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三峡水利枢纽的建成,长江中上游水域的通航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需求迅速增长,但近年来三峡河段大风天气的频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三峡河段过闸船舶的通航安全,如何保障船舶安全过坝是船方、社会和国家对三峡通航的安全需求。本文主要对三峡河段大风天气下船舶过闸风险进行分析,基于大风天气下船舶过闸安全风险提出船舶过闸差异化管控方案,进一步提高三峡河段船舶通航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三峡河段船舶安检效率的提升技术进行研究,针对目前三峡河段船舶安检现状,对长江三峡区域过闸船舶实施100%安检一周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进一步提高三峡河段船舶过闸安检效率的对策:通过加强船舶过闸安检信息化技术应用、提高航运企业和船方对安检工作的认识、提高船方配合度以及完善船舶靠检基地建设等措施,可提高船舶安检效率,促进三峡通航信息化发展,对于"智慧安检"平台的搭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峡河段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部位,在航运方面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三峡河段船舶待闸积压的现象日趋明显,已成为"新常态"之一。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滋生了很多船舶失信行为,严重影响了三峡通航的正常营运秩序。本文通过分析辖区船舶失信行为,提出相应的信用管理主要做法及后续思考建议,旨在促进三峡河段通航有序和谐。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满足三峡枢纽河段大通航、大安全新发展的需求,增强三峡枢纽河段通航安全综合监管能力。本文立足三峡通航数据采集及应用现状,结合三峡河段航道水文条件及过闸船舶通航形势,分别从船舶流量趋势预测、水文气象趋势预测、通航安全形势预测、待闸船舶动态预测四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其在实现三峡河段智能监管背景下的决策应用需求,为下一步三峡通航监管智能平台的开发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2,34(3):12-14
针对三峡船闸运行以来,过闸货运量快速增长,过闸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的问题,建立三峡船闸通过量与过闸船舶吃水控制标准关系数学模型,并以2010年过闸船舶数据为基础,测算不同吃水控制标准条件下的船闸通过量,提出利用三峡河段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合理挖掘船舶吃水深度潜力,充分发挥过闸船舶的装载能力,进而有效提高三峡船闸通过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峡枢纽河段的船舶航路、气象水文条件、三峡大坝船闸过闸流量、过三峡船闸的船舶吨位分析等因素进行浅析并形成初步优化后配布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4,(2):22-24,38
针对三峡船闸过闸需求增加和船舶大型化发展对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需求的问题,在相关管理规范基础上结合模型研究,分析三峡船闸门槛水深、船舶航行下沉量及安全富余水深要求,以三峡船闸门槛水深5.125 m、5.5 m和6 m为参考,分别确定该水深期间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为对外发布吃水控制标准提供依据,对过闸船舶配载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建设问题,基于通过能力分析、运量预测、过闸规划船型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和排队论方法分别对枢纽上下游待闸锚地所需泊位数进行分析测算,同时研究分析两坝间待闸锚地容量需求。三峡坝上、葛洲坝坝下锚地需满足96艘船舶待闸,两坝间上下行待闸锚地均需满足28艘船舶待闸。结合三峡枢纽河段锚地设置现状、未来通航交通组织需求,研究提出了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方案,旨在为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提供方案参考,更好满足船舶待闸需求,发挥枢纽航运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掌握枢纽运输需求及船舶过闸需求变化情况,本文分析了2017-2021年度三峡枢纽及葛洲坝枢纽客货运输情况及船舶过闸情况,并结合当前管理态势分析当前三峡枢纽货物运输、船舶过闸及通航调度管理需求。为今后三峡通航调度管理模式优化研究,缓解船舶待闸压力,保障长江沿线货物运输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为例,在介绍三峡河段船舶积压状况的基础上,分析船舶积压估算的相关因素,提出检修期间积压船舶数量估算方法,建立相关模型并选取过闸需求参数和通过能力参数为原始数据,估算验证2012-2014年开展的3次停航检修期间积压船舶数量。结果表明,该估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值接近,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三峡枢纽过闸船舶安检工作任务重,传统登轮检查模式受多因素影响,不利于100%过闸安检工作的实施。本文综合运用信息化系统自动效验和远程电子化人工核验等方式,开展过闸船舶安检项目的远程核验技术应用分析,以"智慧安检"实现高效便捷安检,进而提高过闸安检效率和船舶顺畅过坝体验感。  相似文献   

12.
