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符家英  叶跃飞  曾滟 《水运工程》2021,(10):125-130
防波堤尺寸及口门布置方向对港内各处波高分布、港池泊稳效果及港池淤积情况都有较大的影响,防波堤及口门的合理布置是渔港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针对工程实例的波浪及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研究成果,从港内掩护效果、操船安全性、港内泊稳情况等角度对海南某一级渔港防波堤总平面布置、尤其是口门布置方案进行比对分析与优化设计,为渔港防波堤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中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手段,依据青岛造船基地工程平面布置情况,针对S—SW向波浪作用,工程港区掩护较差问题,对其防波堤工程进行10个平面布置方案的研究。给出了港池及各个泊位处的波高分布,对比分析防波堤布置形式的防浪效果,提出了掩护较好的平面布置方案。为优化总平面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环抱式防波堤突出于海岸,其口门航道横流可能影响船舶进出。针对徐圩港区环抱式防波堤口门不同布置方案,运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各方案的航道横流。研究结果表明:涨潮期间的航道最大横流大于落潮,涨潮横流起控制作用;各方案最大横流均出现在口门(或堤头)附近水域,出现时刻在高潮位前后;最大横流与口门宽度、口门布置形式有关;口门设置双导堤后,最大横流位置外移至堤头附近水域,向口门逐渐减小,这对口门附近水域船舶的航行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防波堤口门宽度对口门内港池各处波高分布、码头面的越浪量、码头的作业天数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统筹考虑南作业区和中作业区已有、在建和规划项目,以使西防波堤的建设能更好地改善南作业区内各泊位的作业条件,同时确定较为合理的口门宽度确保操船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张宏  高涛  马杰  周鹏  周志博 《水运工程》2019,(2):107-111
日照港岚山港区北作业区规划新增LNG码头,针对其配套航道及防波堤工程平面布置问题,提出3个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推算不同方案下港池、航道,尤其是口门处的测点流速。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后,港池内各点在防波堤掩护下流速有所降低;受防波堤挑流作用的影响,口门位置处横流流速达到最大;以方案2流速相对较小,且流速大于某一值的持续时间较短。在方案2基础上进行优化,将一段防波堤调整为导流堤,由于导流堤上方可通过一部分水体,堤头附近航道横流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6.
开展葫芦岛港绥中港区波浪整体模型试验并运用改进的Boussinesq方程模拟了不同平面布置方案港内波高情况,探讨了防波堤结构形式、口门方向、口门宽度、航道和港池边界结构对港内波高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上述影响因素出发,合理地选取港口平面布置形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港内波高,为港口总平面规划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探讨了物模与数模的局限性,给出了结合两者研究港口规划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工程码头位于曹妃甸港二港池东岸线近防波堤口门处,对于偏西向入射波浪,防波堤对码头前沿波浪几乎没有起到折减的作用。为此拟通过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对码头前沿波高分布及码头上水情况进行分析,为合理确定码头面高程、验证码头泊稳条件以及码头结构型式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宏  梁文文  高涛  任冰 《水运工程》2018,(12):88-92
针对烟台港芝罘湾港区现有北防波堤侵占三突堤南侧岸线问题,提出3个改建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推算不同方案下港池内测点波高。计算结果表明,拆除现有防波堤后,即使规划三突堤建成,因缺少原北防波堤的掩护,对ENE和E向入射的波浪,整个港池码头前沿的波高明显增大;新建防波堤对港内水域有较好的掩护作用,港内测点波高分布情况总体上好于港区现状,其中以新建突堤式防波堤方案掩护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
