结我国生态护坡的理论研究及技术现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发展历程及技术应用现状,并介绍纤维结构团粒喷播、三维柔性生态护坡等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最后分析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发展趋势,为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边坡绿色防护技术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国内几种主要的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的特点、适用条件和应用情况,并与目前常用的各类传统护坡技术进行了经济比较,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改建铁路青藏线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柴达尔至木里铁路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从边坡生态防护的几大优势,阐述了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在采用机械防护的同时生态防护的重要性.结合工程实例,全面分析了国内常见几种生态防护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在以后工程实际和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程淞 《铁道建筑》2003,(10):69-71
文章探讨了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路基边坡防护中拼装式骨架柔性结构护坡的应用,阐明其适用条件和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胶新线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管理 ,介绍绿色防护在新建铁路的应用 ,具体提出采用喷播植草、喷混植生、种植爬山虎、紫穗槐的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 ,对于推广路基边坡绿色防护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莺 《科学技术通讯》2005,(4):63-65,68
以郑西客运专线铁路为背景,对黄土路基边坡的破坏类型及综合防护设计进行了探讨,结合绿色防护技术,合理设计黄土路基的防护形式,依靠科技创新,采用客土植草、喷混植生等新技术,将郑西客运专线建设成一条绿色环保铁路线。  相似文献   

7.
陈锡民 《铁道建筑》1998,(11):34-35
结合工程实践简述植草在铁路路基边坡防护上的功用、作业方式、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8.
路基边坡病害分析及防护设计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气候、水文、地质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铁路路基边坡病害发生的成因和规律,并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和地质情况提出边坡防护和优化措施:植被防护、土工格室防护和因地制宜地进行边坡结构排水防护等。  相似文献   

9.
喷播植草技术是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的有效措施,是实现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入手,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路基边坡滑坡成因,就具体工程特点给定边坡防护的工程措施,讨论了路基边坡滑坡对铁路工程的危害,阐述了边坡滑坡预防与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京包线张家口至集宁扩能提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京包铁路张家口—集宁段现有运输能力 ,分析研究本段扩能提速方案 ,提出张家口—集宁新建第二双线方案。该方案具有通道内客货运营长度短 ,缩短旅行时间及货物在途时间 ,降低运营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结合路基断面形式对风沙活动的影响及国内外工程实践经验,分析探讨了风沙地区铁路路基断面形式,认为风沙地区路基断面形式应以合理高度的路堤、直线形边坡、缓边坡为基本原则,路基高度应不小于1 m。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有轨电车路基优化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国内现代有轨电车建设、运营、设计、科研等单位的调研和分析,采取比较和设计归纳总结等方法,就基床坡率设计、路面高低覆盖绿化率、安全防护范围、排水设计以及与道路搭接5个方面进行探讨及优化,推荐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分析铁路A、B组填料直接应用到路基工程中的弊端,提出基床底层A、B组填料宜选择小于6cm的碎石类、砂类土的建议;剖析既有路桥过渡段设计现状且考虑其不均匀沉降及刚度过渡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半填半挖路基,基底处理、路基结构早有成熟技术和经验。但在半干旱的少雨地区,偶遇持久暴雨时,在个别区段路堤侧边坡发生了垮塌等病害,分析水害形成原因,提出整治措施方案、施工注意要点以及设计建议,避免小细节酿成大灾祸,对于类似地区路基设计、施工,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京张高铁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当他走进京张高铁太子城站运动员服务大厅时,一边听取介绍一边仔细察看京津冀地区铁路网图、京张高铁和赛区位置示意图以及沙盘等展示,并就高铁发展作了重要指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铁路路基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风险有路基沉降、路基上拱、路堤局部塌陷、路堑边坡坍塌等,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控制措施制定、过程控制落实等风险管理。本文归纳总结了路基工程重要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论述了各管理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控制重点,并建议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实行常态化和规范化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铁路建设施工阶段,研究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铁路路基数字化填筑施工过程。通过在推土机、平地机中加装坡度控制系统,实现路基填筑层几何尺寸的精确控制;在压路机中加装连续压实系统,确保路基填筑层的压实质量。工程应用表明,铁路路基数字化填筑施工的应用,实现了路基填筑层几何尺寸与压实质量的可视化控制,保证了每个压实层坡度和厚度的稳定控制;填筑层几何尺寸控制速度与精度明显提高,压实质量明显改善,表面横坡、纵坡均满足设计要求。数字化路基填筑施工进行了严格的过程及质量控制,将施工数据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分析、展示,达到了稳定施工质量、过程可追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结合合(合肥)宁(南京)客运专线改良膨胀土填筑路基试验段,根据膨胀土地基上填筑路基的不同基底处理方式、不同边坡防护形式来设置观测断面,通过埋设沉降板、路基边坡变形观测桩,对路基沉降及变形进行观测,研究膨胀土地基的沉降变形、主要影响因素及改良膨胀土路基的变形规律,预测工后沉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改良膨胀土填筑路基成型初期沉降受载荷以及天气影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形逐渐趋于稳定,路基成型后期受天气影响不显著,路基表现稳定。说明石灰改良膨胀土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质,改良灰土填筑路基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从而为全线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区高填方斜坡路基发生病害成为青藏铁路一种新的线路病害类型,对青藏铁路的运营造成了安全隐患,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研究。以该类病害发生较为典型的风火山地区某路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收集地质、气象等资料和进行现场调查、地质勘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研究结论:将其病害特征归纳为路基下坡侧坡脚渗水、路基坡体出现开裂、路基沉降明显3个方面。并从地形因素、地质条件、水位气象因素、冻土地质环境4个方向对病害产生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固路基坡体、完善防排水系统、加强热防护措施和加强安全监测等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总结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成套关键技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铁路保护多年冻土的成套路基关键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为解决青藏高速铁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技术问题提供了途径与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