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河湖环保清淤工程的实施,大量清淤底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社会关注问题。为解决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难题,以白洋淀生态清淤试点工程中的土工管袋脱水底泥为研究对象,在底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以河砂和蛭石作为改良剂,改善底泥的pH值、含盐量、有机质、质地、土壤入渗率5项主控指标。结果表明:河砂和蛭石均对底泥有改善作用,但蛭石对底泥质地改变不显著,同时考虑经济性、工程实操性等因素,选择河砂作为改良剂,添加比例为底泥质量(干质量)的25%~30%较为适宜,此时改良后绿化土的质地基本上处于壤土的范围内,最适宜于植物生长,且pH值、含盐量、有机质、入渗率等其余4项主控指标均能满足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的要求。同时,针对白洋淀生态清淤试点工程提出工程应用方案,为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滇池环保清淤工程工艺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污染是湖体重要污染源。通过环保清淤,清除污染底泥是降低内源污染负荷的重要措施。针对滇池内源污染的问题,昆明滇池环保清淤工程历经20余年,随着技术的进步,滇池底泥脱水工艺历经多次变革,采用了由单纯自然干化到自然干化与人工辅助干化、土工管袋围堰、底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逐步相结合的创新工艺。在此基础上,提出精确疏挖技术、高效底泥脱水减容技术或设备以及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是湖泊环保清淤工艺技术发展方向,为国内外湖泊环保清淤、底泥脱水干化及固化底泥资源化利用工艺的选取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伴随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近年来针对河湖底泥清淤的项目逐步开展,底泥清理出水后因含水量大,承载力低不能直接使用,因此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清淤出水的河湖底泥进行处理。底泥处理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降低河湖底泥中的水体含量,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文章对常见的几种河湖底泥处理方式进行了介绍,提出其适用的条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湖疏浚底泥的固化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旭更  胡保安 《水道港口》2011,32(5):367-372
通过固化处理将河湖疏浚底泥转化为固化土是目前一种有效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文章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疏浚底泥固化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物化反应、水分转化和骨架构建3种固化过程机理,并对影响固化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主要包括有机质含量、固化材料掺加量、含水量、养护龄期与粘粒含量,同时介绍了目前固化工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得出了工程经验。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探讨了河湖疏浚底泥固化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白洋淀疏浚工程产生的大量底泥,研究疏浚底泥改良制备绿化种植土的资源化利用方式。采用膜覆盖好氧发酵方法,设计3种辅料方案,对照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标准分析试验过程中底泥的物理化学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辅料的有机质、营养元素等含量直接影响底泥的发酵效果,农田废弃物作为主要辅料与底泥混合发酵效果最好,底泥的土壤入渗率、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44.3%、18.0%、22.8%、10.0%,有利于改善河湖底泥的改良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疏浚底泥大规模资源化处置提供支撑,实现环保疏浚产业链的闭合。  相似文献   

6.
董敏  王鹏  马德堂 《水运工程》2021,(10):64-67
针对白洋淀水域内源污染问题,实施白洋淀水域环境治理的试验性研究工程。采用生态清淤作为主要方案,针对不同下垫面类型分别采取环保绞吸船、泥浆泵和干挖等不同的生态清淤措施,辅以合理的底泥输送、脱水、底泥资源化和余水处理等方法。工程实施后达到预期的试验研究效果。研究成果为形成可行有效的白洋淀水环境治理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从浙江省河湖库塘清淤现状出发,总结了全省清淤、淤泥处理与处置的技术,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定性分析河湖库塘清淤效益后评价方法,并举例论证。  相似文献   

