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江海联运LNG运输船,沿岸接收站建设规划及造船的必要性,通过建立技术经济性评价模型,对LNG运输船技术经济性及敏感性数据对比分析,明晰LNG船舶沿海、沿江运输经济性,预测江海直达LNG运输船将成为适合国内LNG二程转运的新船型。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形势下,LNG在我国能源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而现有的运输方式主要是沿海管网和陆上槽车,大大限制了LNG在我国广大内陆地区的供应。近年来,"江海联运"得到大力推广,"内河LNG接收站"也在实施规划布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LNG运输船的种类、装载量,结合"江海联运"和"内河接收站",探讨LNG在我国内河运输的前景,为LNG的内河运输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调整能源战略政策,国家统一部署,在沿海有条件的港口建设LNG接收站引进国外LNG。2006年5月,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在深圳建成投产,开始了中国LNG水上运输的新纪元。
  继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建成投产后,福建莆田、上海洋山、江苏南通、辽宁大连、浙江宁波LNG接收站也相继建成运营,天津、山东、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省有十多个LNG接收站在建设或筹建中,并且出现了浮式LNG接收终端(FSRU)。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环渤海地区天然气消费现状和供应格局的分析,指出环渤海地区海运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在冬季需求集中、LNG泊位淡旺季利用不均衡等运输特点。根据区域LNG运输特点和现状泊位利用率情况,进一步分淡、旺季对LNG泊位利用率进行了细化研究。结合沿海LNG船型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对LNG泊位通过能力计算参数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测算出近中期环渤海地区LNG接收站泊位通过能力达500万~550万t较为合理,并提出未来泊位能力挖潜方向。研究结论可对区域LNG相关港口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LNG(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危险性高的介质,对运输安全性要求很高。为保证运输的安全性,需要对LNG运输船舶进行特殊保障,并对LNG接收站和大型港口兼容性的问题进行考虑。基于此,本文从LNG船舶特殊通航保障的角度探讨LNG接收站和大型港口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赣榆港区区位优势明显,正在建设大型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建成后将与如东LNG、滨海LNG一起组成江苏沿海LNG接收储运基地,对江苏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保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赣榆LNG接收站码头以及21.7万立方米LNG船舶为研究对象,通过借助NT-PRO4000型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仿真试验,提出船舶进出港及靠离泊的安全保障措施,为LNG船舶引航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LNG作为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快速增长,由于LNG对安全要求极高,因此对LNG接收站的建设提出了不同一般货物码头的选址要求。结合我国LNG码头布局现状,以及相应的工程选址经验和教训,对其选址提出系统性的分析,提出相应的18个筛选因素,形成选址评价体系,便于今后LNG接收站码头建设工程中快速、准确、合理地确定工程位置。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小型LNG船运输业务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我国沿海运输业发展,针对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规模不断增长,沿海LNG运输需求随之出现的现状,分析我国进口LNG产业布局、LNG船运输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发展沿海小型LNG船运输业务的策略建议: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以适当方式配置LNG运输船舶;积极培育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LNG船舶通航管控要求严格,LNG进港船舶通航方式和应急锚地的设置一直是LNG码头港址选择和建设营运管理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国内现有规范有关LNG船舶通航及锚地设置要求的梳理和沿海已建或在建代表性LNG接收站港址水域水文泥沙条件、航道锚地设置现状、实际建设营运情况及通航管理实践的分析,提出沿海不同港址LNG船舶全潮或乘潮通航方式选择及应急锚地布置建议,可为LNG接收站建设、运营和通航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崔燕 《中国船检》2015,(3):89-90
2014年12月18日,欧洲首个LNG标准罐式集装箱项目,在历经9个多月顺利运行后,成功突破1000箱充装记录。一种既安全又灵活的运输方式有望打破LNG贸易的高成本壁垒。随着中国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加,液化天然气(LNG)成为有限的两个天然气进口选择之一。自2008年以来,中国LNG进口年均增速38%,到2014年中国LNG进口量达1989万吨。未来中国LNG进口规模仍将大幅增加,到2020年进口量可达3000万吨。目前,中国沿海接收站包括运营和在建的  相似文献   

