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小型纯电汽车怠速开空调时存在轰鸣声问题,运用频谱相关性分析、振动噪声源传递路径分析、CAE仿真分析等手段,找到了车内产生轰鸣声的原因,是由于开空调后压缩机在3800rpm,频率在63Hz附近振动较大,通过电驱动力总成后悬置Z向传递至车身与车内声腔模态耦合,产生轰鸣声;最后牺牲空调系统制冷性能,通过降低压缩机最高转速至3400rpm,使压缩机激励转速与整车声腔模态解耦,最终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2.
某纯电动汽车在粗糙路面匀速60km/h行驶过程中,车内后排乘客能感受到明显轰鸣声。通过整车声腔模态、TPA传递路径分析等试验分析,确认问题产生机理:路面激励-后副车架本体模态放大-车内声腔模态耦合。通过降低后副车架衬套硬度,整车轰鸣声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对优化后衬套进行耐久分析,最终确认为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NVH性能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某SUV车型加速过程中在发动机转速为2600 r/min时存在明显轰鸣声,严重影响车内乘员舒适性。通过道路上车内噪声的测试与分析、模态分析、CAE分析等方法对轰鸣声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确定该轰鸣声是由车身风挡横梁下板的局部结构振动和空腔声学模态耦合引起的。通过提高车身风挡横梁下板局部刚度改变结构振动的固有频率,避免了风挡横梁下板振动与声腔模态耦合。对风挡横梁下板进行局部改进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车内轰鸣声得到明显改善,噪声降低5d B(A)左右。  相似文献   

4.
某SUV量产车型售后客户抱怨发动机转速3000~4000rpm时车内加速噪声大,通过主观评价及客观数据分析发现该转速段内存在轰鸣声。借助模态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轰鸣声的形成原因,识别了轰鸣声的主要传递路径,确认了副车架模态对车内轰鸣声的影响。通过采用在前挡板和纵梁连接处增加支架的优化方案,有效解决客户抱怨的车内加速噪声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SUV车主观评价时,发现在1250rpm附近存在轰鸣声,转速大于2500rpm后排能听到气流声。采用试验分析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轰鸣声由排气系统放大发动机2阶激励引起,并与声腔模态耦合所致。提出对后消音器结构优化。最终车内噪声在1250rpm附近下降4dB(A),轰鸣声消失,气流声下降但可以感受到,分析发现气流声由泄压阀传入车内引起。采取在后侧围附近增加声学包装材料的措施。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案能有效降低侧围钣金灵敏度响应,增加声波传递车内的能量耗散,气流声得到明显改善,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SUV车型车内抖动轰鸣声进行问题分析,查找出其动力传动系统的一阶模态是引起该车内抖动轰鸣的主要原因,根据有限元模型仿真的模态特性设计出主减及副车架的液压衬套动刚度和阻尼特性,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液压衬套对车内轰鸣声的改善效果,改进后车内传动系统阶次噪声最大降低了10dB。结果表明,通过改进主减和后副车架的安装衬套的动刚度和阻尼特性,实现对抖动轰鸣噪声的抑制,为前置后驱车型汽车NVH性能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动系统扭振引起的车内低频轰鸣声,一直是汽车NVH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某型三缸机中型多用途汽车的中油门加速,在1400-2000r/min发动机转速时的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基于半消声室转鼓试验研究,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锁定了传动系扭振为该问题的激励源,并通过传递路径分析,识别了前风挡玻璃与一阶空腔模态的受迫/耦合共振,是导致车内空气压力脉动升高并产生低频轰鸣声的主要原因。通过车身传递路径的优化,降低了车内低频轰鸣声2-4dB(A),显著提升了加速工况的车内声品质,为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的优化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款车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在3 600 r/min左右车内出现轰鸣噪声,文章利用试验和CAE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进气系统存在120 Hz声模态和空滤支架安装点动刚度不足是产生车内轰鸣声的要因。通过提升空滤支架安装点动刚度,出气管设计120 Hz谐振腔,降低了问题转速的噪声峰值,主观评价轰鸣声改善明显。另外,针对出气管隔振波纹的隔振方向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验证隔振波纹解耦对车内噪声峰值有2 dB(A)的优化效果,此优化方向为工程化控制和解决进气系统噪声问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某轻卡加速至3600rpm时,车内出现明显的轰鸣声,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利用LMS数据采集系统对样车进行NVH试验,分析出进气噪声的突变和发动机悬置被动端支架的共振是引起车内轰鸣声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进气系统谐振腔结构、提高发动机悬置支架的模态,车内噪声在3600rpm时降低了6dB(A)左右,轰鸣声消除,主观评价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0.
某微型客车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为1100 r/min附近时车内存在轰鸣噪声,严重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通过道路试验,对车内噪声和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进行实车测试.通过以信号处理为基础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分析,确定该车内轰鸣噪声系由传动轴中间支撑振动激励传递至车身,并激励乘坐室顶棚结构振动和空腔声学模态耦合所致.提出采用更改传动轴中间支撑衬套刚硬度和在车顶粘贴阻尼贴片的减振降噪措施,取得最大降噪5 dB(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车型加速过程中发动机转速2800rpm时引起的车内轰鸣问题,利用LMS Test.lab测试系统,对该车进行NVH测试。通过频谱分析,找到引发车内轰鸣问题的频率范围,对相近模态的零部件进行排查,判断为空调压缩机系统模态偏低,与发动机工作频率产生共振导致车内轰鸣,降低了车内声品质。为此基于有限元仿真方法提高压缩机系统的模态,避免与发动机在常用转速下的共振,改善了车内轰鸣噪声。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纯电汽车底盘悬架力传递导致的中低频路噪问题,本文采用整车有限元分析和Spindle Loads激励力的分析方法,在60km/h工况下进行路噪的多输入多输出仿真计算,发现主要是由后副车架模态引起的力传递过大导致。试验表明,设计并安装与车内噪声中心频率(152Hz)对应的吸振器后,能有效降低车内路噪。最后将后副车架柔接后,车内前排和后排噪声分别降低了0.2dB (A)和3.8dB (A),验证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车辆在粗糙路面上行驶时,底盘零件的弹性模态与轮胎模态或者车身声腔模态耦合,极易产生100~300 Hz的低频轰鸣,从而降低整车的NVH品质。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路面激励到车内噪声的所有传递路径,利用工况传递路径方法分析出对车内低频轰鸣贡献最大的关键路径;通过模态试验找到了路径上的模态原件并测试了路径与车身安装点的动刚度。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改进方案,并在实车上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改善后的车内低频轰鸣峰值降低了约9 d B,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某车型在加速工况、车速90~110 km/h、发动机转速1 600~1 900 r/min范围内,存在60 Hz左右的后排低频轰鸣声问题。通过模态分析、面板贡献量分析及NTF(Noise Transfer Function,噪声传递函数)分析等仿真分析及试验手段,从传递路径方面,提出车身后轮罩处声腔填充隔断材料方案,有效地降低了车内后排轰鸣声。  相似文献   