将三峡过闸船舶的吃水和载货量视作一组离散的数据,对船舶最大吃水、定额吨和实载吨等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分析,提出运用插值方法确定实际过闸船舶的最优吃水。对连续观测的三峡船闸2014年的22 065艘次下行过闸船舶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船闸门槛水深与允许过闸船舶最大吃水的计算模型。运用数理统计对8个区间的变量值进行聚类分布。运用MATLAB中分段线性、边界条件为Latrange和二阶导数的三次样条插值运算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以二阶导数为边界条件的三次样条插值可解决该问题,当允许过闸船舶的吃水控制在3.92~4.38 m时,过闸船舶装载率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柯姜岑  甘露  程超 《水运工程》2013,(1):124-129
三峡水利枢纽船闸设计通行能力与船闸实际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尴尬现实,将三峡船闸入口船舶流特征与道路交通中三线轨道交通模型结合起来,运用船舶过闸调度原理和元胞自动机理论构建了水利枢纽区域过闸组织模型,并对双向船闸和升船机组成的过闸系统进行模拟。研究结论反映了船舶达到规律对船舶流聚集和疏散的影响。最后对仿真结果给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受恶劣天气、汛期大流量、船闸停航检修等因素影响,三峡坝上大量船舶积压,待闸锚地锚位数量严重不足。利用排队论相关理论,建立待闸锚地排队模型,并结合过闸船舶的统计资料对现有锚地规模进行分析评价,可为三峡待闸锚地的建设规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峡船闸为五级连续船闸,相邻闸次运行相互制约,在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出现相邻闸次"等闸"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船闸的通行能力,基于大量运行数据,建立了五级上行船舶过闸仿真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分析相邻闸次船舶数量与"等闸"的关系,研究闸次顺序对过闸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前一闸次船舶数量大于后一闸次时,船舶数量差越小,"等闸"现象时间越短。通过优化闸次顺序,可有效缩短"等闸"现象时长,减小闸次间隔时间,从而提高日运行闸次。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安全保卫工作的有关问题》及“三峡船闸闸室灭火救援预案论证会议”精神.有效维护三峡两坝船闸、水域的消防安全.规范过闸船舶及水上加油站的消防安全行为.国务院要求公安部、交通部研究制定《三峡过闸船舶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长江经济不断发展,过闸船舶积压待闸现象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充分利用三峡船闸闸室面积,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长宽比船型"成组过闸测试。本文通过对大长宽比船型通过三峡船闸时的移泊时间、出闸时间、闸次间隔时间以及过闸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其对通航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2008年8月1日起,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为期近2个月的时间里,为切实加强奥运安保工作,做好过闸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确保三峡、葛州坝等重点部位的安全,对所有拟通过三峡船闸、葛洲坝船闸的船舶在办理离港船舶签证手续前,进行了开航前检查。直昌、三峡海事局采取特别措施,对所有过闸船舶实施了过闸前安全检查。在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之际,作为过闸前现场检查专班成员,  相似文献   

19.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2,34(6):13-15,22
为充分发掘和提高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过闸需求,对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主要指标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船舶编队过闸、客船分流、引导船舶合理大型化及优化船舶过闸组合等应对措施,就船闸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过能力不足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推进船型标准化是提高三峡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定量研究船型标准化程度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效果,在研究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流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仿真方法构建三峡库区船舶过闸仿真模型,模拟不同船型标准化率下三峡船闸的实际通过能力。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情况;船型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时,标准船型对提升船闸运行效率的优势凸显。相比于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船型标准化率的提高对船舶过闸服务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