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实测密度是沥青路面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指标,其测定方法一直在道路工作者中存在争议。剖析了表干法和钻件蜡封法的试验方法及原理,之后针对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SAC矿料级配进行了大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钻件蜡封法比表干法更准确。对于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钻件蜡封法的测试结果比表干法的大,且随着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增加,两种结果的差异性就越大。对于最大公称粒径<25mm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用表干法测定试件毛体积密度已能满足精度要求;对于最大公称粒径≥25mm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表干法毛体积密度测试结果应采用修正公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基于局部加载设计了一种评价不含胶结料的沥青混合料骨架强度的试验方法,并研究了混合料类型、岩性、最大公称粒径对骨架强度的影响。通过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确定贯入阻力试验的压头直径和贯入速率。压头直径为50mm及贯入速率为2.25mm/min时,具有最优的评价效果。对PAC-13,AC-13,Sup-20及Sup-25进行了贯入阻力试验,采用骨架破坏时的最大贯入压力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骨架强度,试验结果表明:PAC-13的骨架强度大于AC-13,Sup-25骨架强度大于Sup-20,玄武岩的骨架强度大于石灰岩。含有较多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大和集料强度高的混合料具有更高的骨架强度,贯入阻力试验可真实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骨架强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封口膜密封法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通过与常用空隙率试验方法对比,分析表干法、蜡封法、水中重法以及封口膜密封法的优缺点。封口膜密封法操作简单、对试验设备要求低,可以方便地测出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空隙率。试验结果表明:开口空隙体积对试件空隙率影响较大,封口膜密封法得到的空隙率比蜡封法大,数据的变异性比蜡封法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情况和工程需要,提出了一种骨架嵌挤型粗粒式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HMAC25)配合比设计方法.选择针入度为30 (0.1 mm)左右的AH-30低标号硬质沥青作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胶结材料,选择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小于26.5 mm的石料,采用了基于最紧密状态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确定混合料的油石比...  相似文献   

5.
集料与沥青混合料密度不同测定法的研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集料与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正确与否,对技术指标的分析结果有重大影响。本文认为,在理论密度计算中,对吸水率大的集料应采取沥青浸渍密度,对一般集料采用视密度和毛体积密度的平均值。对沥青混合料密度,都指毛体积密度,一般用表干法。当表干法测定有困难时,可用蜡封法。对有大孔隙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可用改进蜡封法。对此,文中作了全面分析和示例。  相似文献   

6.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降噪性能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制并开发沥青混合料吸声降噪性能室内测试的仪器,采用单传声器法对不同空隙率以及相同空隙率下不同最大公称粒径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吸声系数的测试,并对试验路段的降噪效果进行现场测试。分析空隙率、最大公称粒径对沥青混合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发现空隙率尤其是有效空隙率是影响沥青混合料吸声系数的关键因素;最大公称粒径4 75mm级配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吸声效果明显。结果表明,提高空隙率,采用较小最大公称粒径级配的方案都能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吸声降噪能力。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单轴贯入试验这种全新的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评价方法,研究沥青混合料公称粒径大小对于该试验的影响.通过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在不同试件尺寸及压头尺寸下的贯人试验,得到抗剪强度变异性规律.同时结合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得到与公称粒径大小相匹配的贯入试验参数.研究表明:对于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大于或等于20 mm时.采用0150×100 mm试件和042 mm压头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端部效应对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采用单轴压缩试验测试了不同端面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评价了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类型、级配和最大公称粒径等变量受到端部效应的不同影响;通过数字图像技术观察不同端面状态下试件的变形差异,进而使用电测局部应变的方法测试试件不同位置的横、纵向应变变化,提出回弹应变比的概念,分析了试件在不同端面状态下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减小端部约束后不同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模量值均有所降低,但受材料骨架结构和刚度的影响降幅有所不同;试件在减小端面约束后横向变形明显增加,试件破坏由鼓形变为柱形;回弹应变比明显增大,数值存在大于0.5的情况,区别于泊松比的概念。鉴于端部效应对于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影响的差异性,推荐在单轴压缩试验中采用蜡封法减小端部约束后再进行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和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9.