8.
河道清淤和底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仍存在底泥处理不达标导致河床变窄、水土流失、淤积物污染水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保证河道清淤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底泥问题。以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清淤及底泥处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为例,阐述了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监控要点及监理对策,为类似项目监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保疏浚底泥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保疏浚项目的增多,疏浚底泥的资源化问题成为了世界关注的问题。文中引用大量的文献从能源回收、材料制备和土壤恢复利用三大领域介绍了污染底泥资源化的一些前沿及应用技术,其中包括制氢技术、制备建筑材料的技术、堆肥农用技术以及湖滨带基底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的污染底泥进行相应的资源化利用,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河湖污染底泥环保疏浚设计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清淤作为湖泊底泥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已取得共识,但清淤深度设计并无统一标准。针对此问题,以某工程为例,分析底泥受到的污染情况,对比常用的清淤计算方法包括沉积学法、背景值法、拐点法和分层释放速率法,提出污染过渡层清除程度综合系数K,改进了生态清淤深度设计方法。可以将该设计方法推广到整个工程区进行疏浚深度设计,既减少大规模实验室分析的工作量、降低工程研究费用,又便于应用在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黄细昌  刘厚恕 《船舶》2001,(2):29-33,41
为了满足我国河湖清淤疏浚的迫切需要,我国在1999年启动了“河湖疏浚挖泥建造项目”,即“百船工程(一期)”。本文介绍了百船工程的运作情况以及清淤工程船船型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百船工程前期运作纪实及水利清淤工程船船型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继昌  刘厚恕 《船舶》2001,(2):29-34
为了满足我国河湖清淤疏浚的迫切需要,我国在1999年启动了"河湖疏浚挖泥船建造项目”,即"百船工程(一期)”.本文介绍了百船工程的运作情况以及清淤工程船船型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环保疏浚底泥中会混杂有害的污染物,传统清淤绞刀产生的扰动效应会导致污染源扩散、清淤效果变差,因此国内环保清淤工程迫切需要适合施工要求的环保型清淤机具.采用理论研究与有限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一款环保型清淤绞刀.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不同工况下机具的结构变形和应力情况,对机具进行轻量化优化.研究表明:1)新型环保清淤绞刀...  相似文献   

14.
底泥生态清淤是削减内源污染物、治理黑臭水体、提升水质的重要措施,但传统清淤刀具会造成底泥污染源的扩散和二次污染,影响清淤效果。天航局研发出一款新型的螺旋式机具,通过分析该机具的工作原理及生产能力、横移速度、泥浆吸入浓度等疏浚参数,使用CFD仿真技术对不同工况下机具的水动力特点进行研究,发现采用螺旋切削和输送能够获得较高浓度的泥浆,较小的螺距参数有助于吸入更多泥浆,并能减少底泥扰动,从而证实该机具具有良好的疏浚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针对疏浚底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技术研究成果颇多,工程应用却依然存在较多技术难题。针对疏浚技术成果工程化应用难的问题,对目前疏浚清淤工程常用的疏浚方法、底泥脱水工艺、絮凝药剂的选配以及后期的余水深度处理技术工程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研究成果工程化应用的难点,并对今后疏浚工程管理与研究提出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内河湖库底泥污染基础调查及治理规划,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应加强设备智能化与自动化研发,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6.
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中,清淤是消除内源污染的有效方法。合理确定疏浚深度,是消除内源污染的首要问题。通过视觉分层法、含量分析法及释放试验法,对沙河底泥污染物含量及释放量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将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或TN含量1 500 mg/kg或TP含量500 mg/kg作为底泥清淤控制指标的限值。按此标准确定清淤厚度为0.3~4.4 m,清除底泥约37.17万m~3,可清除TN 1 848.75 t、TP 825.62 t,有效清除了内源污染,为沙河后期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较好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7.
陈晓 《水上消防》2024,(5):193-195
中小河道治理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清淤技术包括人工清淤技术、机械清淤技术和水力冲淤技术。淤泥处理方法包括淤泥的自然干化方法、淤泥填埋法以及淤泥资源化利用方法。河道治理中存在清淤标准不一致、淤泥处理成本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不足等问题,需要多学科合作和全面考虑,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降低洪水风险,改善水质和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肖波 《珠江水运》2022,(3):75-79
中小河道的淤泥沉积问题比较常见,淤泥问题若长时间得不到处理,将直接影响河道的抗灾性能.通过开展河道清淤治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河道自身的防洪灌溉能力.本文以一个清淤及底泥处置的工程为例,介绍了环保绞吸清淤船的清淤方法.该环保清淤工艺主要是定制并改换环保绞刀头、同型号绞吸式挖泥船串联施工等.该工艺在环保清淤工程中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清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含水量、高污染泥浆,如何快速、有效地对大量的污染泥浆采取减量处理并对底泥进行无害固化处理,减少二次污染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太湖清淤中采用的生态清淤及淤泥快速处理一体化技术进行了试点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多功能清淤船+移动式脱水固化站组合应用于城市内河环保疏浚,可以迅速缓解河道底泥泛臭、淤堵问题,淤泥减量化效果明显。城市河道水深浅,水量少等不具备一般挖泥船疏浚作业的水深条件,多功能清淤船具有多功能性和良好的机动性,有良好清淤效果[1]。移动式脱水固化具备即插即用的特点,低能耗、环保地实现对城市生活污泥的处理。本文通过介绍多功能清淤船+移动式脱水固化站组合施工的原理、优势以及应用效果,为城市河道的定期或应急快速清淤及减量化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