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实现轿车国产化,对轿车部分耐蚀零件提出了电镀锌镍合金的要求。使用弱酸性锌镍合金镀渡后,能得外观光亮,结合力良好,耐蚀性高的锌镍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锌铁合金镀层的作用、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德国科兹公司碱性490锌铁合金的工艺特点、镀槽设计、镀液配制、镀液维护和镀后处理。应用表明,该工艺深镀能力和均镀能力较好。德国科慈公司提出镀液中锌、铁离子控制的新型模式。碱性490锌铁电镀工艺与其钝化工艺相配合,镀层的耐蚀性完全满足汽车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快速模拟锌镍合金镀层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性能,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曲线以及中性盐雾(NSS)试验研究不同热负荷的温度及时间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镍合金镀层耐热负荷腐蚀性好,镀层腐蚀电阻随着热负荷温度的提高或者热负荷时间的增加而变小,耐蚀性变差;在100℃热负荷温度下保持24 h的镀层电阻最大。  相似文献   

4.
铝轮毂装饰电镀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铝轮毂装饰电镀的经验,并提出了改进装饰电镀的工艺方案,认为优化浸锌层与中间镀层的组合体系,可提高铝轮毂装饰电镀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锌铁合金工艺实践基础上,进行了铁含量分析实验,对镀层外观进行调整,控制镀层耐蚀性影响因素。将锌铁合金理论与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热处理厂实际状况相结合,为合金电镀在现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脉冲电镀Ni—Al2O3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镀液中Al2O3的浓度对镀层中Al2O3质量分数的影响、各工艺参数(包括镀液温度、电流密度、镀液中Al2O3微粒的浓度、电镀时间、占空比)对Ni—Al2O3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用热震法检测了复合镀层的结合力,还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并通过正交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脉冲电镀Ni—Al2O3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8.5A/dm^2、温度50-55℃、镀液中Al2O3微粒浓度为20-30g/L、电镀时间40-50min、占空比20%左右。  相似文献   

7.
ZX—01镍磷合金化学镀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重型汽车典型令中件的特点,研究开发了一种性能优良的镍磷合金度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镀液主要组分及主要工艺参数对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络合剂、缓冲剂和稳定剂进行了对比和筛选,优化最佳配方和工艺。该工艺操作简单,镀层综合性能优良,镀液稳定性好,寿命长,实际应用表明,ZX-01镍磷合金化学镀工艺完全可以用于生产,取代原来的电镀锌、电镀铬工艺。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电镀铅-锡二元合金镀液中温度和浓度的均匀性对镀层成分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加强镀液循环可实现镀层中锡含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镀技术中,对电镀层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电镀层厚度的均匀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影响电镀层厚度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电镀液的性质及电镀规范,二是几何因素(镀槽中阴极和阳极的形状及位置等)的影响。通过改变电镀液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络合物与添加剂,是获得均匀镀层的重要途径。但是,只靠改变电镀液性质来获得均匀镀层,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分散能力较低的电镀液中,几何因素的影响非常突出,电镀工作者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创造的象形阳极法和保护阴极  相似文献   

10.
锌镍合金镀层分析及现场故障的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试验选用了方便、快捷的分光光度法进行锌镍合金镀层成分的化学分析,试验证明这种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生产中的常见故障就是镀层中含镍量的频繁变化引起的。采用分光光度法制作的标准样权可迅速发现并处理生产中的故障,保证了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常规电镀前处理工艺无法清除轴瓦毛坯中的油污,在中温电镀液中油污受热外溢,吸附于表面造成镀层孔洞。通过加强前处理、净化镀液、降低工作温度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种可取代电镀铬和化学镀镍的新型镀层,在美国的FIDELITY化学公司被研制发展并已应用到黑色金属及铜,锌,铝和镁等有色金属基体的零件上。本文对此新型镀层做系统介绍,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预磷化处理对电镀纯锌钢板成形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预磷化处理对电镀锌钢板摩擦因数、可成形范围和镀层损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压生产前在电镀锌钢板表面附加预磷化膜将降低变形过程的摩擦因数,拓宽其可成形范围;由于表面显微硬度较低,电镀锌和预磷化电镀锌镀层比合金化镀层更易随基板变形,表面裂纹出现较晚且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提升电镀件的耐腐蚀性能,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电镀液配方体系。利用相同的工艺,不同的电镀液体系制备同种类型零件,分别从镀层厚度、电位差、微孔数、活性点数、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多角度展开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微孔镍体系在提升电镀件耐腐蚀性方面表现优异,同时阐明其防腐机理,为开发新的电镀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吕钊钦 《汽车运输》1999,25(8):41-43
介绍了气缸套网状多孔性镀铬无槽电镀工艺规范,镀层厚度,阳极刻蚀和镀液温度的精密控制,网状多孔性镀铬层具有较高的耐磨性,提高缸套使用寿命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从镀层结构、焊接性能、胶接性能、涂装性能、耐蚀性能方面对汽车底盘用热轧锌铝镁镀层钢板进行了介绍,并与酸洗板和纯锌镀层钢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热轧锌铝镁镀层钢板具有良好的点焊、弧焊、胶接和涂装性能,与纯锌镀层钢板相当。热轧锌铝镁镀层钢板平面耐蚀、膜下耐蚀性、焊点耐蚀性均明显优于酸洗板和纯锌镀层钢板,可大幅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甲烷磺酸盐电镀锡—铅合金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甲烷磺酸盐Sn、Pb和Sn-Pb合金电镀溶液的组成和经可以取代的氟硼酸盐等镀液,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并适用于汽车和摩托车零部件的耐蚀性和可焊性镀层。  相似文献   

18.
从防护性镀层、装饰性镀层、电镀基材的变革发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汽车电镀技术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了ELVD(欧洲有关报废汽车指令性规定)和IMDS(国际汽车材料数据系统)对未来汽车电镀技术发展的影响,对中国汽车电镀技术的发展亦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减振器连杆表面电镀硬铬层的耐腐蚀性能及使用寿命,研究了电镀前弱腐蚀对镀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弱腐蚀溶液浓度、电流密度和通电时间对镀层耐腐蚀性能均有影响,采用适当的弱腐蚀工艺可提高硬铬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0.
防护性电镀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镀锌技术在近20年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保护能力远不能满足汽车行业日趋严格的要求,因而锌合金电镀技术在90年代将会被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将锌与锌合金的镀层性能进行了对比,对锌合金电镜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还介绍了达克乐技术和锌铬膜技术,二将在汽车生产中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