张俊丽  王端宜 《公路》2006,(7):136-140
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层厚与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比例是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认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004版中对这一比例值的修改较之94版的规定更为合理,但对于近年来流行的嵌挤密实型等粗级配,这一比例的确定还需更多的考虑与工程实践。结合数值计算结果,研究提出了各类级配层厚与最大公称粒径比例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超薄排水沥青路面的设计与应用,采用渗透性试验、摆式摩擦系数试验、动态摩擦系数试验、声波吸收系数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最大公称粒径4.75 mm和13.2 mm的2种开级配型式与2种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组合而成的4种大空隙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进行试验评价。试验结果显示,最大公称粒径4.75 mm级配形式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透水性能、摩擦性能及抗松散能力比最大公称粒径13 mm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略优,具有很好的排水降噪功能。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小粒径大空隙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整体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粗级配沥青混合料骨架结构的细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数值模拟方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从细观角度探讨了粗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骨架特征。从混合料的矿料组成看,根据不同粒径粗集料的组成百分比的变化,粗集料既可能是构成混合料的骨架单元,也可能起充填骨架间空隙的作用。以1/2最大公称尺寸作为粗集料偏粗及偏细骨料的分界尺寸,则当粒径小于分界尺寸的集料含量增加时,偏细的粗集料起充填作用的可能性随之增大,即细集料含量会影响混合料细观结构的传力特征;当细集料充填量足够大时,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将具有与粗集料类似的结构特征,从而导致混合料由密实骨架结构向悬浮密实结构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路面不同层位处的沥青混合料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选取了最大公称粒径分别为13 mm和25 mm 2种混合料来进行对比性分析;在试验手段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基于正交试验方法,采用室内车辙碾压成型和钻心取样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整块车辙板试件的空隙率和钻心芯样的空隙率,综合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关键筛孔和显著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对于任一种混合料,针对不同指标的显著影响因素存在较大的不同,而对于给定的混合料的同一个指标,显著影响因素也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异可为混合料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大孔隙沥青碎石混合料毛体积密度的测定方法,指出了蜡封法和体积法的不足,对蜡封法作了改进,并通过试验研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蜡封法计算的孔隙率平均值为5.45%,基本不透水的,而体积法计算的孔隙率平均值为29.54%,孔隙率对水几乎无阻力,蜡封法和体积法对于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密度测定均不适宜,而用改进的蜡封法测定的试件孔隙率平均值为11.32%,孔隙率变异系数最小,比较稳定,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改进的蜡封法能够阻止蜡液进入试件内部孔隙,因而测定的试件体积比蜡封法和体积法准确,且理论上也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要求,提出了对骨架密实型结构的理解和认识,结合试验测试数据对骨架密实型结构级配设计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以4.75mm为关键性筛孔时,4.75mm以下体积之和介于40%~45%之间;当以2.36mm为关键性筛孔时,2.36mm以下体积之和介于38%~43%。并且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骨架密实型结构级配设计计算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级配参数对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贝雷法提出的级配参数进行了分析,设计试验方案,选用单轴贯人试验测试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结果分析发现,级配参数CA比和最大公称粒径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有显著影响,对考虑抗剪性能的级配优化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马歇尔方法设计骨架密实结构的小粒径沥青混合料。基于室内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摩擦因数试验、构造深度试验、渗水系数试验,评价3种小粒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抗滑性能和透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骨架密实结构的小粒径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滑性能,且密实不透水。采用软化点大于75℃,PG高温分级大于76的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大于4 000次/mm。抗滑性能和透水性能与级配组成有关,与沥青关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粗集料级配马歇尔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属于骨架 -密实结构 ,通过试验分析证明该结构比悬浮 -密实型空间结构具有更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用作路面面层 ,可承担大交通量、重轴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抗车辙的骨架密实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在粗集料级配设计时,筛除4.75mm粒径以下的细集料,以干捣实密度值为粗设计指标;采用SAC方法进行细集料的设计,得到的细集料级配较为密实。在骨架级配设计时,沥青混合料的标称粒径与0.75 mm筛孔通过率数值密切相关,0.075 mm的筛孔的通过率是会变化的,能够根据标称粒径的减小而从一定的程度上有增大的情况,从以往的施工得到的经验,在标称的粒径为25 mm的时候,0.075 mm筛孔通过率在4.5%~5.5%的范围内较为合适;在标称粒径为13 mm时,0.075 mm筛孔通过率在6.5%~8.5%的范围内较为合适。在进行抗车撤骨架密实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以标称粒径为13 mm的骨架级配设计为例,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本例设计指标空隙率为4%,毛密度值为2.444 g/cm~3,油石比为4.46%。最后对沥青混合料在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护等阶段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对路面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直接针对混合料中集料的分布状态,将各档集料对X轴、Y轴的静矩作为离析评价指标,选择了工程中常见的6种典型级配,定量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级配中最大公称粒径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明显增强;对于最大公称粒径相同的级配,SMA级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彭波  原万杰  陈忠达 《公路》2005,(4):148-151
利用不同方法测出的沥青混合料密度与实际密度相比,误差明显偏大,引起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丧失可信度。采用表干法、水中重法和蜡封法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测试,以数理统计方法为理论计算依据,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综合考虑空隙率和吸水率与密度的相关性,确定与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相适应的密度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对同一种沥青混合料,不同密度试验方法实测结果差别较大,对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以空隙率确定沥青混合料不同密度测定方法,为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