环抱式单口门港池水体交换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沿海港口的环抱式单口门港池可起到防浪和减少泥沙回淤的作用,但此种港池布置对于港区内外水体交换是不利的.在港池1:2门朝向正对波浪情况下,港池水体随涨潮流增加、落潮流减小而出现港池内水位涌高,导致港池内外水体交换量减小、港池水环境容量下降.以浙江台州温岭港为例,在单纯潮流及波流共同作用两种水情下,通过模拟规划方案下港池内外水质点运动轨迹变化及计算口门通过潮量的变化来探讨该类型港池对污染物输移及水体交换方面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仙人岛港区风、浪、流等气象水文资料和数学模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营口港总体规划确定的仙人岛港区建设规模,通过对防波堤口门位置、方位等的多方案比较,并结合防波堤口门横流较大的情况,采用增加口门段航道有效宽度、在口门外增加导流潜堤等方式,对防波堤口门布置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并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新型透空板式防波堤消浪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增大双层板式防波堤的波能耗散和防波堤结构的稳定,提出了的一种新型桩基双层板式防波堤,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该防波堤结构(模型 c)与另两种结构型式的防波堤(模型 a、b)在不同的波浪参数下透射系数、反射系数的变化关系,探讨了新型桩基双层板式防波堤(模型 c)透射系数、反射系数随相对波高、相对水深及相对淹没深度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其波能损耗情况。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对于长周期波,模型 c 比其他两种型式的防波堤消波效果好;当水深与模型顶平齐时新结构(模型 c)对波能的消耗大于淹没和出水两种情况,说明防波堤高程与水位平齐时其消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维动压模型NHWAVE模拟了不越浪斜坡堤的透浪试验,并使用物理模型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厄塞尔指数和波陡研究波浪非线性对斜坡堤透浪特性的影响,并采用相对长度(相对堤宽B/L)而不是绝对长度(B)来表示静水面处的堤身宽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新的透浪系数K L,同时讨论了堤后透浪系数与波浪非线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波浪非线性对透浪系数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斜坡堤透浪系数的经验公式,为防波堤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浮式消波结构,采用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规则波作用下框架式消波堤的消浪效果进行研究,得出透射系数与浮堤相对宽度、管道排数以及管道公称外径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宽度是消波堤消浪性能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管道排数与管道公称外径也有明显影响,综合考虑用料等因素,建议选用模型3 (6排、公称外径为40 mm)的消波堤形式。  相似文献   

14.
波浪是渔港建设中最重要的水动力因素,由于外海风浪作用强烈,影响港内渔船泊稳,需修建防波堤挡潮抗浪。从波浪角度研究防波堤平面布置,首先分析了舟山市六横岛小郭巨渔港工程的建设条件,确定防浪掩护控制标准,并提出防波堤直线形、折线形布置的8个平面布置方案。以满足渔船有效泊稳面积为准,采用MIKE21 BW模块计算在50 a一遇波浪与水位组合条件下堤后波高分布及防浪掩护效果,对8个方案进行研究,基于其中相对较优方案,进行了2个方案的优化。最终确定某渔港防波堤平面布置最优方案为:防波堤总长350 m、折堤夹角132°、直线段长122 m、折线段长228 m。  相似文献   

15.
曹兵  靳克  周加杰 《水运工程》2014,(1):188-191
介绍印度尼西亚中爪哇Adipala电厂项目防波堤施工期堤头防护技术,结合分析开敞式印度洋海域环境下的水文特性,阐述防波堤的平面形态和水文特性对堤头防护方案比选的相互作用,探讨印度洋高频次强风浪条件下防波堤堤头防护的有效施工技术模式,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波浪作用下斜坡式海堤各设计方案的挡浪墙及其它各部位的稳定性,并观测了堤顶的越浪情况。为增强海堤挡浪墙的稳定性,对斜坡式海堤断面提出了两种调整方案:一种为改变挡浪墙形式、加大挡浪墙重量;另一种为优化斜坡式海堤海侧坡面的结构形式,抬高护面戗台及护面肩台的顶高程。结果表明,本试验中抬高海堤护面戗台及护面肩台的高度,使部分大浪在块石护面处破碎,减小了波浪对挡浪墙的作用力。增强挡浪墙的稳定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配套深水防波堤兼码头分一、二期建设。其一期工程的端头,采用了直立式墙封堵的结构型式。这种结构型式,对于承受多向、较大波浪力作用的深水码头是适宜的,同时工程量小,工期短,造价低。就本工程而言,是一种较好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8.
何军  蒋昌波  王珍  徐波 《水道港口》2009,30(5):305-310
通过规则波与T型防波堤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揭示了T型防波堤底部所受冲击压强产生的原因。分析波浪冲击压强历时曲线、相对板宽对冲击压强沿水平板底部分布的影响,得到T型防波堤水平板冲击压强的特性以及2大影响因素:相对超高和波陡。应用因次分析的方法,推导出T型防波堤底板最大相对冲击压强计算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该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