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OBD系统在减少排放污染物的功用及其发展,针对轻型汽车国Ⅲ、国Ⅳ排放标准中提出的对污染排放物限值规定,重点介绍了OBD系统对于失火诊断、催化转化器失效诊断、氧传感器劣化诊断和燃油蒸发系统诊断的原理和诊断方法,对诊断系统试验得出的图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OBD系统能够有效诊断汽车的排放问题。并分析了OBD系统对于汽车设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汽油车OBD的失火监测技术、三元催化器劣化诊断技术和氧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等三大在用核心技术。结合OBD的三大核心技术,对美国OBDⅡ和欧盟EOBD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轻型汽油车OBD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同一车型欧5轻型汽油车辆,在3000km进行I型试验和OBD演示试验,之后经过不同的耐久循环工况完成16万km的里程,再进行16万kmOBD演示试验,在分析OBD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16万km耐久前后OBD试验数据与劣化系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国外汽油车OBD系统的使用情况;结合主要监测项目,阐述汽油车OBD系统监测在用汽车排放的工作原理,分析OBD监测的主要排放控制部件损坏对汽油车排放的影响;指出装用OBD系统汽油车的使用与维修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在用车排放劣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汽油车稳态加载模拟工况法(ASM)、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双怠速法和新车排放认证工况法对在用车不同行驶里程下的尾气进行检测,探索在用车排放随实际行驶里程劣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新车投入运行后的20万km内,随行驶里程的增加有害排放物劣化非常缓慢,且排放量远小于标准限值;在20万km行驶里程后,有害排放物开始缓慢增加;在40万km行驶里程后排放劣化加速。  相似文献   

6.
基于《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规定新生产注册的摩托车需要配备OBD系统的要求,设计电喷摩托车车载诊断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摩托车OBD系统划分为3个主要功能模块进行开发,数据采集模块实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采集;故障诊断模块完成失火诊断、氧传感劣化故障诊断和典型传感器的电路故障诊断;故障管理模块实现对故障信息的管理、故障指示器的控制以及冻结帧的记录与输出。根据摩托车国四标准要求利用故障模拟装置对摩托车进行Ⅰ型排放循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OBD系统在一个排放循环内能准确识别故障并点亮故障指示器,且尾气污染物排放值在规定的OBD限值以内。  相似文献   

7.
汽油车车载诊断系统(OBD)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OBD法规和试验项目做适当介绍,并分析发动机失火、氧传感器失效模拟、催化器劣化监督模式,最后给出了在一辆低排放汽车上进行的实际OBD演示试验排放结果,指出OBD是控制在用车排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9年5月1日起,新排放标准《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285—2018)正式实施。新排放标准与老排放标准相比有了较大变化,新标准增加了用于检测的OBD诊断仪,对检测仪器的检查周期、检查项目和参数限值及排放检验流程进行了调整。本文主要解析了新标准中汽油车稳态工况法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选择6辆满足国Ⅳ、国Ⅴ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和柴油车进行了在WLTC和NEDC循环工况下的试验室排放试验,并对其中的4辆车按照RDE测试规程进行了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际道路行驶条件下,汽油车CO和柴油车NO_x排放严重超过标准限值,高排放主要出现在车速大于60km/h的郊区和高速公路段,瞬时排放量会随着车速和加速度的升高而增大;部分汽油车在WLTC工况的超高速段中出现了很高的CO排放,而WLTC工况THC的排放则小于NEDC工况;4辆汽油车在NEDC工况和WLTC工况下PN排放都超过标准限值,而柴油车的PN排放和所有车辆的PM排放都小于标准限值。建议国Ⅵ车型开发时应重点关注汽油车的CO,PN排放以及柴油车的NO_x排放。  相似文献   

10.
正1背景自2019年5月1日起,《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 3847—2018)和《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285—2018)正式实施。这2个标准均要求对被检车辆进行OBD(车载诊断系统)检查,若OBD检查不通过,则无法进行排放检测,导致车辆无法通过年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