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肖钟熙 《海运情报》2006,(4):28-30,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现代物流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集装箱港口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大扩大了对集装箱港口的需求,而现代物流业的形成与发展,使集装箱港口成为高投资回报率的行业,跨国集装箱港口投资经营公司开始在全球涌现。这些公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来就从事港口投资与经营的港口业者,另一类是班轮公司。跨国资本的进入大大地促进了集装箱港口的发展,这些老牌跨国公司在给港口带来巨额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管理理念。通过推广先进的管理工具和软件,集装箱码头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此外,班轮公司的进入还可以为其投资的港口带来货源。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法在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合理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发展现状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区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了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物流量,也引发了该区域港口建设的热潮,特别是集装箱码头的新建、扩建风起云涌。据统计,在广州黄埔集装箱专用码头10km的半  相似文献   

3.
关于集装箱港口群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在一个经济地理区域内,往往形成多个集装箱港口共同发展的状况,他们以共同业务、共同利益而系联,以各自的利益而竞争,从而结合成为一个港口群。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要求一个经济区域内港口群的发展形成以一个枢纽港为主,其他或为支线港...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从事集装箱运输的港口数量不断增加,沿海和沿江港口大都相继开始从事集装箱运输,到1987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达68.9万TEU。1987—1995年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如图1所示),吞吐量增长速度居各货种之首,成为我国港口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同时也成为我国港口在国内和世界地位的重要指标.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杨乐能  罗刚毅 《水运管理》1999,(3):33-35,29
近年来,随着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以及港口的日益市场化,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集装箱码头的兴建或扩建风起云涌。一些地方,如上海、宁波北仑、张家港、太仓等,甚至还推出了本地区港口的国际枢纽港发展计划,并努力付诸实施。其结果,一方面,造成了集装箱港口功能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欧美和亚洲等地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扩大。由于需求迅速增长,部分港口明显地出现了拥堵和货物滞留的运输基础设施风险。扩大港口设施和内陆运输的能力已成为班轮业界的重要课题。在集装箱码头建设方面,欧洲纷纷投资港口开发,制定了长期建设计划,在北美,从东南岸到墨西哥湾,集装箱码头的扩建很活跃。  相似文献   

7.
<正>集装箱运输以集约化程度高、系统性强、附加值高的优势快速发展,已成为主导当今国际航运市场的重要现代化运输方式。集装箱吞吐量作为衡量港口综合实力和枢纽地位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美国经济学家马克·莱文森在《集装箱改变世界》一书中指出:"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集装箱改变了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集装箱运输在加快现代化港口建设、推进世界物流发展等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和引领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中转是一个港口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嘉兴港作为浙北地区惟一的集装箱港口,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腹地经济的强有力支持使它具备了发展集装箱业务的优势。随着洋山港投入使用,嘉兴港已面临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港口集装箱流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港口集装箱流是集装箱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港口集装箱流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港口集装箱流的概念;分析了港口集装箱流管理的特点和分层分解框架;并对港口集装箱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探讨了今后的若干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的运输需求推动了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显著增长。今天,沿海南北运输中内贸集装箱发展已是如火如荼,长江、珠江等内河水系的集装箱运输也正方兴未艾,虽然仍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国内贸集装箱未能与外贸集装箱运量平分秋色,一较高下,但在沿海、内河各大小港口,无不纷纷把“内外贸两手抓,力克长短腿现象”作为近期乃至远期规划来抓,可以预期,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