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摩托车向高速、大功率发展,发动机引起的振动已成为影响摩托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成为阻碍摩托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针对大排量摩托车设计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振动现象,在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之间增加弹性悬置装置,用于改善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解决整车振动问题,从而提高摩托车的骑乘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3整车台架和道路试验验证振动改进效果通过对车架的改进及分析表明,改进方案能改善结构的动态特性,但车架对振动的影响效果还需通过整车振动试验来验证。摩托车乘坐舒适性是评价摩托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摩托车振动进行评价分析,进而达到控制振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振动激振力突变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云良 《摩托车技术》1996,(10):16-18,20
摩托车整车振动激振力随车速度变化而突变,这对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整机寿命都带来负作用;当发动机产生的激振力特别是z方向的振动与车架的第二阶固有频率吻合时,便会引发共振,造成摩托车整机的振动剧烈;通过对摩托车用车架进行动态分析,找出解决摩托车振动激振力突变的重要途径是加大车架的刚度。  相似文献   

4.
踏板式摩托车振动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实验模态分析为手段,通过对摩托车车架及发动机等部件的振动实验分析,找出引起车架共振的频率,分析了发动机源源对车架振动的影响,使车架主要模态的自振频率避开了发动机转速范围;最后提出了具体结构改进措施,提高了车架的抗振能力,减少了对振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Pro/E软件的MECHANICA模块,对QM50QT-2摩托车车架进行了强度分析,找出影响强度及刚度的因素及改进车架强度和刚度的方法,通过对车架施加不同的工况载荷,找出不同工况载荷下车架的危险截面,作为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款250型新开发摩托车车架,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整车参数化动力学模型,运用模态分析技术、谐响应分析技术、全局灵敏度分析技术及优化设计技术,分析车架动态特性及发动机激励下车架的振动响应,并改进了车架结构以降低振动,总结出一套摩托车车架振动性能优化设计流程,为类似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动态特性及悬置系统振动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的橡胶悬置、液阻悬置、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的静态、动态特性,探讨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方法及隔振设计的5个方面(建模;振动频率和解耦率的优化;动力总成的位移控制;低频大振幅激励下,动力总成的振动控制;隔离发动机的激励传递给车身或副车架),从而降低转向盘的振动和减少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摩托车整车性能测试系统上跑车,对HN125T-2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刚性连接进行振动信号测试,分析发动机振动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提出发动机与车架弹性连接的方案,设计合理的结构装置,并用相同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振动信号测试验证,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发动机振动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Pro/E软件的MECHANICA模块,对踏板摩托车车架进行了强度分析,找出影响强度及刚度的因素及改进车架强度和刚度的方法,通过对车架施加不同的工况载荷,分析计算结果的应力云和应变云,找出不同工况载荷下车架的危险截面,作为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参考,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修正模型设计,达到最佳强度的车架设计。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车架作为摩托车总成的一部分,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复杂载荷,其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固有特性是车架的重要设计指标,摩托车车架多数采用复杂管、板式焊接结构,是摩托车的支撑骨架,在整车中既要满足众多车体零件安装的要求,又要保证车辆行驶平稳,因此对车架的结构尺寸和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摩托车车架焊接后往往会变形,不但直接影响整车装配及整车性能,还可能降低车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引发事故,因此制造中限制和消除焊接变形非常重要。开展摩托车车架结构优化设计,改善其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线位移理论对不设置隔震系统和设置隔震系统的连续刚构桥进行地震振动特性分析,并对隔震性能作出简单评价。本文以某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探讨隔震技术在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方法,论文以某重卡为研究对象,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分别将柔性车架和刚性车架整车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大误差分别为8.9%和25.1%,表明柔性车架整车模型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能够用于动力总成隔振率的计算。为了简化分析过程,论文研究了基于柔性车架整车模型的3种简化方法,结果表明简化模型隔振率与试验结果相差最大为12.3%,与简化前相比隔振率相差最大为5.34%,因此,在车辆设计初期,没有实车及详细整车参数的条件下,利用简化后的模型可用于隔振率的仿真计算。该研究为动力总成隔振率计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model to capture the in-plane dynamics of a motorcycle system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its vibration isolation, and the design of an engine mount system. The model consists of two main structural components, the frame and the swing-arm, as well as the power-train assembly, engine mounts connecting the power-train to the frame, and the front-end assembly. The model accounts for frame and swing-arm flexibility using reduced order finite-element models. The power-train assembly is modelled as a rigid body connected to the frame through the engine mounts and to the swing-arm through a shaft assembly. The engine mounts are modelled as tri-axial spring-damper systems, and the front-end assembly is modelled as a lumped mass. The complete vehicle model is used to solve the engine mount optimisation problem, so as to minimise the total force transmitted to the frame while meeting packaging and other constraints. The mount system parameters – stiffness,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vectors – are used as design variables for the optimisation problem. The imposed loads include forces and moments due to engine imbalance as well as loads transmitted due to high amplitude, low frequency bump loads, through the tyre patch. Since packaging constraint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 motorcycle layout,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displacement envelope of the power-train under extreme loading conditions to ensure clearance with other components around the power-train. A motorcycle mount system should ideally be able to isolate the frame under steady-state loading condit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limit the maximum excursion of the power-train under transient load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摩托车虚拟样机环境,对引发摩托车振动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采取减小发动机惯性激振力、优化车架动态特性、增加发动机与车架的柔性连接等措施,实现摩托车系统动态性能匹配,可有效降低摩托车的振动。  相似文献   

15.
车架是摩托车的主要部件,其模态特性是摩托车整体振动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用MSC.Patran/Nastran软件对某弯梁车架的模态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并用试验结果验证该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各个部件壁厚对车架模态特性的影响,从而为车架模态特性指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摩托车管式车架复杂空间模型从UG到ANSYS的自动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摩托车管式车架为例,用UG的二次开发工具GRIP和ANSYS的APDL模块编写接口程序,实现UG的CAD三维车架图形到ANSYS三维刚架有限元模型的自动转换。该工作对复杂空间管架类结构的有限元自动建模有普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振动是评价摩托车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影响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经对某款踏板车进行振动试验研究,通过主观评价、阶次跟踪、模态试验和悬置隔振量试验等手段,找出了导致振动过大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经过改进,剧烈的振动现象消失了,鉴于发动机平衡性较差,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将进行发动机动平衡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NVH技术研究的内容包括噪声、振动与舒适性,它是衡量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本文介绍了在目前摩托车NVH技术研究领域中,摩托车从设计开发到试制生产过程中振动控制的一般工作流程及测试分析方法。并分析说明了解决摩托车噪声问题的通常步骤及手段。提出了结合人体对振动及噪声的主管感受,改善摩托车的舒适性,是摩托车NVH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