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汝军 《中国水运》2006,6(11):13-14
通过对世界造船业的形势及我国造船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船舶配套设备落后是我国目前造船工业发展瓶颈的结论:分析了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的形势;确认中国企业应该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为中国造船业及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并给出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
全球造船业市场的持续红火让中国造船企业家摩拳擦掌按耐不住,奋力超越日本、韩国的态势此起彼伏。造船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2015年成为世界造船翘楚对中国不再是梦想。中国造船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通往问鼎世界造船强国的征途虽然一片光明,但也将面临重重挑战,尤以船舶配套业滞后为突出。因此,振兴中国造船业还需经历坎坷艰辛,仍要依赖造船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对造船业影响在2008年开始体现,预计08-09年,全球造船业新船订单同比将分别下滑超过40%,船价将进入调整期。但对于我国的造船龙头企业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而言,由于良好的财务状况、充裕的手持现金,影响则相对较小。从长远看,船舶调整振兴规划将启动我国造船业的新一轮洗牌,未来几年我国船舶制造业将在企业实力、技术水平、产品品种上谋求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船检》2011,(10):I0017-I0017
随着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船舶焊接质量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由于焊缝质量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目前船舶快速建造过程中,焊缝质量的检验尤为重要.需要在保证焊缝缺陷的检测效率和检出率方面特别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造船     
《中国船检》2006,(9):61-63
上半年韩国造船量大幅增长;高端船舶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越南发行国际债券支持造船业;三星重工巨资下注中国造船业;中国造船业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机电设备》2006,23(5):I0001-I0001
配套业成为对外合作重要领域 强大的船舶工业必须需要一个同样强大的船舶配套业作为支撑。据国内最新调查,目前我国三大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为46%,如将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包括在内,配套本土化水平更低。船舶配套业未能实现与造船业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造船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未来五年,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业将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徐华 《中国船检》2012,(3):21-21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义内产能过剩的双重打击.2012年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将会非常艰难。通过这次危机.中国造船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了.因此中国造船业必须进行兼并重组和产业转型,并向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节能船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远洋航务》2016,(12):46-47
2014年中国发布了首份体现政府支持导向的造船业“白名单”,囊括了71家中国船厂。2015年全年,“白名单”船厂共交付了1,100万修正总吨的船舶,占同期中国船厂交船总量的90%。然而其中有一些已陷入经营困难。如今针对这份“白名单”的定期审核标准已经发布,旨在帮助解决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2014年中国发布了首份体现政府支持导向的造船业“白名单”,囊括了71家中国船厂。2015年全年,“白名单”船厂共交付了1,100万修正总吨的船舶,占同期中国船厂交船总量的90%。然而其中有一些已陷入经营困难。如今针对这份“白名单”的定期审核标准已经发布,旨在帮助解决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1964年创刊致今的40多年里,《机电设备》杂志和中国大多数的科技期刊一样仅仅担负着学术交流的功能,并且和同时期的中国造船业一样,始终默默耕耘,缓缓前行。随着中国造船业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几乎所有的中国造船人在欣喜的同时都发现船舶设备业已成为阻碍中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正是在此现状下,2006年初,作为国内船舶设备业的唯一核心媒体,《机电设备》杂志决定改版,并正式推出船舶版。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艰苦的努力,短短一年,《机电设备》船舶版获得了业界的首肯,成为中国造船业不可忽视的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10.
刘斌 《中国水运》2005,(3):38-39
我国船舶出口和航运公司进口船比例都占总量的80%。中国要想成为世界造船业强国,必须在船舶投融资改策上作出一定调整。  相似文献   

11.
崔燕 《中国船检》2012,(3):70-71
前段时间,万邦船舶服务公司就船舶设计、船舶融资、船舶设备配件选择和船舶监造等问题,分别向亚洲区内有实力的25家船公司与船东,对中国造船业的现状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回16份问卷反馈,占总数的64%,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外船东对中国船厂的看法。结果显示,国内很多一线船厂在质量、价格与服务三项基本内容的评分上均处于偏低水平。那么,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结构分析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陶永宏  冯俊文 《中国造船》2006,47(3):116-124
通过对中国造船业的区域分布分析,显示中国造船业相对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通过对长三角造船产量的具体城市分布统计,表明长三角造船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南通和泰州三个城市,具有明显的城市集聚现象;通过对长三角造船业产业集中度、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的计算,以及洛伦茨曲线的绘制,证明长三角造船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同时,分析了船舶产业集群的结构及其层次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运》2006,29(2):9
据英国克拉克森日前公布全球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字,中国造船业近年发展迅速,2005年接获船舶订单达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已成功超越日本,晋身全球第二大造船国。目前全球最大造船国的前四排名顺列为韩国、欧盟、中国和日本。韩国造船厂在2005年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1450万修正吨,远超过名列第二的欧盟所接获的850万修正吨,而中国造船厂亦接获700万修正吨的船舶订单,轻胜日本的620万修正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船检》2007,(12):93-9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世界船舶制造业日渐向中国转移,中国造船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15.
信息     
《船舶工程》2006,28(2)
“十一五”中国造船业面临新挑战“十一五”期间,由于航运业增长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逐步进入黄金期,中国造船业将拥有更大发展空间。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造船业在发展中也继续面临一些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船舶配套滞后。国内目前六成船舶配套设备依赖进口,成  相似文献   

16.
李仁鑫 《世界海运》2009,32(4):37-38
我国的造船业曾经是以国有大企业为主,中国船舶重工、中国船舶工业两大集团占据了全国2/3以上的产量。然而近年来,在中国船舶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船舶知名度的征程中,民营造船企业已跻身前列。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丹麦海事集团由35家丹麦先进的船舶设备供应商组成,是一个为中国造船业提供技术、设备和服务的网络平台,与丹麦海事业联系密切。 二十多年来,丹麦海事业为中国造船业所做的贡献已获得国内客户称赞,通过与丹麦海事集团和丹麦出口协会的合作,知名度影响力与日俱增。新成立的丹麦出口协会上海代表处为中国丹麦海事集团的秘书处,也将为中国造船业提供国际化技术、设备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文孜 《珠江水运》2014,(20):36-37
经历6年萧条之后,全球造船业的景气度是否回暖?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新签订单共计7216500载重吨,环比上升98.29%。萎靡了近5年的中国造船业近期也频现回暖迹象。中国船舶10月中旬发布三季报,报告期内净利润增逾9倍;进入9月以来,上海外高桥造船、中国远洋等频频接获大型集装箱船订单;而以液化天然气(LNG)为主要动力的船舶则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沿海及内河水网地区的滩涂造船业迅猛发展.成为各地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低质量船舶的泛滥却如附生在造船业身上的一个“毒瘤”,成为航运经济发展主旋律中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低质量船舶现象警醒我们,航运业和造船业受健康安全发展.整治低质量船舶刻不容缓。 记青日前随全国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督察组深入安徽、江苏水网地区及浙江、福建沿海,以滩涂造船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低质量船舶治理活动产生的效果以及滩涂造业面临的发展机遇等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运》2009,32(4):20-23
国际标准框架下的中国船舶 适航于全球任何一个海区、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的远洋船舶已遍布全球四大洋,中国船舶工业已进入世界造船业的第一方阵,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船舶工业始终不渝地坚持采用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