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乘用车自动换挡操纵机构在设计开发、验证过程中,内部评价团队提出换挡力不合适引起换挡操作不舒适。通过对相关自动挡车辆换挡力测试和主观评价得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换挡力优化的必要性及提出了换挡力的优化目标。进一步地分析、确认换挡器和换挡拉索无负载操纵力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换挡操纵系统的开发成本和周期,选择成本低,周期短的优化方案来达到优化换挡力目的。最后把优化方案的改善样件进行装车效果确认,满足了优化换挡力及操作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轻盈换挡同步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器在汽车换挡过程中可减小换挡冲击和噪声,使换挡平顺。文章以汽车变速器同步换挡力基本方程为出发点,研究了各参数对换挡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步器优化设计思路: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优化,自发产生同步辅助力,使得在角速度同步初始阶段同步两端角速度差降低,有效减小了换挡力。对优化结构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证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同步器性能。  相似文献   

3.
手动挡汽车换挡困难原因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换挡困难影响汽车性能的发挥和正常驾驶。文章从离合、离合操纵、变速器及变速操纵4个方面分析了换挡困难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法,提出了可行的评价换挡操控性优劣的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以上4个方面是逐一排查换挡困难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反复的主观评价和逐步优化,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某中型卡车1/2挡难挂问题,对离合器系统、发动机转速、变速器换挡力、操纵系统阻力、软轴性能及其布置形式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换挡困难的根本原因为软轴布置不合理和软轴性能低。据此,提出了优化软轴的结构和布置的改善方法,并对所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解决了该车型1/2挡难挂的问题,提升了整车的换挡性能,并为以后的换挡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手动机械式变速器换挡系统,从换挡系统外操纵机构、内操纵机构和同步器3方面分析了换挡过程,并分析了影响换挡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汽车换挡过程出现的噪声会影响整车NVH性能,对出现的换挡噪声进行信号采集,并结合换挡机构的结构特性进行诊断分析,然后制定诊断方案,最终确定影响车内换挡噪声的主要因素是排挡器和拉索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曹磊  门君  柏劲松 《汽车运用》2004,(11):39-39
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有拉索式和连杆式两种,其中90%以上的变速器采用拉索式换挡操纵机构,少部分采用连杆式换挡操纵机构。对于拉索式换挡操纵机构,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换挡拉索逐渐会被拽长;对于连杆式换挡操纵机构,连杆球头长期使用后松动或连杆调整不准确,都会造成挡位不准确及相应的故障。其故障表现有:若自动变速器出现以下故障时,通过换挡操纵机构的调整就能排除故障。①换挡杆在两个挡位中间,即换挡位置不明确,换挡点不准确。②换挡杆位于N位行驶时,汽车产生“蠕动”现象。③换挡杆在P位时,汽车不能停止运行。④换挡杆在P位和N位…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自动挡汽车换挡操纵机构的解锁电磁阀,研究了其工作过程中噪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电磁阀各零部件结构的优化方案和润滑脂涂抹方案,降低了该电磁阀的工作噪音,为消除某自动挡汽车换挡操纵机构的P挡解锁异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杆式电子换挡日益应用广泛,换挡感是其主要设计内容之一。换挡力的变化是杆式电子换挡手感的重要构成且可设计分析的部分,通过对换挡力的构成进行受力分析,获得换挡力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车辆的功能和使用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安全性和操纵舒适性.对于大型客车和载货汽车而言,由于后置发动机总体布置方式的种种优点,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在汽车的整体布置上;但后置发动机汽车由于变速器和发动机一起布置在汽车尾部,使得变速器离驾驶员座位较远,因而需要在变速器操纵手柄与换挡拨叉之间安装一些辅助杠杆或传动机构,构成远距离操纵,这种换挡方式称为远程换挡.远程换挡应具有足够的刚性,且各连接件间隙不能过大,否则换挡时手感不明显;然而目前的操纵机构操纵起来比较费力,为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使其有更多时间注意道路工况和车况,提高行驶安全性,迫切需要改进现有的换挡操纵机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电机-变速器耦合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分析,探讨换挡力对其换挡冲击的影响。基于对换挡冲击产生机理的分析,引入Poisson碰撞建立换挡冲击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试验,得到换挡力对换挡冲击影响曲线,并揭示不同啮合情形的产生机理。对非同步打齿现象进行了讨论,推导出避免非同步打齿的临界换挡力。  相似文献   

