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全国范围内所有车型(低速汽车,即农用汽车除外)均已执行国Ⅲ排放标准,不久将实施国Ⅳ排放标准。这就意味着所有的车用柴油发动机均须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从现在国际国内市场和未来柴油机排放升级需要看,车用柴油机采用的电控燃油喷射技术主要有三种:电控单体泵系统、电控泵喷嘴系统和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相似文献   

2.
作为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博世公司在基于电子管理系统的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领域,开发出了蓄压式燃油喷射系统,或称为共轨系统(CRS)。与其它喷射系统相比,共轨系统把产生压力的过程与燃油喷射过程相分离,“轨”被作为了高压蓄压器,其内部始终保持最佳燃油压力以适应发动机的具体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苏联yT-20型柴油机的结构特点与装在这种柴油机上的燃油喷射系统在设计上特殊考虑,对yT-20型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做了一些结构分析介绍。并将其与12150L型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做了比较。 从比较中可以看到,步兵战车用yT-20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在喷油泵出油阀、调速器花十字盘、离心—液压复合式供油提前器的结构上都较12150L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相应部件有很大的创新发展。这些都是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很值得探讨的设计观点。  相似文献   

4.
使汽油发动机像柴油发动机般高效地工作,并且使柴油发动机像汽油发动机般清洁地工作始终是博世这家知名的汽车技术供应商的奋斗目标。在缸内直喷这种来自于柴油发动机的技术不断走入汽油发动机的同时,柴油发动机也没有停下改良革新的脚步。博世公司研发的柴油发动机燃油共轨系统就是实现柴油发动机精准喷射控制和清洁排放的杰出代表,也是目前清洁柴油机上不可缺少的燃料供给系统。  相似文献   

5.
国外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车用柴油机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必要性,从位置控制系统和时间控制系统两方面,介绍了国外电控柴油机喷射机构的典型结构;从实现多种控制功能,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和提高自动控制水平方面,分析了国外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预喷与后喷参数对柴油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预喷射与后喷射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影响,通过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不同的预喷与后喷参数下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柴油机进行燃油预喷射可有效抑制尾气中NOx的产生,但烟度值有所升高;加入燃油后喷射后,NOx与烟度值均呈现减小趋势;随着近后喷射燃油喷射量的增加,尾气中烟度值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NOx排放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YN33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的最优排放点,在该排放点,尾气中各种有害物质排放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燃料喷射率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喷射率分布是降低直喷式柴油机有害物排放的重要因素。文中通过试验研究。阐述引燃喷射和喷射率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说明抑制初期燃油喷射率和提高后期燃油喷射率是降低NOx及烟尘排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燃烧模式柴油机在CI-HCCI燃烧模式切换过程平均指示压力(pi )较大波动的问题,开展了改善CI-HCCI燃烧模式切换过程 pi平顺性的试验研究。试验通过单段喷射和两段喷射两种燃油补偿方式对过渡循环进行燃油补偿,研究不同燃油补偿系数对改善切换过程 pi平顺性的影响,确定两种燃油补偿模式下的最优燃油补偿系数,并对两种燃油补偿模式下的最优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段喷射和两段喷射燃油补偿方式的最优燃油补偿系数相近,两段喷射燃油补偿模式对切换过程 pi平顺性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单段喷射燃油补偿模式,当燃油补偿系数均为1.05时,两段喷射燃油补偿模式 pi循环变动率为3.1%,较直接切换和单段喷射燃油补偿模式分别降低了约70%和46%。  相似文献   

9.
进气道喷射过氧化氢对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过氧化氢(H2O2)参与柴油机燃烧的过程,对降低柴油机排放的机理及H2O2的化学及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H2O2影响内燃机燃烧过程的机理模型。在单缸直喷柴油机上采用单点电喷技术向进气道内喷射H2O2,对降低柴油机排放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气道内喷射H2O2可显著改善发动机的燃烧,可以同时降低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且烟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机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为满足柴油机的多用途需求,必须开发出高性能的燃油喷射系统。以柱塞式燃油喷射装置和共轨燃油喷射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为着眼点,介绍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的技术发展动向,并以电磁阀式喷油器为例,阐述了材料技术的发展为先进的共轨喷油系统实现高压喷射与多次喷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予测柴油机和火花点火层状进气发动机中液体燃油雾注蒸发过程的理论模型提出来了:假定喷射的液体燃油以一定的延迟时间崩裂成小液滴,延迟时间是通过对高温、高压隋性气体中喷射燃油吸热过程的仔细试验而决定的。这些小油滴的蒸发,吸热和运动与雾注内气体状况变化,一起用油滴与气体间热和质量平衡组成的方程组作了计算。 用这个模型对周围气体条件,燃油性质和雾注特性参数对蒸发的影响作了研究。对直接喷射柴油机内燃烧速率计算的预测结果的应用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喷油嘴是柴油机最重要的工作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故研究喷嘴内柴油的喷射特性以及燃油的喷雾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喷油嘴内部空间非常狭小,却有很高的燃油流动速度和喷射压力,要对其进行试验有非常大的难度。文章通过Gambit软件进行喷油嘴几何建模,然后进行合理的网格划分,最后将几何模型导入Fluent软件。通过改变喷射压力,来模拟喷孔内的燃油流动速度、压力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喷射压力,使喷孔内部燃油的流速增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合式进排气系统燃油喷射混合新技术,对均质压燃(HCCI)柴油机的均质混合气制备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了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和空气—燃油雾化混合的数学模型,对HCCI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特点与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计算,并对复合式进排气系统内柴油喷雾蒸发和混合气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数值研究表明,提出的复合进排气系统燃油喷射混合气制备技术能有效形成较均匀的预混合气,对进一步开发HCCI柴油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依维柯索菲姆8140,43S电控共轨柴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特征,以及它与南京依维柯都灵V汽车匹配所涉及的外围系统设计、汽车专项试验、E-CU在线编程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原理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机的心脏。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使柴油机的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工作噪声进一步降低,大大提高了柴油机的使用性能。本文将对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特性,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电控PPVI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的单缸性能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左承基 《车用发动机》1998,(2):32-35,41
简述了电控泵—管—阀—嘴(PPVI)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单缸性能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单缸性能试验和燃烧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喷油器端的油管压力波形理想,下降迅速。缸内燃烧前期比较柔和而中后期十分迅速,最大压力升高率较低,燃烧持续期较短。  相似文献   

17.
钱大 《汽车与配件》2003,(32):30-31
三、燃油喷射特征及其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燃烧的燃油具有较低的挥发性(高的沸点),所以,空气/燃油混合气的生成过程不仅发生在喷射时刻和燃烧起点之间的一段时间内,而且也发生在实际的燃烧过程中。结果是混合气的均质度较差。柴油机通常以过量的空气运行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EQB231—20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开发过程及结果,包括系统参数估算、喷油泵、喷油器、高压油管、调速器、输油泵及其他性能件的选型,并进行了喷油过程仿真计算、系统测试与分析及发动机匹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EQB231—20柴油机用燃油喷射系统的开发过程及结果,包括系统参数估算、喷油泵、喷油器、高压油管、调速器、输油泵及其他性能件的选型,并进行了喷油过程仿真计算、系统测试与分析及发动机匹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现代柴油机对燃油喷射系统的要求,分析各种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特点,指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