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为了有效辅助损管决策,研究了舰船负初稳性高状态下不对称进水时抗沉方案的生成.基于破损后的实时载况计算浮态和稳性;自由液面对静稳性曲线的修正采用规范法,提出了储备浮力的计算方法并据此生成抗沉方案.通过实例计算,证实了高层舱室存在渗漏水而产生大面积的自由液面是初稳性高为负的主要原因,不对称进水时应先恢复稳性再扶正舰船.针对初稳性高损失严重且储备浮力允许的情况,应考虑以储备浮力换取稳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舰船静力学性能的原理出发,总结现有水面舰船浮性、稳性、不沉性考核标准,开展舰艇平台浮性、稳性、不沉性考核方法研究,对现有考核方法进行归纳梳理,分析考核典型舰船平台静水力学性能的基本能力要求,提出靶场考核装备建设需求,对拓展靶场职能使命,提升新形势下靶场试验考核能力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舰艇浮稳性保持与优化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浮稳性对于舰艇航行的安全性有重大影响。与民用船舶不同的是,舰艇还面临着在战斗中遭受损坏的危险,所以对于舰艇而言,做好浮稳性的优化和保持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详细介绍了所开发的舰艇浮稳性保持与优化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简称WFSMO-CADS),该系统具有较为全面的为舰艇浮稳性保持与优化工作提供辅助决策的功能,主要包括自动计算任意装载状态下的舰艇浮稳性性能指标、自动提供日常使用中舰艇浮稳性最优保持方案以及自动生成舰艇受损进水后的最优科学抗沉方案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潜艇抗沉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抗沉辅助决策系统是提高潜艇损管指挥效能的有效途径。根据潜艇不沉性理论,结合潜艇不沉性的数学模型,针对潜艇水上和水下发生破损情况,建立辅助决策模型,给出了包括浮态、稳性、破损舱室灌注时间等信息的计算方法。基于潜艇水下抗沉要求,提出了高压气使用的优选方案和平衡艇体步骤,对潜艇抗沉训练、战场抢修和生命力保障提供了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5.
舰船长损管决策指挥训练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舰船长损管决策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培养难题,提出基于舰船原理和不沉性理论,采用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设计实现了"舰船长损管决策指挥训练模拟系统"。该系统具有舰船防沉与抗沉、防火与灭火、搁浅与脱浅等损管决策指挥训练功能,通过实践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舰船长的损管训练提供有效的训练平台,促进了舰船长损管决策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随机理论基础的研究方法,应用矩函数法求解随机风浪中舰船的非线性横摇响应,提出了风浪中舰船安全航行的动稳性简化指标,研究建立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测量技术、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舰船浮态、稳性监测系统数学模型,给出舰船态监测与预报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理论基础的研究方法 ,应用矩函数法求解随机风浪中舰船的非线性横摇响应 ,提出了风浪中舰船安全航行的动稳性简化指标 ,研究建立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测量技术、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舰船浮态、稳性监测系统数学模型 ,给出舰船航态监测及预报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外船舶科技》2005,(4):47-48
船艇波浪中自航试验研究;)全方位推进器与首侧推器综合作用对船舶操纵性能的影响;船用智能化发动机的研发和应用;船舶结构极限强度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的舰船修理价格预测研究;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在舰船不沉性保障领域的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夏齐强  朱韬  朱军 《船舶工程》2019,41(6):30-35
稳性与破损稳性是影响舰船生命力安全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详细分析了国际海事组织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2004)、美国海军水面舰船稳性与浮性标准(DDS 079-1)和舰船通用规范(GJB4000-2000)稳性要求标准;数值计算了某船完整稳性和破损稳性,系统分析了舰船稳性与破损稳性指标要素。结果表明:美国海军水面舰船稳性衡准、国际海事组织的破损稳性标准和舰船通用规范对于稳性与破损稳性均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指标体系及要求;美国海军水面舰船稳性与浮性标准对舰船稳性与破损稳性个别指标要求更为严格;我国规范要求总体较为合理,但缺乏对复原力臂特征值的衡量要求和船舶破损后抵抗风浪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文艳  周玉龙  赵鹏 《船舶》2012,23(2):7-10
浮态与稳性是舰船航行安全的重要性能之一。目前,在设计阶段的浮态、稳性仅通过几种典型载况进行校核,难以涵盖试验舰船武器系统、电子设备等在海上试验过程中复杂多样的实际状况。因此根据试验舰船使用的实际需要,采用间接计算法预置Access系统数据库,并结合编程语言开发了浮态、稳性实时计算及浮态调整的仿真程序。  相似文献   

