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货车列检“人机分工”作业方式的推行,传统的货车列检劳动组织已不能满足作业方式转变的需要.探索改革货车列检劳动组织、全面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车辆检修质量、促进减员增效、更好地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等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车统-14记录的列检作业场技检作业相关信息,调取了10天内全路列检作业场相关数据,并对"中转"和"到达"列检作业,根据首尾车号和时间,匹配出前次列检作业信息;利用货车运行里程统计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货车运行轨迹等信息,统计每次列检作业距前次列检作业车辆运行里程,文中一共得到10天内全路列检作业场81 204条列检作业距前次列检运行里程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按列检编码和列检所分类进行统计分析。还提出列检生产布局调整的原则:优先调整距前次列检作业平均距离短,且列检作业数量少的列检作业场。依照特等列检作业场、一级列检作业场、二级列检作业场重要性不同,提出不同的优化原则,得到列检作业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郑州铁路局嘉峰货车列检作业场技检作业方式调整为"人机分工"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估,阐述了列检安装货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TFDS)给货车列检作业方式带来的机遇和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货车列检作业工作效率低、检车员劳动强度大的缺点,设计开发铁路货车列检作业手持机系统。货车列检手持机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方式,前台采用Java开发,后台采用Oracle,现场采用有线和无线局域网相结合的方式,实现5T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列检HMIS服务器及列检手持机的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5.
根据铁路货车列检工作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列检各种信息化系统和智能监控装备的运用现状,提出了构建列检技术作业综合管理平台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货车列检作业计算机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功 《铁道车辆》2000,38(5):32-34
介绍了由工业控制计算机、PLC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和无线遥控设备以集中和分布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构成的货车列检作业计算机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对其软硬件设计和应用前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关于调整货车列检作业布局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国安 《铁道车辆》2002,40(11):34-35
根据货物列车重载、提速的需要,提出了关于调整货车列检作业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铁路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铁道部以运装货车〔2003〕418号文出台《关于优化铁路货车列检布局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优化列检布局的基本含义、原则、标准、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制定了京哈、京沪、京九、京广、浙赣、陇海6大干线列检布局优化方案和跨越式发展条件下货车列检所建设  相似文献   

9.
郭志洪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2):63+67-63,67
随着运输方式和列检所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整,货车车辆检修体制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秦线的运输存在重载、长交路、大密度、高速度等特点,由于列检作业方式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运用管理与维护存在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LDT-Ⅱ型列检作业安全监控系统是用于车辆段货车列检所的安全监控系统,其作用是保障车辆段列检所检车人员的人身安全,减轻列检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列检作业质量。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控制线路采用道岔控制原理,转辙机控制采用JWJXC-H125/0.44加强型继电器,实现作业人员自控、互控,以及人机联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铁路货车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大秦线重载、提速、长交路运输格局的形成,给传统的列检作业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货车运用安全保障能力与运输安全需要的矛盾、列检作业布局与运输效率需要的矛盾、列检作业方式与货车装备现代化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系统地研究重载运输条件下货车运用安全与监控工作,全面构建大秦线重载运输货车运用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铁路运输及货车运用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铁车辆列检作业以人工为主、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结合地铁车辆列检作业的特点和智慧运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列检机器人的地铁车辆维修策略,构建了人机联控的列检作业流程,为列检作业由"人检人修"向"机检人修"提供了技术路线,解决了列检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经验依赖性强等问题,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可为列检作业修程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货车运用管理信息系统是货车运用技术作业、故障处置、技术交接、质量分析等工作的信息化记录载体,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与集成技术,对列检技术作业相关系统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数据集成、综合应用,打破货车运用作业管理的专业壁垒,发挥多系统数据集成的综合效益;规范列检作业流程,对列检作业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控和规范化管理;按需...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列检所对货车的检修质量和效率,研制了列检作业智能检查系统,用于试风作业数据采集和全面检查作业数据采集。从硬件组成与功能、软件组成与功能2个方面,详细介绍该系统的结构及原理。指出该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李丙  武志华 《铁道车辆》2001,39(11):30-31
对我国铁路货车日常维修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列检所布局调整及主要列检所和区段列检所作业范围的改革提出了设想,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第五次提速后货车列检存在的问题,对列检作业管理提出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货车列检工作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的列检作业方式仍停留在人工摸、看、敲的水平,列检设备自动化程度也普遍较低,已不能适应铁路大提速的要求。我段于1997年开发“列检‘三大件’集中管理系统”,目前已应用在京九线阜阳枢纽列检所,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铁路货车列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特点等进行了介绍,对该系统的推广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雷  孙蕾 《中国铁路》2006,(10):20-23
增大列检作业间距,延长列检安全保障区段,是提高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西欧各国列检作业大多采用站检和“周”检方式,美国等国家列检作业是以终到检查为主。我国铁路列检作业间距设置从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现已明确提出了列检作业间距设置标准。针对影响我国铁路列检作业间距设置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延长列检作业间距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设想是:根据检查对象的分类,调整作业组织结构和检查范围;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车辆进行动态监控;研究和探索长大且固定编组的循环车组和青藏铁路1000km以上的列检作业间距设置模式;开展铁路车辆配件的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ICH卡在列检作业和管理中应用的技术前提。在“LAK-1型型检作业安全监控中,IC卡用于职工身份标志和考勤,列检作业进程控制和作业数据管理,实现了列检的安全,规范作业控制和列检数据的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