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低速农用运输车(也称低速自卸货车、低速载货汽车、变型运输机等),是以农用车为技术标准,采用汽车底盘、双管路液压制动。最高车速限定70公里/小时,最大设计质量≤4 500公斤,车总长≤6米。我国的低速农用运输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情车"。主要应用地区是广大农村,消费对象是广大农民,功能是以县、乡级道路短途运输为主,其他作业为辅,专门为乡镇道路设计的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2.
说“车德”     
我国目前正在大步跨入汽车社会。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000万辆,摩托车6000万辆,还有农用车1000万辆和运输用拖拉机800万辆,总数已超过1亿辆。同时,我们国家因每年交通事故死亡超过10万人,死大多是年轻人,占全球资助事故死亡人数的1/5,居全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3.
农用车在中国发展迅速。目前有一个重要矛盾,即公称型号与实际使用性能严重不符。修改有关安全法规,加强交通管理,并在技术上将公称型号与性能统一起来,有利于农用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东交通》2005,(5):33-33
继8月中旬发出呼吁各地取消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歧视性政策的建议之后,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尹家绪近日再次面向社会呼吁取消“限小”。尹家绪称,小排量汽车是中国的国民车,小排量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希望,支持小排量汽车就是支持国民车,支持小排量汽车就是支持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刚刚庆祝完祖国60岁生日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又传捷报.我国已迈进年产千万辆汽车大国的行列,与美国、日本比肩。产量.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实力最基本的表现:汽车产量从。到1000万辆的跨越,是新中国汽车工业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从此在世界占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并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汽车消费蕴含的巨大潜力,表明中国已进入汽车社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村村通”公路为主体的农村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地区人流、车流、物流不断加剧,农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正在逐步由步行、自行车及畜力车等非机动车为主,加速向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即三、四轮农用车)和拖拉机等“五小”机动车辆发展,尤其是以摩托车为主体的机动车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何加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摆在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付辉 《家用汽车》2011,(5):141-141
在中国汽车凭借为世界关注的中国制造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显性力量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制造的弊端,这种影响正严重的冲击着中国汽车品牌。而这是世界关注中国汽车最前沿的视点。2011年3月9日,路透社解析了巴菲特对比亚迪汽车的投资。这  相似文献   

8.
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后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国公司地介入,中国汽车工业在各个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融入世界汽车体系后,中国汽车工业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本文先从发展规模和工业格局上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然后从产业水平、贸易竞争指数、劳动生产率、国内市场容量和其他一些指数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而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到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介入情况,了解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正逐步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也随之有相应的变化。通过这些分析,笔者总结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在发展水平、生产格局、技术状况、零部件工业、消费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因此引发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工业50年回顾与跨世纪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创建和成长历程,论述了1981-1998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全面发展的阶段,对跨世纪中国汽车工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家用汽车》2012,(7):58-59
1992年,第一批"70后"迈入社会此时的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70后"用他们的青春与热情打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那时的汽车是领导专用。2002年,被称为垮掉一代的"80后"登场,十年间,"80后"用神奇的中国速度撑起了中国汽车的飞速跨越。那时的汽车是成功的印记。2012年,也是首批"90后"正式踏入社会的一年,他们又会拿出什么样的态度去影响、去改变中国汽车?这  相似文献   

