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阳伟  刘云全  王连广 《公路》2008,(1):180-184
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出发,通过与基质沥青混合料和几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对比,利用试验方法分析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材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不同温度和加载频率下的动态模量。试验表明,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沥青混合料路面低温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同时,根据对动态模量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提高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减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产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开阳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和材料组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欣  李沁福  栗学铭 《公路》2003,(8):69-73
全面介绍了开阳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材料组成设计 ,根据开阳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原材料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及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控制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包括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相对配合比的偏差是造成混合料不均匀的重要因素。因此,精心做好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在施工中按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合料级配,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前提。本文总结了广东省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施工的成功经验,介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4.
结合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京港澳高速公路的成功应用,提出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施工工艺与试验检测方法以及冷再生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OGFC-13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OGFC路面的性能特点,从原材料选择方面阐述了OGFC混合料对集料、沥青等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步骤,通过对掺加TPS改性剂的排水路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分析与性能测试,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排水路面施工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罗宁高速公路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介绍了路面上面层、中面层、底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兴国至赣县高速公路兴国段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方法。阐述了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被广泛使用并大力推广,其主要构成材料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将对工程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工作特别是生产配合比的确定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准确的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合站生产配合比,在配合比设计工作总会遇到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都是我们应该了解并掌握的。  相似文献   

9.
范永丰  彭涛  郑朝义 《公路》2005,(7):92-95
介绍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混合料配合比的几种设计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全面介绍了潭邵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材料组成设计,根据潭邵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原材料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及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1.
排水路面因其排水、降噪、抗滑等功能在各国得以广泛应用,但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在各国不尽相同.通过美国FHwA法、NCAT法、日本法、西班牙法、比利时法等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带有一定的经验性.为了客观、准确确定其矿料级配及其最佳沥青用量,对排水路面配合比展开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相变材料虽在不同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公路交通领域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相变材料具有相变潜热特性,应用于主动调控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混合料的使用温度是可行的,可以减轻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温度相关的病害,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减轻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霜结冰,提高抗滑性能和行车安全性,且减少道路融雪剂的使用,减轻融雪剂的危害,有利于环境保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实现相变材料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应该重点开展沥青混合料用相变材料的研发,掺相变材料的沥青混合料的调温效果与机理、路用性能、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兆元 《东北公路》1998,21(2):26-29,13
本文重点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几个技术问题,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的选择,组成沥青混合料的各种材料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在出现的病害与处理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厂拌热再生技术,采用Superpave设计方法,对RAP掺量为30%的高掺配率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利用车辙试验测试其高温性能、低温弯曲试验测试其低温性能,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其水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掺配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均满足现行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以将其大规模应用在实体工程中.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刘家奇  张景禄  梁斌 《中外公路》2021,41(5):212-217
该文针对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面的主要病害问题,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依托国道109线那曲至拉萨公路改建工程,结合AC-13C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油石比和矿料级配条件下进行了最佳配合比设计;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弯曲试验、车辙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及抗渗水性能等路用性能;并铺筑试验路段进行路面厚度、平整度和弯沉检测,验证了使用该配合比厂拌沥青混合料的实际路用性能.结果 表明:II0-A级沥青配合当地集料进行混合料配合比优选设计,得到最佳油石比为5.0%,沥青用量为4.76%,空隙率为4.6%.该配合比下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并在试铺阶段效果良好,满足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面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黄延高速就地热再生施工工程,对原有路面面层AC-13型沥青混合料进行就地热再生配合比设计。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混合料中再生剂掺配比例,并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验证。从试验结果表明室内配合比设计的AC-13型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可作为黄延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沥青路面AC-13型路面配合比施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成都市二环路桥面铺装出现的早期严重车辙问题,该文针对相同矿料级配下,不同沥青用量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施工和易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通过两种沥青配制的不同掺配比例的改性硬质沥青,调整其不同用量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通过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试验,提出了二环路高架路面性能的沥青混凝土优化配合比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当矿料采用规范中值级配,改性硬质沥青用量为9.1%,SBS改性沥青与TLA湖沥青的掺配比为7∶3时,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能更优,流动性更好,虽然低温抗裂性能有一定的降低,但是对于高温地区路面性能的影响可以不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主骨料空隙体积填充法进行了超薄磨耗层SMA-5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经室内试验验证SMA-5沥青混合料路面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试验路检测结果表明,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超薄磨耗层SMA-5沥青路面的表面构造深度提高38%,摩擦系数提高14%,路面噪音降低3~4 dB,具有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降噪效果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勉宁高速公路中面层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UP-19混合料在勉宁高速公路中面层的设计和旋工,介绍了superpave技术在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和旌工控制等方面的要点以及与传统马歇尔方法之间的差异。同时.结合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混合料设计现状,提出了superpave技术对于我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应该借鉴的关键点,对于同类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反射裂缝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开级配大粒径混合料(LSM)抗反射裂缝的方法.在试验路的基础上,对开级配LSM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施工工艺作了探讨,以便为开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裂缝缓解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