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     
<正>Tü菜茵发布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自皮书》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乘用车普及率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14年,TüV莱茵与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开展了车内空气质量专项调查,并发布了《车内空气质量白皮书》。通过开展这一调查,TüV莱茵希望提高公众和制造商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推动行业提升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作为第三方检测检验和  相似文献   

2.
车内空气质量影响着驾乘人员的感官与健康,随着车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国家与行业推出相应车内空气质量要求的标准,主机厂同时需要从正向开发的理念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进行策划与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整车级空气质量正向开发的策略,对各个开发阶段对应的策略进行简要介绍,并为一些具体零件整改提供一定思路,目的是为同行工程师提供一种空气质量管控与开发的方策。  相似文献   

3.
近期,新冠变异毒株新一轮传播让整个防疫形势更加严峻,不断涌现的新病例促使人们对过滤、通风等空气质量安全有着更强的警觉.在此前提下,作为密闭空间的车内空气质量也成为车主关注的焦点.因此,解决车内空气安全问题,是整个汽车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汽车的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层层把控,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车内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来社会不时有关于汽车内异味或者是有害挥发物超标致病的新闻,车内异味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消费者感知质量的重要问题,车内空气质量安全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浅谈汽车气味管理流程以及改善对策,以及怎样降低车内有害挥发物至标准范围内,如何保证车内气味安全。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4,(7):84-85
<正>车内的空气污染,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下面收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参考。车内空气需体验消费者在购车时除了考虑价格、性能、外观款式、驾乘舒适性之外,还应该注意车内的环保问题。可以亲自体验车内是否有异味,感受直观,从源头上对车内空气质量把关。若厂家或者经销商使用一些办法掩盖车内异味,消费者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劣质装饰勿入车新车尽量避免过度装饰,以防污染物积累,造成车内空气有害物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国内对环境的逐步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车内异味已成为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为能够从源头上找到异味产生的原因,SGS率先推出溯源项目,此项目采用逐级分解的思路,由整车到部件,由部件到材料,追根溯源,标本兼治。随着国内对环境的逐步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2017年9月J.D.Power发布的2017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车内有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对车辆在不同静止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车内VOC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的影响,从而更科学、客观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给出应对策略。对日常人们使用汽车的状态进行模拟,进行车内VOC数据测试,对比分析模拟测试方法与国标测试方法的差异,规范人们对车内VOC的正确认识,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和噪声问题成为影响消费者驾乘舒适度的两个主因,车内声学包部件对车内空气质量和静音性起到了主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车内声学包部件VOC和NVH特性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微米级超细纤维在汽车声学包的应用动态,指出了超细纤维材料同时具有低气味、低VOC、优异的吸、隔声特性以及质轻等优点;分析了超细纤维声学包部件的市场需求和前景,在当前汽车电动化背景下,超细纤维材料在声学包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将影响到乘员的健康,从汽车内饰材料、通风和维护保养等角度分析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来源和危害,又从行业政策、技术发展和用车习惯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文 《汽车维修》2004,(8):59-59
近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媒体和广大车友关注的焦点,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各种说法也纷至沓来,令广大车主心存顾忌。日前,有关部门对北京市部分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都不合格。此外,检测结果还证实,一直受人们高度关注的甲  相似文献   

11.
《公路与汽运》2006,(4):37-37
《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有望在10月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好坏将有法律依据。据了解,我国早在2年前就启动了《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原计划在2005年年底实施,但因为存在争议推迟了出台时间。据悉,由于车内空气污染物标准并不等同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其制定工作存在较多技术难题。国家环保总局标准处相关人士透露,《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目前已经走过了论证和征求意见的两大阶段,最快将在10月出台,届时消费者和汽车企业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监督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2.
倪佳  夏捷 《北京汽车》2015,(3):27-30
随着我国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及车辆的急速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步显现。相对于我国而言,国外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较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就开始注意研究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常用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采样方法进行解读,并对其差异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参考车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基于模糊数学原理,通过确定模糊隶属函数、隶属度矩阵、模糊权重集,客观判断一组车内空气质量的等级,并通过模拟数据验证了结果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排除主观人为误差,客观合理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的等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主要内饰件VOC及气味的释放推算量化整车的水平,以实现车内空气质量达标及气味品质提升的目的。采用1 m3试验舱对某车型的主要内饰件VOC以及气味进行测试,并用整车试验舱对新装配内饰件后的整车进行验证测试,以8种典型目标物定量分析以及主要气味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主要的内饰件VOC的释放水平总趋势与车内空气质量高度吻合,而且主要内饰件的气味水平也与整车的气味保持一致;建立了内饰件VOC及气味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贡献的数据模型,对预测并改进整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的工作提供指导。另外结合2019年C-ECAP的评价规程对2款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15.
由于汽车的普及,车内的空气质量引发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糟糕的车内空气质量会增大人们罹患某种特定疾病的概率,因此控制与减少车内空气污染成为汽车生产设计商所追求的目标。微颗粒污染物,即PM2.5是车内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负离子因能有效沉降空气中的微颗粒,成为车内快速去除微颗粒污染的重要手段。在文章中,我们通过在车内进行微颗粒沉降实验,记录微颗粒物浓度在负离子仪以及车内空调内/外循环净化模式下的变化,并通过SPSS与MATLAB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数学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负离子仪器并无法有效降低车内空气的颗粒浓度,而必须配合车内空气循环系统。在负离子作用下,结合车内空气循环系统,微颗粒浓度迅速下降,下降速度与空气交换速度和微颗粒在空气中的迁移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保自量的不断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各主机厂竞相攻克的难题之一.以某车型为例,分析了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控制污染源头的措施,即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零部件,通过采取整车检测和零部件检测相结合的手段,使各分级目标达标,最终达到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详细分析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现状;重点阐述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结构分析与整车测试的方法,讨论了旁通气流的存在及其对车内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了鼓风机电压、内外循环风门位置以及车速这3个重要因素,提出了相关控制算法,避免旁通气流对车内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文章提出的控制算法是解决旁通气流对车内空气质量影响的重要措施,对汽车空调控制逻辑开发与车内空气质量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针对商用车的特点,结合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车内空气污染来源分析、管控方案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几方面浅析商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述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现状,包括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两个方面:行业标准为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和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汽车乘员舱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动态采样测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和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在分析了各个标准中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技术内容后,文章得出结论:未来我国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将逐步加严,政府管控力度将逐步加大,汽车企业需未雨绸缪,做好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车内空气质量水平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