11.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接收站储罐技术不仅决定着LNG接收站的规模,还直接影响LNG接收站的建造周期和投资成本。概述LNG接收站薄膜型储罐技术的构成、材料及容量等,对比不同LNG接收站储罐技术的优缺点。研究发现,薄膜式储罐具有容积大、占地面积小、建造周期短和建造成本低等特点,是未来建造LNG接收站储罐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液化天然气(LNG)产业是具有多环节产业链的新兴产业,包括上游的天然气开采液化、中游的LNG运输以及下游的LNG销售。作为中间的物流环节则是整个LNG产业链中的关键命脉,物流环节最重要的是运输船。能否解决运输船问题将影响上游资源开发及LNG接收站建设进程。虽然国际LNG运输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但是LNG船舶市场变化无常,难以控制,大部分富裕LNG运力常被投放在现货市场上,受制于人。我国作为LNG进口大国,组建自己的LNG运输船队,建立我国自己可控的LNG海上物流网络则非常必要,不仅能够降低LNG运输成本并按照市场需求调控LNG运量,还可以控制LNG产业链的中游,进而掌控整个LNG产业链。通过对LNG产业链特点的分析引出掌控LNG运力的重要性,进而分析LNG船舶运营网络构建及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使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试运投产、顺利接卸LNG船舶,通过对船岸界面会议和尽职调查的介绍和具体实施流程的分析,归纳船岸界面(SSI)和尽职调查(DDR)操作中的关键控制点。以我国某LNG接收站为例,结合LNG接收站实际情况,船舶所有人和(或)租船方对码头方投产条件进行评估,得出该接收站多外部因素上具备接卸LNG首船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天然气贸易量的增加,LNG海上运输承担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在运输过程中,因LNG船海上减载作业、海上转运作业、海上加注作业等都需要装卸LNG,而该转运作业是整个运输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本文通过对LNG转运系统的研究,详细介绍并靠转运的低温软管连接和装卸臂连接两种方式,对其各自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为合理、安全、有效地设计LNG转运系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分析日本LNG码头的建设情况,研究日本LNG码头的布置形式、泊位数量和集疏运方式,以及LNG接收站的总体布局、平面布置形式、储罐容量等特征。日本大部分LNG码头采用突堤式布置形式,泊位数量不超过2个,接收站储罐容量分别与所在地区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呈线性正相关性。在天然气消费需求方面,2017年日本人均拥有储罐罐容0. 093 m~3/人,总罐容与全国GDP之比为3. 42 m~3/亿日元。研究成果对分析我国天然气消费趋势、规划建设LNG码头与接收站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型LNG运输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经济发展使得国内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急剧增大。我国的天然气国内开发供应缺口将长期存在,中国的进口液化天然气总量将会逐年增加。合理的将LNG分配到沿海、沿江的终端用户需要一种创新的LNG产业链,LNG在我国的二程转运将会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小型LNG运输船在这一产业链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市场迫切需要适合我国国内贸易的这种新船型。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17,(4):1-6
生产准备工作是大型LNG接收站顺利从工程建设阶段转向试运投产阶段的重要保障,而海事开港准备又是大型LNG接收站生产准备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衔接船岸界面及相关作业的关键执行环节。介绍大型LNG接收站海事开港准备涵盖的开港许可办理和技术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对海事开港准备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就LNG接收站海事开港准备阶段如何有序推进、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提出相应建议,以帮助新建LNG接收站项目更快更好地完成海事开港准备工作,推动大型LNG接收站项目顺利试运投产。  相似文献   

18.
对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配合液化天然气运输薄膜船进行气试操作的操作步骤进行了重点描述.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到达LNG接收站前的低温测试项目中的安全栅氮气充填、液货舱与管线干燥、惰化、物料管线与冷工作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介绍,重点描述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到达LNG接收站后的物料处理系统测试,为气体测试的关键内容,包括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与LNG接收站的连接以及紧急关停系统的测试程序具体内容及操作步骤,对净化环节的LNG蒸汽温度、货舱的压力,典型操作程序,应注意的检查项目进行了描述;对冷却阶段的温度指标、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描述,对冷却后的装载、海上净化、海上冷却、LNG转移和泵操作、卸载、升温以及最后的惰化和通风操作步骤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LNG接收站中各类型气化器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陈锦岭李萌 《中国造船》2007,48(B11):281-288
气化器是LNG接收站中的关键设备,选择合适的气化器将对接收站的成本及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比较了各种类型的气化器,对两种常用气化器的结构、工艺流程进行了具体说明,对接收站中如何选择气化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大连LNG接收站、浙江LNG接收站的具体项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戴刚  陈欣欣 《中国水运》2006,4(9):96-98
针对LNG运输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尝试运用EOQ模型,从总体控制接收站与船的变动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