11.
铁路网配流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已有配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车流改编作业,对已有模型进行了修正,以正确选择车流径路.设置3组0-1变量,建立了适合我国铁路运营实际的铁路网配流模型,目标函数为车流在技术站和线路上的总费用最小.模型考虑了OD流无法完全分配的情形,克服了已有模型未考虑车流改编作业导致车流径路选择不准确的缺陷,从而获得更贴近实际的配流结果及车流改编方案.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特种装备铁路运输专用平车的组成、性能和主要特点,说明其成功研制有效地提高了特种装备的运输和装卸载速度,实现了装备的不解体装载,适应了战略、战役运输中远程投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路企直通运输这一新的运输组织模式使传统路网空车调配问题具有了新的特征,在借鉴传统空车调配问题模型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卸空站、装车站、技术站的空车调配数量、路径和时机问题以及技术站始发空车专列的来源,建立基于整个运输过程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的路企直通运输空车调配模型并分为技术站空车配流和路网空车调配两个问题求解,使得空车调整模型符合运输生产实际并具有普遍意义,以上海铁路局部分战略装车点配空为例加以验证,该模型的采用对路网上空车调整问题将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QGL-170型斜拉式三角挂篮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篮是为满足桥梁悬臂浇筑施工需要而专门设计,并加工制造的一种桥梁施工专用设备。本文介绍了钱江五桥QGL-170型斜拉式三角挂篮的设计构思、构造特点、分析计算、施工与控制,以便为类似挂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系统仿真分析方法与试验结果出现偏差问题,基于实际线路测试数据,以车体子系统为仿真对象,辅助于模拟台架的试验数据,建立了26个自由度的多体仿真模型,实现了车体线路动态响应的仿真计算. 结果表明:摇枕垂、横向加速度响应结果仿真与试验RMS (root mean square)误差最大值为9%. 在1.5~15.0 Hz主要频率段,车体枕梁垂、横向振动加速度的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的RMS误差低于8.57%,车体关键焊缝仿真与试验的动应力响应波形基本一致. 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仿真结果基本反映了车体在实际线路运行时的动态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货车车体尺寸变化及装载状态对驼峰溜放风阻力系数的影响进行研究. 首先,基于空气动力学,建立了27t轴重通用C80、P80及23t轴重C70、P70等车型的Fluent仿真模型,并以满载C65货车标定模型参数.然后,计算风速和车速的合速度与车辆纵轴方向夹角α在0~80°区间内不同车型、不同装载状态货车溜放时的风阻力系数.仿真结果显示,不同车型、不同装载状态货车的风阻力系数在夹角α一致的情形下较标定车型具有较大差异:P80、 P70在α为20°时较标定车型P50风阻力系数分别增加28.5%、28.0%,满载C80、满载C70在α为25°时较标定车型满载C65分别增加30.5%、29.0%,空载C80、空载C70分别较对应车型满载状态增加47.1%、59.8%.最后,基于曲线拟合,回归出风阻力系数计算模型.本文研究解决了驼峰设计及调速控制中长期存在的铁路货车风阻力系数标定不全及轻载车辆风阻力值偏小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行铁路货车停留时间采用两种统计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一指标含义、号码制采用按日结算制、非号码制采用批处理统计货物作业车的作业过程、各作业过程的一车平均停留时间改为一次作业平均停留时间等改革该项统计指标的建议.修改后的统计方法使号码制和非号码制两种统计方法得出的货车停留时间有了相同的含义,并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车站当日的工作实绩,又减轻了统计人员的作业负担.  相似文献   

18.
区段管内车流组织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区段管内车流组织是提高铁路车流组织水平、设施运用效率和区间通过能力等的重要保证。通过分析影响车流组织的因素,合理地描述了区段管内车流组织的费用,建立了以集结车小时、停留车小时和停站次数最小化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一种优化求解算法。实际运用表明,优化模型优化运算效率高,求解的列车开行方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虚拟疲劳试验及其在重载敞车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辆焊接结构重载后导致的疲劳断裂问题,提出了车辆产品设计阶段的虚拟疲劳实验对策.基于可靠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以及美国AAR标准中的载荷谱、焊接接头的S-N曲线数据库,以重载新型敞车为应用对象,在设计阶段对其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车确实存在疲劳寿命薄弱部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货车寿命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轮对弹性振动特性及其对重载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30 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对轮对刚、柔建模时的整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等进行了对比研究. 首先,给出了多体动力学中弹性体的数学建模方法;其次,建立轮对柔性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轮对的弹性振动模态,进一步将其集成于多刚体系统中,形成重载货车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最后,针对货车多刚体和刚柔耦合两类建模方法,以干线不平顺叠加短波不平顺作为系统激励源,对比分析了重载货车的轮对振动响应、蛇行运动稳定性以及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刚性轮对而言,柔性轮对的变形能够缓和轮轨刚性冲击,同时弱化轮轨间的刚性约束能力,导致其振动幅度降低,使得车辆非线性临界速度下降约9%,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轮轨横向力也降低了约13.7%,轮对弹性振动对重载货车动态性能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