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在我心里,最重要的朋友就是灯塔。在无数个朝夕相对的日子里,它成了我最相知相惜的老友。  相似文献   

2.
网上二题     
网乐 新世纪的第一天,我到邮局办了上网手续,从此便堕落在163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在网上悠闲地散步,却不小心就将一份份乐趣拾拣。 首先,网络给了我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在各个站点,各个书屋,翻不透的精品名著数不清的原创作品弄得我手足无措,我尽情地吮吸消化着这“花海”里的每一滴蜜汁,尽情地打捞着这“大海”里的每一滴浪花,那份温馨正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啊!……  相似文献   

3.
“浪花”号来到圣赫勒拿岛的时候,已经是中午。船在詹姆斯顿港抛锚后,“全体船员”立刻上岸去拜访尊贵的岛屿总督R.A.斯滕代尔先生。总督先生说,现在很少有远洋航行的船舶途经这个岛屿。他真诚热情地欢迎我的到来,建议我向大家介绍环球航行的情况,并且亲自做了安排。先是在花园大厦向詹姆斯顿的市民演讲,然后到总督的庄园向总督本人、岛上驻军的军官,还有他们的朋友演讲。在城堡里,美国领事普尔先生把我介绍大家,他特地提醒大家,这个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美国人。 总督先生在自己的家里庄严而隆重地接待了“浪花”号的船员。我在总督的庄园里住了好几天。据说,庄园里有一间叫做“西屋”的房子在闹  相似文献   

4.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战略布局,新一届中火领导集体成员不辞辛劳,访远人、交近邻,结新朋、会老友,周巡天下,增信释疑。  相似文献   

5.
去年的今天,也就是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海内外炎黄子孙奔走相告着一件共同的喜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 弹指一挥间,香港回归已满周岁,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中远集团员工和我一样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祝贺香港回归一周年! 遥想当年,随着1961年4月27日“光华”轮汽笛的一声长鸣,新中国的远洋运输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37年过去了,中远已发展成为以  相似文献   

6.
声音     
《游艇业》2010,(7):23-23
“我在游艇里住了一周,没有回家。待在游艇里很安静,而且不花钱。我变得平静,坐在游艇里看足球比赛,另外,我还能远离讨厌的堵车。”  相似文献   

7.
黄冠 《世界海运》2009,32(6):64-64
2004年9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大连海事大学。作为新生骨干,我参加了为期十天的新生骨干培训,从此开始了我在海大的求学历程。  相似文献   

8.
周三省  Volvo  Ocean  Race 《游艇业》2009,(4):146-146
2009年2月1日,这一天恰逢中国牛年新春的第五天。上午9时,肯·里德参加了青岛彪马展示店开幕仪式,并亲自给舞动的狮子点上了眼睛。“我是1961年6月24日出生的,按照中国的生肖来算,我属牛,新年里给舞狮点睛感觉真喜气。”他兴奋地告诉《游艇业》。  相似文献   

9.
小明赔书     
小明是个“航海迷”,这天他从图书室发现了两本《航海》杂志,便高兴地借回了家。 晚上,他越看越喜欢,不知怎的,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里…… 第二天,小明兴冲冲地拿了一本《怎样养猪》交给了图书室老师: 《航海》杂志给我弄丢了,照价赔偿,找我五  相似文献   

10.
Andy 《游艇业》2012,(1):44-47
其实驾驶帆船和开飞机一样,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如何“软着陆”靠港。怀揣愉悦的心情出海,带着满足的笑容归航,将帆船轻轻地停靠在浮桥码头旁,将会写下这一天出海归来最完美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中午,我在西沙群岛珊瑚岛上的“金沙庵”里,碰上几位渔民到这座小庙朝拜。我就和他们攀谈起来,得知他们是海南岛琼海县的渔民,是赶季节来西沙捕捉海参的。在我的要求下,他们同意带我去看看怎样捕海参。来到海边,上了小舢板,一位渔民摇着橹,我和其他几位分别坐在舢板两舷边上,颠颠悠悠,总怕掉到海里去。一位上了年纪的大伯抽着水烟筒,乐呵呵  相似文献   