12.
适应坡道行驶的多性能综合最优换挡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换挡规律坡道适应性问题,本文中研究了适应坡道行驶的有级自动变速汽车多性能综合最优换挡规律优化方法。首先,分析坡道对换挡的影响,提出可由不同节气门开度下各挡驱动力与不同坡度行驶阻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挡位范围。其次,采用理想点与平方和线性加权法构造综合性能评价函数,以在体现驾驶员性能倾向的前提下实现整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综合最优。然后,以综合性能评价函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并考虑坡道行驶约束条件,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坡道行驶多性能综合最优换挡规律优化方法。运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制定了某5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多性能综合最优坡道换挡规律。最后,在定油门定坡道、定油门变坡道、变油门定坡道循环工况、变油门变坡道循环工况下对考虑坡道和未考虑坡道的多性能综合最优换挡规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4种坡道行驶条件下,多性能综合最优坡道换挡规律均可消除非预期换挡,提高乘坐舒适性。在修改后的可变坡度高速公路循环工况下,使用多性能综合最优坡道换挡规律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仅略低于使用常规换挡规律的汽车,降幅约为0.8%。进一步完成了定坡度动力性仿真,结果表明制定的多性能综合最优坡道换挡规律能够反映驾驶者的性能需求意图。  相似文献   

13.
某乘用车配置的自动变速器,其换挡摇臂仅有P挡和非P挡两个物理位置,其他挡位(R/N/D)通过换挡器本体的电信号发出,从整个换挡系统来看,P挡与R挡之间的切换力不仅包含换挡器本体P挡与R挡切换力,还包含变速器P挡与非P挡之间的切换力,而R/N/D之间的挡位切换力仅由换挡器本体提供,换挡器本体换挡力的产生主要由螺旋弹簧和齿形板的配合实现,换挡器换挡力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变速箱P挡和非P挡切换带来的影响,而且要考虑与R/N/D之间切换时主观感受的衔接,本文旨在说明换挡器本体换挡力是如何实现与变速器换挡力进行匹配,以及如何进行局部优化以获得良好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汽车人机工程理论与我公司设计开发的皮卡选换挡操纵座相结合阐述了选换挡操纵装置设计在人机工程方面的应用与实践,以完善选换挡操纵装置人机工程方面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重型车辆AMT换挡过程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了同步器式机械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电控液压式AMT换挡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提出换挡过程的控制策略.它基于对液压系统的高速开关电磁阀的脉宽调制控制,实现了换挡过程的准确控制.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了电磁阀控制占空比与换挡力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车试验,证实了换挡控制策略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綦力 《商用汽车》2006,(8):94-95
綦齿QN.EPS轻便换挡操纵系统是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推出的一种手操纵-电子控制-气动-同步器换挡操纵系统,广泛用于綦齿5挡、6挡、8挡、9挡、10挡、12挡、16挡各式同步器型机械变速器上,是使商用汽车机械变速器的手操纵换挡更轻便、可靠、安全、人性化的机电一体化创新产品,已申报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乘用车换挡操纵拉索性能与结构和布置因素的影响,分两个阶段对选换挡操纵推拉索性能提升进行试验设计,拉通性能与因素之间的客观联系。第一个阶段采用析因法进行试验设计,将拉索结构影响因素(护管材料、芯线结构、内衬管材料、间隙润滑脂、总长度)制作成"样件编码表",再结合空间布置影响因素(总弯曲角度、曲率半径),设计出"试验矩阵表"。按照一定的试验参数进行试验并分析试验数据,获得每个影响因素对拉索性能的影响客观数值,再对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得出结构可以通过组合分成性能好和性能差两种状态,结构方面内衬管材料和润滑脂加注量,布置方面曲率半径、弯曲角度对性能影响权重大。第二阶段,通过结构优化和布置优化两个维度对拉索性能提升进行研究,获得R70/438°和R150/176°两种极限状态的负载效率分别为63.1%和92%,并进一步得到R90/360°、 R110/270°和R130/227°几种中间状态的负载效率分别为69.6%、76.2%和86.6%。结果表明,常用的单独某一项的影响因素,对性能的最终结果影响不大,但因素组合后变化就变得很明显,特别是弯曲角度和曲率半径的组合。  相似文献   

18.
精确的换挡负载是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执行机构选型的重要依据。本文中构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测试变速器选、换挡力的试验台,并对关键部件进行选型。为永磁同步执行电机提出一种转速控制算法,以实现精确的速度控制;在测试试验台上对不同挡位的换挡过程进行换挡力测试,并分析换挡速度对换挡负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台可有效准确地测试变速器的换挡负载,为手动挡变速器的设计与优化以及AMT执行器的选型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手动变速器汽车在使用时换挡频繁,换挡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驾驶员对车型的评价.本文从静态换挡、动态换挡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对手动变速器换挡性能评价的方法,并提供了目标参考值.  相似文献   

20.
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建模和结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车型平台在更换变速器过程中的换挡机构参数设计问题,利用ADAMS/View建立了自动变速器换挡操纵机构平面运动学模型,并将变速器换挡臂长度和初始位置以及变速器端换挡推拉索的球铰点坐标等关键结构变量参数化,取换挡操纵机构设计更改时换挡手柄行程变动最小作为目标进行优化.与原平台设计相比,优化后的方案仅改变N、D两个换挡手柄挡位就能满足与新变速器换挡的匹配要求,并在实际车辆上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