11.
曹冬梅  朱忠军  姚熊亮  李刚 《船舶》2013,24(2):21-23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面舰船遭遇不同武器打击后的毁伤情况,论述武器命中概率分布密度对舰船不沉性的影响,并编制相应的程序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可知舰船在不同的概率分布密度下被击中区域的概率情况和击中后的沉没情况,最终给出的数据和结论,可以更好地对舰船的生命力进行评估,并对舰船不沉性情况进行更全面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潜艇水下动力抗沉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潜艇水下动力抗沉技术是提高潜艇生命力的重要措施。阐述了国内外潜艇水下动力抗沉技术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高压气吹除技术的模型和肼吹除技术的原理,并且举例说明高压气吹除技术对潜艇水下动力抗沉具有良好的效果。最后与高压气吹除相比较,结论得出肼吹除技术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气吹除时机对潜艇动力抗沉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亦凡  陈丘岳  胡坤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1):114-115,124
在建立破损潜艇高压气吹除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潜艇处理水下舱室破损的常用操纵措施,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得到不同高压气吹除时机潜艇动力抗沉的主要运动参数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高压气吹除时机在一定情况下对动力抗沉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了动力抗沉时关于高压气使用时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潜艇动力抗沉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潜艇破损时使用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进行了建模;分析了破损面积、破损位置、纵倾以及艇首弃载、延迟时间等因素对破损潜艇应急吹除的影响;纵倾控制在潜艇动力抗沉过程中十分重要,在吹除主压载水舱的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吹除次序,以形成有利于抗沉的姿态.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和所提出操纵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船舶破舱后排水施救能力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船舶破舱瞬时进水量速度的计算模型。考虑不同装载状态下对船舶破口的大小及其位置进行计算,给出了船舶下沉、纵倾后达到新的平衡水线乃至沉没所需的时间及进水量速度的变化规律。提出破舱临界渗透率的概念,明确船舶破舱后进水量速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分析船舶破舱进水量速度与船舶排水设备能力的关系,确定船舶抗沉施救能力的可行性。为驾驶员迅速判断船舶破舱后的安全性及如何采取安全、合理的施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辉  李玉胜 《船舶》2014,(2):71-76
为了验证舵前进流的选择对桨-舵系统定常性能的影响,计算了三种舵前进流下的桨-舵系统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进流状态对桨-舵系统性能预报结果十分接近。文中还验证了舵面上诱导速度不取周向平均时对桨-舵定常性能的影响,并对这样计算的诱导速度峰值使用Lagrange插值处理。与试验值比较表明,在计算桨-舵定常性能时,以此方式来计算舵上诱导速度也有效。  相似文献   

17.
稳定回路由方位稳定回路、纵摇和横摇稳定回路组成。回路的主要控制目的是减小过程的突变。满意的性能对于维持回路控制器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在控制性能评估中,最小方差控制是最流行的基准之一。对于SISO过程,由给定的过程时延的信息能容易地估计出最小方差。然而,得到多变量系统的最小方差基准要困难得多,因为解决方法取决于过程交互矩阵。文章介绍一种针对多变量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多变量最小方差控制性能作为很好的评定控制系统性能的基准,提供了可以从常规操作数据中估计的过程方差的绝对下限。将提出的性能度量方法应用于稳定回路中。  相似文献   

18.
防空兵通信系统是防空兵作战指挥的神经网络,是防空兵各作战系统之间信息链接的纽带和桥梁。通信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劣,主要是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实现的可能性两大因素决定的。然而,性能好的方案实现却很困难;反之,实现可能性大的方案性能又无法满足要求。基于权系数法的方案优选问题,旨在通过定量的综合分析,寻求既满足于系统需求又具有可实现价值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能,提出了在具有自动电压调节器的船舶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基础上,加入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新方法.电力系统稳定器是通过进一步控制发电机励磁系统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能.电力系统稳定器的信号输入采用了转速、频率或电功率,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阻尼,这是一种提高小信号稳定性能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具有电力系统稳定器的船舶发电机励磁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和仿真,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