12.
张涛 《中国海事》2014,(9):76-76
今日,有网友发帖称:在大洋中发现了一艘漂流了60多天的船只,找到它时里面居然还有一个人活着,人们戏称其为“幽灵船”里的“幽灵”。“幽灵”名叫戴维斯,如今在一架著名造船厂担任安全技术顾问。  相似文献   

13.
刘少才 《航海》2003,(6):30-31
1980年8月25日,对于我来说是个漫长而又刻骨铭心的一天。那时我在五万吨级的散装船“安海”轮上当报务员助理,船是从上海启程开往澳大利亚装运矿砂的。这一天对于别人来说,只是一个不为人留念的平凡的一天;而对于我,却是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一天,但最终与死神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4.
蓝天、白云、风帆、港口……一样的波涛滚滚,却蕴含着不一样的心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祖国啊,您的解放,象一块磁铁吸引着海外游子历尽艰难,回到您的怀抱。  相似文献   

15.
读书     
《珠江水运》2013,(18):84-84
第七天 作者:余华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  相似文献   

16.
“队长!”队长这一称谓,自打我参加工作就在我的嘴边转悠。工作了二十多年,队长、队长的也叫了二十多年。在我的记忆里,“队长”的模样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出自我口里的称呼还是“队长”。谁让咱不“争气”,仅有在队长手下听差、支腿的能力呢!可说真的,队长、队长的叫了这么多年,让我打心眼里佩服的还真不多。遇到管理严厉的,我嫌人家多事;遇到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我挑剔人家婆婆妈妈无魄力。唉!这年头,在我眼里能够看上的人和事不多啊!  相似文献   

17.
故乡情     
翟乐华 《机电兵船档案》2020,(2):I0002-I0002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的疫情肆虐蔓延,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各地交通部门对道路实行管控,公共交通车辆和大部分长途汽车、火车、高铁均停运,乡村道路封堵。我被阻隔在乡下的老家一个多月,每天“宅”在篱笆院落里自我“隔离”,“微信”成为我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方式。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和久未谋面的堂哥在“微信”上聊了起来:夏天,到树林中捉蝉;冬天,在池塘里滑‘跐溜’;还有村庄西头那棵参天的老柿树,一到秋天就挂满了“红灯笼”。  相似文献   

18.
亲历险境     
1980年8月25日,对于我来说是个漫长的面又刻骨铭心的一天,那时我在5万吨级的散装船“安海”轮上当报务员助理,船是从上海启程开往澳大利亚装运矿砂的。这一天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不为人留念的平凡的一天,而对于我,却是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一天,与死神擦肩而过,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一八五二年五月下旬的一天,广州一所中国衙门里正进行着奇特的审判。审判官居然是美国驻华代办巴驾和一个驻广州领事,他们煞有介事地听着六个水手装束的美国人诉说“案情经过”。厅堂里乱哄哄的和在集市上一般。在洋枪包围着的“被告席”上,捆绑着百来个被指控为“行凶劫船”的中国青壮年。他们是两个月以前随一艘名叫“劳勃脱·包尼”号的美国船前往太平洋彼岸  相似文献   

20.
记得小时候,我曾听母亲说过“龙搅水”的故事,说龙头在云里,把尾巴插入海中,龙尾一动,就翻江倒海,并把水吸到天上去了。她说得那样有枝有叶,活灵活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对大自然好奇的种子。不料,事隔多年后,我居然在海上真的看到了“龙搅水”的奇景。一九七九年六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大兴”轮从南斯拉夫的里耶卡港返回上海,离马六甲海峡只有一天左右的时间了。那天天空阴沉沉的,还不时的飘下几滴雨点,过午,空气越来越沉闷,迎面黑压压的乌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