15.
某CVT车型在D档缓油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3600rpm附近时车内前排轰鸣噪声明显,影响整车NVH性能。基于"源"-"传递路径"-"响应"的NVH控制思路,应用比利时LMS公司的Test.lab测试软件对该问题进行实验测试分析,采用在车身右前纵梁位置安装动力吸振器,车身前顶棚以及前左右车门内钣金部位粘贴沥青阻尼片的综合优化控制措施,最终使驾驶室内轰鸣噪声由73dB左右降为67dB左右。  相似文献   

16.
多连杆后悬系统有较好的操控性能,但有可能产生路噪问题。文章所述带多连杆后副车架的车型较同平台扭梁版车型有明显的120 Hz路噪轰鸣声。通过车身连接点动载荷计算和传递路径分析,发现后弹簧托臂到车内的传递路径贡献最大。通过加强车身板件、在后弹簧托臂加装动力吸振器和加强副车架横梁,最终将路噪峰值大幅降低。早期通过对悬架系统的建模和动载荷分析,可以快速识别关键传递路径,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某前置后驱轿车高速行驶时车内后排出现的轰鸣声,从激励源、传递路径和响应三个方面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论证了变速箱标定、排气消音结构、传动系动不平衡、后副车架衬套隔振和车身局部结构对轰鸣声的影响,制定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使轰鸣声降低8dB(A),主观评价轰鸣声消失。  相似文献   

18.
按照"源-路径-响应"的NVH控制分析方法,分析了怠速车内轰鸣音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逐步对"源"、"路径"、"响应"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问题车"源"的振动噪声与商品车一致,"路径"传递比商品车差,但其不是主因,客户对"响应"本体做了结构更改,导致前围顶盖怠速共振且与改变的车内声腔模态发生声固耦合,加剧了轰鸣音。结合客户车辆现状,只能通过增加前顶盖横梁、增加补强材来提高前顶盖局部模态,避免共振,改进后期验证效果较好,满足客户诉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B级轿车匀速行驶工况车内噪声大的问题,采用试验与CAE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车内噪声源进行综合识别,得到其主要噪声源及主要噪声频段,提出优化轮胎花纹结构、增加动力吸振器消除副车架共振模态、优化车身结构和增加阻尼垫的改进方案。改进前、后分别进行了整车NVH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后匀速行驶工况车内噪声降低3.2 dB(A)。  相似文献   

20.
某SUV工装样车3 GWOT(3 Gear Wide Open Throttle,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在3 450 r/min左右时驾驶员内耳位置存在明显轰鸣噪声,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发动机加速噪声声压级曲线在该频率下存在峰值,且2阶噪声起主导作用。通过NTF(NoiseTransferFunction,噪声传递函数)仿真分析发现了轰鸣噪声传递的主要路径,通过动刚度分析和模态分析确定动力总成激励激起副车架模态是轰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副车架进行改进,提高了副车架1阶弯曲模态频率,同时提高扭力臂悬置安装点的动刚度水平,改善了噪声传递函数并解决加速轰鸣问题。改进后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发动机加速噪声声压级曲线峰值在该频率下降低,主观感受加速轰鸣噪声基本消失,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和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